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回到了这座生我养我的赣州古城,既熟悉又陌生,我能嗅觉到它的气味,能感觉到它的温暖,能听到它在轻声细语地述说着曾经的故事,这欢声笑声,泪水汗水,经历过历史的洗理,变成了我心中最值得回忆与向往的地方,每每在上海的日子里,对家乡的牵挂让我总是念叨念叨的说,去哪里旅游也不如回家乡一趟,呵呵!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呢!</p><p> </p> <h3> 赣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h3> 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万里长城,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座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那就是我的家乡赣州宋城墙。这也是现在全国保留的唯一的宋代砖城墙。</h3> <h3> 这是赣州的古城门之一(建春门),这样的古城门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有4座,它们分别是: 建春门,北门、西津门、涌金门共4座。</h3> <h3>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据市博物馆调查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521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古城墙围绕着赣州古城,是坚固的防御阵地,难攻易守。</h3> <h3>城门洞是个关口,也是城乡交汇处。以往农民挑着蔬菜农作物会在城门洞里停息,喝口水,息息汗再走。</h3> <h3> 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每年市政府都会拨出专款来维护它。</h3> <h3>城门口有一大片的休息区域,市民茶余饭后喜欢来这坐坐聊聊。</h3> <h3>浮桥是古城的一大特色,桥面全部用木板铺造,原来下面是由无数的木船载着桥面,现在改为铁铸的船身了,这大大减少了浮桥的维修费用。赣江是由章江与贡江汇聚而成,这浮桥是城乡交往的一条主要通道。</h3> <h3> 最记得我小时候跟着哥哥来河边游泳,哥哥艺高胆大,带着不会游泳的我横渡赣江,游到一半时体力不支,把我扔在河中间,那时正好是六月份的雨季,河水浑浊,水流又急,我挣扎着忽隐忽现的被激流冲向了下游,我事后才知道,我是被二个船老大救上岸的,当时已经不省人事了,后来父亲知道这事后,再也不让哥哥带我去游泳了,为此我也得了中耳炎,惧怕游泳。</h3> <h3> 为了让河面上的船只通过,每天有定时开桥的时间,上午下午各一次,时间不定,以船全部通过为止,再合上桥面。</h3> <h3> 第一次过浮桥的人肯定会胆战心惊,因为桥面是由几十组船和木板拼接的,有时因为水流的原因,拼接处空隙很大,要跨大步甚至跳跃才能过去,我偶尔会过时,遇见这情况也无奈,只能慢慢等空隙小了再过。</h3> <h3> 寿量寺是一座很古老很大的寺庙,具有百年多历史,里面建筑金碧辉煌,门口经常有些贫困潦倒的人在此乞讨,寺庙也会经常熬粥施善,我的妈妈信佛,经常来这烧香拜佛,求得心理安慰。</h3> <h3>八境文化街是走进八境公园的必由之路,全长有1000多米,两旁是小店旧宅。</h3> <h3> 八境公园位于赣州城区北端,章江和贡江的合流处,是赣江、章江、贡江的交汇点,同时也是赣江源头。八境公园内有赣州著名的古迹八镜台。登上八镜台,赣州八境一览无余,赣江源风景尽收眼底。八境公园四周一半以上被古城墙环绕,南侧为涌金门,北端为北门和赣江源头。</h3> <h3>门口有一对石狮子,据说,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h3> <h3>八境公园导游图。</h3> <h3>这是公园门口一间小小的休息亭,装饰的很漂亮。</h3> <p>这池里原来长滿了荷花,父亲每年都会带家人来这赏荷拍照。我还珍藏了一张1961年10月在这拍的全家福照片。</p> <h3>公园里树木茂盛,空气新鲜,鸟语花香,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h3> <h3>公园里很多这样的小路,两旁长滿了修剪整齐的灌木丛。</h3> <h3>园里的树木枝繁叶茂,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大榕树,像一把把大伞,为人们避暑提供方便。</h3> <h3>最可贵的是公园保持了原貌,随便走到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因为我家离这不远,小时侯来这玩的时间最多。</h3> <h3> 这是陈赞贤烈士纪念亭,是赣州城区内纪念陈赞贤烈士的唯——座建筑物。它于1954年12月2日动工兴建,次年5月竣工。建亭资金是由当时赣州市工人捐献的。</h3><div>陈赞贤是中共赣州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的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之一。</div> <h3>这是我小时候坐过的石凳,一点没变的保留下来,真好啊,亲切有感觉,有故事……</h3> <h3>整个公园内被人工湖环绕,一家人租条船划划,也是一大乐趣。</h3> <h3>小路还是原来铺就的路径,走到公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草坪,树木,花草,原来修剪的整整齐齐,现在依旧没变,伟大的园林工人们,你们辛苦了,平凡工作中可见其伟大,这期间经历了多少人与事,国家的动乱改革……能保持原貌真是不易啊!</h3> <h3>几乎整个公园被绿色覆盖,安静时可听到鸟声,虫声,甚至树叶落地的声音。</h3> <h3>远拍的赣州著名景点之一八境台,登上八镜台,赣州八境一览无余,赣江源风景尽收眼底。八境公园四周一半以上被古城墙环绕。</h3> <h3> 今八境台高三层,全部是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依城墙而筑,原为木结构,几次毁于火。1983年仿宋式重建。</h3><h3> 现门票30/人,我很想再登高远望赣州八景,看看古人留下的诗句……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好留下这一遗憾,留点牵挂在心里。</h3> <h3>原来老城街道的两旁绿树成荫,夏天不用撑阳伞戴帽子,小时候高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会不时的跳起去拉扯树上的枝叶。现在拆迁盖房后,树木逊色了不少。</h3> <h3>这是赣州风景之一郁孤台的外围,它也有历史有故事……我是坐在出租车上匆忙怕下的。</h3> <p class="ql-block">老城区的钟表店也尽量保持了原貌,外围重新粉刷了一下,父亲的手表有问题都在这修理,记得有个年纪大的修表师付态度特别好。</p> <h3> 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h3> <h3> 这条巷子浓缩了赣州成长的历史。灶儿巷里的宋石,明砖,清瓦,记录着沧桑岁月,飞檐、花楣、雕窗昭示着旧日的繁荣,鹅卵石与青石板拼成的巷路上有一个个“明钱”图案,小时候穿着父亲自制的木拖鞋,踢踏的声响在巷子里回荡着,有时还故意跺跺脚嘻戏……</h3> <h3>破烂不堪的老屋里现在还住着老人不愿离去。</h3> <h3>巷内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h3><h3> 这是典型的徽州建筑风格。</h3> <h3>这是典型的赣中天井建筑风格,一厅连一厅,厅连天井,两旁是厢房。</h3> <h3>这是二边的厢房。</h3> <h3>天井是露天的。</h3> <h3>巷子幽深,全长200多米。</h3> <h3> 巷子里还住着很多老住户,盛夏的夜晚能看见很多老人手摇蒲扇,坐着小板凳或者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乘凉,看巷子里过往的行人,聊家长里短。</h3> <h3> 前面不远处有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摄影师对这怀旧的充满情怀的场景也情有独钟,真是眼光独特,拍出来肯定与众不同,没看照片我先点赞了。</h3> <h3>这里又是另外一条南市巷,市政原本规划拆除另建,拆到一大半时,得到有关专家的提议,停止了拆除才得以保存下来。</h3> <h3> 原来这巷子里有家黄家大院,兄弟几个另立门户都住这巷子里,朱漆铜环大门外各立一对石狮,好气派威武。</h3> <h3>原来两边是同样的赣中天井客家建筑,可惜一边全部拆除了,另一边也所剩无几了。</h3><h3> 父亲原来参加过《赣州志》的编辑工作,说起老赣州他老人家了如指掌,可以一一述说,一一道来,我现在还记得父亲常提起的老赣州,原来有36条街72条巷, 三山五岭八个台,十个铜钱买得来,这是一则民间顺口溜,它概括地描写了古城赣州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官署衙门的位置和部分街巷、道路得名的原因。</h3><h3>其中“三山”指的是赣州古城内的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h3><h3>“五岭”指的是田螺岭 ,百家岭、桂家岭、慈姑岭、金圭岭。</h3><div>八个台:八境台、章贡台、郁孤台、拜将台、高戏台、凤凰台、钓鱼台、凤凰台。现仅存八境台和郁孤台。<br></div><div>“十个铜钱买的来”是指旧城内十条带“前”字的街巷名和三条分别含“买、得、来”字的街巷名:</div><div>州前,县前,府学前,道署前,姚衙前,生佛坛前,坛前总镇前,府前。</div><h3>买得来分别是: 买菜坡,修德巷,西来庵。</h3> <h3>赣州往东南扩展又建了个新城,新城高楼林立,市政府中心,市民中心,博物馆,黄金广场……都在新城,是市民生活工作的中心。</h3><h3> 这是新城街道旁的夜景。</h3> <h3>公交车站台。</h3> <h3>江边的彩船,船内有酒吧,茶坊……</h3> <h3>街边看世界杯的市民,边喝啤酒边观看。</h3> <h3>连接新城老城的南河大桥,一年四季张灯结彩。</h3> <h3>百姓大舞台,每晚有免费的歌舞节目演出。</h3> <h3>城市的灯光夜景。</h3> <h3>短短的二天赣州之行,无法记载全部,只能将我眼中现在的赣州介绍给朋友们,我想有充裕的时间时再次回家乡,仔细看看,好好享受家乡的文化氛围及亲情友情,言无止尽,对家乡的爱永远也看不够,写不完。</h3><h3> 朋友,你有想来的欲望吗?请告诉我,我做你们的向导。</h3><h3><br></h3><h3><br></h3><h3> 小苹果写于2018.6.17回沪的火车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