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线上学习一周汇总(第七周20180616)

天下为公

<h3>  《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读物,讲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适合所有人读。它总共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照《弟子规》去做,就会获得幸福。为了更好地学习《弟子规》,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东村读书会决定利用微信群每天学一件事,群内同学可用文字或语音表达学习心得。</h3><div><br></div><div> 今天学习第二十九件事: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div><div><br></div><div> 6月11日学习“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心得: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则代为转告。这是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让长辈放心。当别人交代给我们的工作都能从头至尾做好,有始有终,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看wWw.SlKj.OrG我们也顺眼,自然也就能得到长辈的垂爱和提携。其实,当一个孩子在落实这些礼仪的时候,他的耐性、沉着也就逐渐地培养出来了。(王剑梅)</div><div> </div><div> 2018年6月11日学习“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心得:</div><div> 当我们晚辈,遇到长辈、客人来了,要主动说:“请问您找谁?”假如是找伯伯,我们应该怎么样?"即代叫",跑去找伯伯,赶快,不能对客人失礼,让人家等半天就不好。假如伯伯不在,请问您有什么事吗?"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来找必有事情。</div><div> 当一个孩子从小应对就如此,以后你让他办事放不放心?放心。所以不要小看这些礼节。</div><div> 弟子规中的这件事,是生活中的细节,我们教孩子就要从小事教起,从细节做起。(徐晓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今天学习第三十件事:称尊长,勿呼名。</h3><h3><br></h3><h3> 6月12日学习“称尊长,勿呼名”心得:自古以来,国人对人际关系中的称呼就非常讲究。称呼既能体现一个人的伦理意识,又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称呼反映在家庭成员之间,“称尊长,勿呼名”是恪守长幼有序的原则。尽管这不是法律,却是因因相袭的伦理道德。</h3><div><br></div><div> 现在,我们常见年轻的父母在颠覆这种传统。邻居小郭夫妇,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常常故意引导尚不懂事的宝宝叫自己的名字,甚至不知不觉在玩笑中将自己的乳名也让孩子知道了。试问,连父子关系、父子称谓都不讲究了,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人和事能够让你敬畏?是非曲直还有什么标准与界限?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岂不乱得一塌糊涂?不错,在愈益开明的改革潮流中,我们确实有许多东西需要与国际社会接轨,但这应该是有选择的,有标准的,切不可乱了我们自己的规矩和方寸。(王剑梅)</div><div><br></div><div> 6月12日学习“称尊长,勿呼名”心得:无论在哪里,我们称呼长辈,不要把名字叫出来,称呼是树立卑长幼的态度,在家庭中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等这些称谓,天天用天天叫,时间越久人与人会越来越亲密,在社会上称呼上司经理,董事长人家听了心里舒服,不至于冒犯他人,在学校称老师也应当李老师,王老师等,而不能呼出姓名,这也是培养孩子的恭敬之心。今天学了《弟子规》,就要学以致用,让仁厚之心在生活细节中落实。(张友贤)</div><div><br></div><div>2018年6月12月学习心得:</div><div> 称尊长勿呼名</div><div> 在家中,不能直接叫爷爷奶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比自己年长的尊长的名字;在学校,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在单位,也不能对领导直呼其名。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伦理道德所要求。</div><div> 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个理不可废。而西方教育让孩子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所以西方人的家庭伦理观念不强,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从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中国古人的智慧。(徐晓轩)</div> <h3>今天学习第三十一件事:对尊长,勿现能。</h3><h3><br></h3><h3>2018年6月13日学习心得:</h3><div> 对尊长,勿见能。</div><div> 意思是: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div><div> 一方面炫耀是傲慢的表现,认为自己比长辈强,对长辈不够恭敬。</div><div> 另一方面,你的才能不一定比长辈强,俗话说长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面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们还是要谦虚,多向长辈讲教才对,而不是老在长辈面前显摆你一时的长处。</div><div> 第三个方面,如果你的才能真的超过了长辈,你应该感恩,因为有家族的传承,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你才有今天的成就,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你应该做到的,你更不能在长辈面前炫耀显摆,而应该更加虚心,常请教,以取得长足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徐晓轩)</div><div><br></div><div> 6月13日学习“对尊长,勿见能”心得: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尊长“见能”的孩子大有人在,看不起父母,认为父母很多方面不如自己,岂不知这种傲慢心一产生,也是在自毁形象,不把父母的养育之恩放在心上,不去感念长辈们为自己的付出,良心何在?方向不对,永远走不到正道上。</div><div> 对于父母来说,教子要趁年少,从小就就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才华和技艺要有正确的观念,长养他谦卑的态度,让孩子真正知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孩子懂得了谦卑可以无往不利,常让“谦"光照耀,自然不生傲慢之心,自已有了才华和能力就会奉献社会造福人群,在长辈面前会谦虚有礼,而不是去火炫耀。(张友贤)</div><div><br></div><div>2018年6月13日学心得(2):</div><div> “对尊长,勿见能"。是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有句话叫“满招损,谦受益"。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就无往不利。所以,我们也要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div><div> 我们的才华再高,是不是全靠自己得来的?不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非常多的人给予了我们照顾、提携。所以愈有才华,我们应该愈感念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徐晓轩)</div><div><br></div><div><br></div><div>6月13日学习“对尊长,勿现能”心得:如果长辈在场的地方,做为晚辈的,从小父母就要告诫他,不可以在长辈面前故意卖弄自己的才华,你的才艺。在长辈面前,要懂规矩,要谦虚,不可以有骄傲之心,当我们谦卑下来的时候,反而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学问,要处处培养自己‘谦受益 满招损’的作风!(王剑梅)</div><div><br></div><div><br></div> <h3>今天学习第三十二件事: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h3><h3><br></h3><h3>2018年6月14日学习“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心得</h3><div> 父母是我们修行的最初对象,我们每个人要从父母这里开始,学会包容与爱。任何长辈也一样,我们都要去爱他,孝敬他,尊重他。</div><div>路上遇年长者应主动打招呼,长者有言语要洗耳恭听,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经验阅历人生哲学。父母是我们的恩人,长者是我们的恩人,怀着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人,养成尊重长者 谦让别人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己的一种人格,一种胸襟,一种涵养,也就自己塑造自己的品德素质,充实了自己,完善了自己,把自己更进一步推进厚德载物一流者人的行列中[憨笑]。完美完美哦。</div><div> 做人,就要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无论认识多久,都能由衷地感叹一句“认识你真好!”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颜,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信赖和踏实、真诚和善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正能量!人生中,并不全是竞争和利益,更多的是相互成就,彼此温暖!</div><div> 我是孙会点[憨笑]感恩有缘认识的每一个人。(孙会点)</div><div><br></div><div>6月14日学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心得: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div><div> 如果见到长辈,还慢吞吞、大摇大摆地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出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好的朋友、找到好的工作,所以礼貌就是一张金名片。而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礼貌教育,试想一个满口脏话的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语言文明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王剑梅)</div><div><br></div><div>2018年6月14日学习心得:</div><div>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是讲我们走在路上遇到长辈,应该赶紧走上前跟他鞠躬作揖,这是对尊长的恭敬,对他行礼.这里关键是“疾”,疾是快速的,“趋”是走上前.看到长辈来了,这个长辈可能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老师、或者是领导,见到了赶紧快步上前行礼,这是恭敬.如果见到长辈来了还慢吞吞的大摇大摆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傲慢,谁会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被人批评指责?傲慢的人.所以像傲慢的、高傲的人反而被贬低了,谦虚的人、恭敬的人反而大家赞叹,把他捧起来.在路上遇到了长辈,行礼之后,长辈如果没有话了,我们就应该退立一边,或者是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在机关单位都是如此,长辈进来了,我们赶紧上前行礼,长辈如果没有要讲话的意思,我们要懂得察言观色、处处留心,见到长辈有事不想讲话,我们就要恭恭敬敬的退立在旁边,看看长辈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帮助什么,不要在旁边讲话影响长辈,这都是谦敬.(徐晓轩)</div><div><br></div><div>6月14日学习“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心得:在路上遇到长辈,自己要主动过去打招呼,向前问好,这是见面时的礼仪,在这里注意见到长辈要快步主动走过去,而不是慢吞吞,大半天也讲不出一句话,见到长辈行礼问好在孩子那里也是教的越早越好,让这个动作早就在内化成恭敬之心,在外是必需的形式,存心重要。一个长者如果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其实爱子也是害子,一个人不尊重他人也是在不尊重自己,懂礼貌处处都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所以见面之礼也很重要,如果和长辈行礼打过招呼之后,长辈没什么事,自己要退立一旁,还要等长辈离开自己才能转身离去。(张友贤)</div><div><br></div> <h3>  今天学习第三十三件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h3><h3><br></h3><h3>2018年6月15日学习心得:</h3><h3>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h3><div> 古礼是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长辈离开以后,应该站在原地,目送长辈离开百步之遥,才可离开。现在的年轻人忙于工作事业,这礼节很少啦,但是有,所以应该呼吁这种文明礼貌好风尚,把潜在的中华民族大道美德挖掘出来,使礼貌礼节永远传承下去。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上去了;再难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吧。(孙会点)</div><div><br></div><div>6月15日学习“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心得:</div><div> 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长辈离开以后,应该站在原地,目送长辈离开百步之遥,我们才可以离开。</div><div>这都是体现出一种对长辈的恭敬之心。礼节作为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一种规定,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最优美的距离,这种自然的秩序如果我们遵守的话,相处起来就感觉非常舒服、和谐,不会觉得唐突。假如这个礼你觉得繁琐,要把它废除掉,往往就会产生很多的不愉快跟误会。要知道正是这些繁琐的礼节,才能培养出一个人的耐心、细心、恭敬之心。这样久久养成习惯之后,这个人自然就有一种雍容大度之气,即使是在事情很忙乱的时候,他的礼节都分寸不乱,这才是真正大德之人。(王剑梅)</div><div><br></div><div>2018年6月15日学习心得:</div><div>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div><div> 当我们骑在马上遇到长辈,就应该赶快下马,因为你在马上喊一声:“爷爷,你好!”那很不恭敬。或者是坐在车上,也应该下车行礼。推而广之,可能你刚好在忙,比方说你在玩电脑,长辈来了,应该先停下来问好。处处不要忘失了这份恭敬之心。</div><div> 但是假如说你坐在车子里面,车子正在高速行驶,突然发现叔叔在开车,这时如果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在那喊:"叔叔!"这就会有危险。所以学礼要学的灵活,不可以学死了。</div><div> "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送宾的礼仪。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div><div> 古代的人在送长辈、师长的时候,确确实实都是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长辈老师已经转弯了,看不到老师的身影了,人才离开。</div><div> 古人很重情义,在与亲人、朋友的相处当中都会流露出来。所以李白写了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iv><div> 故人西辞黄鹤楼</div><div> 烟花三月下扬州</div><div> 孤帆远影碧空尽</div><div> 唯见长江天际流</div><div>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等到朋友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他才不舍地离开。对朋友那份情义、那份相惜之心,就在送别当中流露出来。</div><div> 现在的孩子就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因为现在的孩子没有恭敬心,地较焦躁。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些礼仪,长养孩子对人的恭敬。(徐晓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