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与谁共生活

如意

<h3> 暮年与谁共生活</h3><h3><br /></h3><h3> 步入花甲之年,养老的事,便自然而然的徘徊在脑海,平时与同龄人聊的最多的也是这个主题。横看世界、纵观历史,人到暮年之时,无一不关心与谁共同生活,如何才能安度晚年。</h3><h3> 人的暮年也可象这支蒲公英一样,艳丽的花瓣凋谢后,照样可擎一头素雅大气的种子仰首向上,照样将另一种美洒向人间。</h3> <h3>几位生活在同一公寓里快乐的花甲、古稀耄耋老人。</h3> <h3>  记得去年12月我从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有关养老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中国老年人孤苦的空巢生活。因难以有儿女在身边尽孝,只能在孤寂中,将人的尊严丢的干干净净的苦熬岁月。文中充满了对老年人生活的无望、悲淒、孤寂、绝望等等等等。文章并没有对目前中国的养老体制提出令人高兴的改革建议,而是将一盘令人悲伤的苦菜,放到了读者的餐桌上。对这样一盘苦菜,众多的老年人会在一种凄凉的情绪中,无奈的咀嚼着这盘苦菜。</h3> <h3>  其实,文中提到的问题,在西欧早已是习以为常,西欧的老年人,老了以后绝大部分是独自生活,只有极个别的会跟儿女住在一起。而进入老年的人们,他们不会像大部分中国老人那样,将自己最后的养老问题压到儿女身上,而是独立自主快快乐乐的生活,只有到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才去养老院度过余生。</h3><h3> 瑞士格兰德瓦尔村风光</h3> <h3>  我认识的一位法国的老太太,她在60多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从此,她一个人快快乐乐的在自己的老宅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从来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也不要求孩子们陪伴自己。即使是过圣诞节,也是与一帮老朋友共同欢度。甚至于得了癌症也不告诉儿女,直到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才打电话叫外孙打医院急救电话,把自己送去医院。在医院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h3><h3> 其实,老人得癌症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她硬撑着,仍然是自己料理着自己的一切,仍然是快快乐乐的生活。照样和老朋友结伴出去旅游。医生接诊后告诉老太太的家属说,老人已经没有了抢救的价值,全身各项器官已经衰竭,家属这才知道,老人已经患癌有两年多的历史了。</h3><h3> 法国依云小镇风光</h3> <h3>  &nbsp; 瑞士格兰德瓦尔村82岁的拉娜夫人,退休后与丈夫共同经营着一家家庭宾馆</h3> <h3>远晀拉娜夫人的家庭宾馆</h3> <h3>  &nbsp; 瑞士拉舍风(音译)86岁的西蒙夫人在老伴儿前年去世后,仍然坚持自己在家居住。想念重外孙时,会让女儿开车带自己到外孙居住的城市看望小宝贝。</h3> <h3>位于瑞士的,欧州十大古城堡之一的石墉城堡</h3> <h3>  同西欧的老人相比,中国相当多的老人,总是愿自己在暮年之时有儿女陪在身边。而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对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是这样,独生子女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下一代,他们已经是非常疲惫不堪的了。如果再让他们将自家的老人养在身边进行照顾,那是很难做到的!</h3><h3> 硕果累累的木瓜树</h3> <h3>  实际上,养老问题还是要靠老年人自己,特别是对一些空巢老人来说更是这样。老了与谁共同生活更幸福?怎样才能安度晚年?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关键取决于观念和心态。如果改变一下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多替儿女们想一下,有养儿女不求回报的意识。在儿女们难以尽孝的时候,才能在不与儿女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快乐的生活,而不会因儿女不能陪伴自己,而感到悲惨、孤寂、凄凉,不会为了明天自己不能动了怎么办而焦虑。</h3><h3> 这是一位改变了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瞧她独自外出时,手扶拉杆箱肩背双肩包,在三亚候机大厅前的留影多精神!</h3> <h3>  所以,我们老年人要面对现实,活在当下,不为明天有可能发生的事而焦虑。这才是我们解脱当今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困境,快快乐乐的活在当下的最好心态。</h3><h3> 长在三亚崖城村民院中的菠萝蜜树</h3> <h3>  最近几年,每到冬季,便在老伴儿的陪伴下到三亚养病(冠心病)。在三亚的乐天公寓,和去三亚的路上,认识了一大帮改变了中国传统养老观念,自己快快乐乐的养老的老年人。北京的张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位。</h3><h3> 这就是现年81岁的张大姐</h3> <h3>  张大姐今年已经81岁了,她有三个女儿,步入老年后,女儿们也曾有同她一块儿生活的意愿。可张大姐却有自己的主意,不与任何一个女儿共同生活,而是自己生活。<br /></h3><h3> 生长在树上的桔子与桔子花</h3> <h3>  近10年来,她每年的六到八月份跟随乐天公寓在北戴河生活,10到来年的三月份在三亚的乐天公寓生活。每年在北京居住的日子,也是独自一人生活。每次从家到乐天公寓,也只是让孩子们将自己送上飞机(火车)即可,而回程则是由公寓老板把自己送到机场(火车站),自己上飞机(火车)。</h3><h3> 坐在空气清新的槟榔园边留影是很惬意的呀!</h3> <h3>  在公寓里居住时,张大姐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在固定时间里进行锻练(每天分两到三次散步在万步以上)、整理房间卫生、个人卫生、玩儿微信同人聊天、逛街等等。每次去她居住的房间,都会看到屋內家俱一尘不染,桌上的物品和床铺都整理的整整齐齐,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她甚至自己用手洗床单(公寓里床单定期更换、也可以用公用洗衣机自己洗)。而每次厨房里蒸包子、包饺子时,张大姐都会去帮厨。而张大姐也并非什么病都没有,她可是一名有二十多年糖尿病的的老人。</h3><h3> 在三亚的多个居民小区里,都有生长茂盛的香蕉树</h3> <h3>  在乐天公寓,象张大姐这样的生活的单身老人、老年夫妻不是三两人而是一大帮。这些老人都是改变了依赖儿女养老的传统观念,树立了靠自已养老、只要自己能动就不给儿女添麻烦的观念,快乐的打理着自己的老年生活。</h3><h3> 张大姐游览三亚南山寺时的照片</h3> <h3>漂亮的芒果</h3> <h3>三亚兴隆热带植物园中的可可树</h3> <h3>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有关一位清华大学退休的老人的养老观和做法,就是一个自己养老的典范:97岁去世的陈司寇老师,在94岁高龄之时,仍是独自生活,坚持不与儿女同住、不要保姆,甚至不让孩子每周探望,两周一个电话即可。独自生活坚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96岁。</h3><h3> 令我折服的在三亚崖州湾独自下海游泳的,东北73岁的老大姐</h3> <h3>  试想一下,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生命长河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能够料理自己的。在我们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什么非要让为社会、为国家忙的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女们,再为能常来家看看的事操心呢?!为什么非要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呢?!为了自己、为了国家和社会、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我们老年人应该象西欧大多数的老人那样、象张大姐、陈老师等老人那样,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自己打理好自已的老年生活。要快乐的活在当下,绝不为还没有到来的,最后的难以自理的时刻而提前痛苦、悲哀、苦恼、绝望!<br /></h3><h3> 狐尾椰的果实熟透时,会同玛瑙般漂亮。</h3> <h3>  2016年,在桂林银子岩景区,碰到一位独自生活的86岁的壮族老阿婆。她在景区检拾游客遗弃的空塑料瓶,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收入补贴家用。</h3> <h3>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83岁的庄大姐告诉我:她独自一人生活,每天把日程安排的满满的,唱歌跳舞,逛逛街打打麻将,中午在区养老中心食堂就餐,早餐晚餐自己做,日子过得非常充实。星期天儿女们有空就来看看,没空也不强求。</h3> <h3>注:本篇照片分别由老伴和扬华大姐拍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