媚俗伤骨——中国画流行病

醉然轩

<h3>  一位批评家于20世纪8O年代所作的预言似乎并不灵验,中国画逃过了“穷途末路”这一大劫——不是作为“保留画种”,而是堂而皇之地跨进了新世纪的门槛。</h3> <h3>  其实,批评家的忧患意识并非杞人忧天。当下中国画华丽的外表难以掩盖其精神的病态与空虚。中国画的病患不一而足,而媚俗则是中国画坛最大的流行病。媚俗的根性在媚骨。媚俗危害之大,却至今未能引起学界与画坛的反思。</h3> <h3>从题材、内容到形式、情调,中国画的媚俗无处不在。</h3><div>人物、山水、花鸟一一妖冶的古今美人,风骚的文人墨客,虚假的民族风情,娇媚的青山绿水,矫饰的明清古居,甜腻的花鸟鱼虫。这些挥毫必揽式的俗套题材早已令识者乏味,却因其能娱俗人耳目而充斥画坛。更有甚者,裹小脚,套肚兜的病态裸女,贵妃出浴式丰肥性感的唐妆美人,搔首弄姿的时装女郎。再配上流行小调与打油诗一般的淫词秽语……这些愈加俗不可耐的内容亦屡见不鲜。</div> <h3>工笔、写意、水墨、彩墨一一扭捏的造形、轻盈的用笔、讨巧的构图、可人的设色;或绣花般地精描细绘,或调情式地戏笔弄墨。媚俗的内容与形式沆瀣一气,勾画出风情万种、阴盛阳衰的中国画流俗面孔。即使是那些袭取古今中外生辣艺术风格的中国画,也难免落俗。比如徐渭的破芭蕉、八大的瞪眼鸟、毕加索的变形女,只要经过当下中国画家的“五味调和”,便可即刻变成性温味甘、老少咸宜的大杂烩。</h3> <h3>公开与地下绘画交易中俯拾即是的媚俗的小品、行画、应酬画、礼品画、公关画,以及迎合官场的官样画,已经使中国画损筋伤骨,堕落到奴颜卑膝的田地,而尝到了媚俗甜头的中国画家,则对此浑然不觉。从大腕级别到未名之辈,当中国画家关起门来沾沾自喜,酒后茶余津津乐道无非是获利厚薄,或者是浮名与虚衔的时候,中国画的现状与前程,就不得不令人担忧了。</h3> <h3>难道自古英雄多磨难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宿命?艰难的岁月曾经造就了潘天寿的体锌铁骨,林风眠的低扬激越,李可染的沉雄浑厚,石鲁的不屈不挠。其人格魅力与艺术个性统一而鲜明,阳刚之气则是他们的共性。而如今,面对金钱与浮名的诱惑,中国画家能否拒绝成为玩主雇佣的奴画制造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要以为炮制奴画的只是些三流或不入流的画家。有眼力的读者,只要从题材、内容、形式、情调四个方面去衡量一番,就不难发现当今享誉画坛的名流,下笔即俗者比比皆是。</h3> <h3>媚俗的病根是媚骨。今日有不少浮而不实的中国画家,一个比一个会摆派头、做味道。表面视之均非等闲之辈。然而,无论是做人还是作画,骨子里即一个比一个圆滑,靠耍小聪明沽名钓誉。一位以擅长官样画而成为官场画展大奖得主,又以行画出没绘画市场的画家有句口头禅:要懂得“游戏规则”。另一位以现代美人画而当红台湾、南洋画廊的青年画家,更加直言不讳:画如女人,需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才有卖相。</h3> <h3>媚骨并非中国画家的天性。自古以来,不仅以画自娱的倪高士畅言‘观抒胸中逸气”,即使是着画为生的扬州八怪,也以“直摇血性”的“平生高岸之气”,公然抵制“徒以浓丽夸人笔墨”的“闺帏间稚物”。无论倪高士还是扬州八怪,不管处境如何艰难,始终没有失去他们的人格尊严和艺术理想。</h3><div>今日中国画家的媚骨,则滋生于理想的失落与利欲的膨胀。</div> <h3>媚俗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画坛经久不愈的流行病。数年前有几位论者曾就脂粉气和阴盛阳衰的病态情调而对中国画流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如今,中国画的阴气反而日盛一日,直至弥漫南北,波及各地。甚至招引了一些有同样嗜好的理论权威身先士卒,摇旗助阵。应该承认,脂粉气的画家中不失极富才情者。但以一种病态画格和玩世不恭的情调,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有钱到处找乐子的玩主们的不健康心态,既有损于画家的人格,也不利于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艺术自身的发展。</h3> <h3>艺术是茶余酒后的消遣品,还是开启大智慧、陶铸真性灵的创造物?艺术家应当迎合大众未经训练的口味,还是超前引导大众的审美眼光?这些艺术的基本权重问题,在许多画家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而使他们动心的,则是在物欲横流中能满足其及时行乐的浮名和近利。在伪文化庇护伞下,他们靠题画或聊天时闲扯几句庄禅皮毛,以及故作玩世不恭的状态,掩饰其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一旦碰到将“玩字画”等同于炒房产、倒古董的玩主们,仗着财主的派头颐指气使的时候,以扭曲人格讨生活的画家,鲜有不惟命是从,投其所好的。然而画家们自有解嘲的行话:“画商愿意炒作,表明大众喜闻乐见,我的画具有人民性。”</h3> <h3>媚俗对于画家来说,等于精神吸毒。一旦上上瘾就会产生夜郎自大的心理错觉或者破罐子破摔的变态人格。一位以画小脚裸女著称的画家,竟以标榜脂粉气为荣。你若对这样的画家谈什么艺术与文化的抱负、画家的历史职责、人品与画品,就如同痴人说梦。</h3> <h3>在一部分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媚俗正是体现了这个时代症候的难以消解的艺术与文化现象。然而历史上真正的艺术家,却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宁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去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与艺术信念。历史证明,只有经受住艺术史大浪淘沙的检验,才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虽然靠媚俗也能获得一时浮名与眼前利益,但绝不可能产生划时代的大画家与永垂青史的杰作。</h3> <h3>人们好像要逃避世界末日似的渴望着21世纪。如今当我们真的跨进新世纪大门的时候,中国画家应当怎样做才能走出困境,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民族和人类文化的创造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