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父亲谢增年,今年八十五岁。</h3><h3> 父亲的生活非常规律,晚上看过《海峡两岸》、《今日关注》就休息,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每天从五楼下楼两次左右,在学校院里散步,微信运动每天也能走近万步。父亲有糖尿病,已经二十多年了,他老人家每天都念叨:管住嘴,迈开腿,少盐低糖,多吃菜少吃肉。在谢老医生的耳染目濡下,我对糖尿病也有了一些认识。经常有糖友向父亲咨询,父亲总是耐心的解答,帮助糖友计算每天的主食,辅食量。退休后如果父亲继续坐诊,估计也是糖尿病的专家了。</h3><h3> 父亲年轻时曾在外科做手术,一双手很是灵巧,前几年自己做了一把二胡,看着有模有样,拉起来听着也很有韵味。父亲用装修剩余的木条做了几把尺子,平时量尺寸很方便。还做了一把秤,买了馒头要称一称,几次下来已经对附近超市里的馒头有了权威的发言权:这家馒头分量足,那家馒头味道好。家里的东西坏了能修的都修得很美观,连儿子刮破的衣服也像外科手术缝伤口一样缝补得精致平整。 </h3><h3> 父亲还与时俱进,每天除了看报纸,看电视,还玩微信。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鸡汤文,遇到精彩的文章还要抄下来,有些时候还写成书法作品。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发一些自己的作品,和朋友们探讨书法,还和亲戚视频,帮老朋友们舒缓心情,快乐生活。</h3><h3> 父亲最爱的还是写书法,退休后父亲没有听从朋友和家人的建议开诊所,而是继续练书法,同一本字帖有时能写几十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耐得住严寒和酷暑,忍得了寂寞和孤独。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伯虎的落花诗,赵孟頫的书法等等父亲耳熟能详。在这期间,父亲参加了一些书法比赛,获得了一些奖励,成为了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又在平顶山老年书画协会任理事,由于年龄大了,近来参加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父亲的梦想是拿着一支笔游历天下,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曾和另一位老师在公园写字,也曾拿着书法到一些景点,但都没有大的影响,后来不了了之。网络的普及,让我有幸把父亲的书法作品传到网上,以书会友,得到了肯定和好评,父亲写书法更有劲头了!</h3><h3> 自我有了孩子,父母就来照顾我,如今又一起生活了十六年,有父母在,我永远都是孩子,生活平静快乐。工作之余,就帮父亲打理书法作品,父亲经常写一些经典名篇,诸葛亮的《诫子书》,刘禹锡的《陋室铭》,文天祥的《正气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朱柏庐《治家格言》,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月下独酌》等等,尤爱毛主席的诗词。无形中也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成了一名古诗词爱好者。</h3><h3> 父亲对我的影响不止在书法,还在于他刚正的性格,严格的自律,善良的品质和勤俭的作风。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