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强大脑班”的学员,个个是高手!</h3> <h3>我是高手、高手、高高手!</h3> <h3>巧填运算符号或括号, 使等式成立, 这是一种很 有趣的游戏,这种游戏需要动脑筋找规律,讲究方法。</h3><div><br></div> <h3>填运算符号问题,通常采用尝试探索法,主要尝试方法有两种:</h3><div>1、逆推法, 如果题目的数字比较简单,可以从等式的结果入手,推想那些算式 能得到这个结果,然后拼凑出所求的式子。</div><div>2、凑数法, 如果题目中的数字比较多,结果也较大,可以考虑先用几个数字凑 出比较接 近于等式结果的数,然后再进行调整, 使等式成立。</div> <h3>掌握了逆推法、凑数法,变化再大都不怕!</h3> <h3>“等量代换”是解数学题时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即两个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h3> <h3>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当年曹冲称象时,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因为只有当大象与一船石头重量相等时,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淹没的深度才一样,所以称大象的体重只要称出一船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h3> <h3>答题大王就是我!</h3> <h3>一个题目可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问题的突破口也可能不只一个,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抓住其的一些基本规律。</h3> <h3>火柴棍游戏的另一种形式是摆算式。</h3><div>用火柴棍可以摆出下列数字和符号:<br></div><div>这些数字和符号,在去掉或添加或移动火柴棍后有些可以相互变化。</div> <h3>当“小老师”,真过瘾!</h3> <h3>算式谜又被称为“虫食算”,意思是说一道算式中的某些数字被虫子吃掉了无法辨认,需要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判定被吃掉的数字,把算式还原。</h3><h3>“虫食算”主要指横式算式谜和竖式算式谜,其中未知的数字常常用□、△、☆等图形符号或字母表示。</h3> <h3>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工整一点,那就更棒了!</h3> <h3>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h3> <h3>耶!第一个完成,我的功力可不是吹的!</h3> <h3>你的解题方法有我多吗?</h3> <h3>好工整的作业!喜欢你的认真劲儿!</h3> <h3>平均数: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相等。</h3><div>基本数量关系式: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br></div> <h3>看透关键词,掌握核心解题技巧!</h3> <h3>当然,还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h3> <h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数台阶、钟表、截木头等问题,通常我们统称这些为上楼梯问题。</h3><h3>上楼梯问题的特点是间隔数总是比实际的楼层数小1,每个间隔的距离相等。</h3><div>解答上楼梯问题的关键是:</div><div>正确的判断出间隔数,</div><div>间隔数=实际楼层数-1。</div> <h3>你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h3> <h3>你们的掌声就是我动力的源泉!</h3> <h3>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数的和与两数的倍数的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h3><div>小数=和÷(倍数+1)(一般用小数作标准量) </div> <h3>图文并茂,干得漂亮!</h3> <h3>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h3> <h3>课堂的实施正好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有潜能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h3> <h3>城南小学2017——2018(二)“涟漪课程”之高阶课程——“最强大脑”班,优秀学员!</h3> <h3>“最强大脑”,来年再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