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是一本35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是我国首次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再现60多年前,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党中央的伟大决定,广大官兵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时代故事;本书将首次刊登大量从未发表的、极其珍贵战地照片,凸显了一代军人的奋斗历程。书稿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展现了西藏地区在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我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卓越功绩和全体驻藏官兵艰苦奋斗、民族大爱、舍生忘死的群像。</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2日,在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的不懈努力下,根据《雪域长歌》改编的电视剧《西进西进》终于在成都开机,该片编剧张强,导演李云亮,总制片人张小红,将再现和平解放西藏以及十八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可喜可贺,值得期待!</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泽东主席为18军筑路大军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拍困难,努力筑路!</p> <h3><h3>中央首长题词:</h3><h3>朱德:进军西藏,巩固国防,是光荣的伟大任务。</h3><h3>刘伯承: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h3><h3>贺龙: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为巩固西南国防而奋斗。</h3></h3> <h3><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朱德在北京亲切接见18军指战员。</font></h3> <h3>《雪域长歌》作者张小康,系中央军委原委员、西藏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张国华中将之女。<h3>为本书的采写和出版,张小康历时五年,辗转全国,采访了近200位跟随其父亲远赴西藏的基层指战员及其子女或亲属。她以倾诉深情的描述,真实记录了进军西藏将士和随军知识分子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再现了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h3></h3> <h3> 本书以近200名亲历者的口述史,全景式展现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权,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的历史画卷。作者用娓娓讲述的笔法,从基层指战员和随军知识分子的角度,有血有肉地再现一生情系西藏的“老西藏”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解放和建设好祖国的神圣领土西藏,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奉献热血、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英雄群像。</h3> <h3>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以翻身农奴的切身感受,深情地为此书作序。</h3><h3> 本书作者张小康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近30年,了解并熟悉欧美地区读者的阅读特点,故从构思和写作,都考虑了以上因素,以此书还原这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真实历史,纠正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媒体对这段历史的曲解,增进西方读者对新旧中国和新旧西藏的了解。</h3> <h3> 为了藏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进藏大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三次断粮不与民争食,风餐露宿不进民房,与帝国主义势力和藏独分裂势力进行殊死斗争,以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感人行动得到了西藏民众的真心拥护的史实。</h3><h3> 全书凸现了“老西藏”们在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至民主改革时期,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藏族人民翻身解放和幸福安康所做出的无私奉献。</h3> <h3> 1949年秋,毛泽东曾先后向西北、西南两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发出电报,提到“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h3><h3> 最后,毛泽东在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同时,启动了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由第二野战军刘邓大军的18军担任主力部队,拉开了解放西藏的序幕。<br></h3> <h3> 1950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一定要解放西藏》,新华社元旦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提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h3><h3> 此时,18军部队正向川南地区进发途中,张国华、谭冠三等军师首长迅疾到重庆受领任务。随后,18军就地由解放大西南转为进军西藏,经营西藏。</h3><h3> 1950年2月1日十八军组成先遣支队;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张国华号召部队奋勇前进,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52师53师54师完成在川西地区集结实施剿匪行动,扫清了西康进入甘孜地区的障碍。十八军随即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提出了《立功条件》和《进军守则》;</h3><h3> 中央军委指示18军3月进藏,10月解放西藏全境。</h3> <h3>18军52师和53师,分别担任北路和南路两支先遣部队。部队顶风冒雪长途行军,平均海拔5000米的雪山,—30°的零下气温,却阻挡不住18军将士百分之百的战斗精神和顽强意志。</h3> <h3>抵达第一站甘孜,随后打响了昌都战役,势如破竹直指拉萨……</h3> <h3>18军配属部队从青海、新疆、云南誓师出发,形成多路向心的钳形攻势。</h3> <h3>十多万康藏公路筑路大军随后跟进,徒手攀登,开山放炮,手挖肩扛,艰难筑路,50年代前,西藏没有1km公路,面对14座雪山,筑路大军用四年时间,付出了牺牲3000多人的代价(平均每公里1.5人牺牲),打通了这条“天路“。</h3> <h3>十八军抵达拉萨</h3> <h3>十八军骑兵团赴阿坝剿匪宣誓</h3> <h3>骑兵部队到达目的地</h3>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中旬,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张国华之女张小康,谭冠三之子谭戎生,王其梅之女王昌为,陈明义之子陈亦军、女儿陈蓉燕、乔学亭女之女乔晓瑜、筑路大军政委穰明德之女穰李平、原四川新华文轩集团总编辑张京,在成都大成美视影视公司座谈18军进藏英勇事迹。北京华晟泰通董事长孟凡耀、成都大成美视董事长黄桦、总经理蒙飞出席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围绕张小康的长篇纪实文学《雪域长歌》和英雄的两路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br></p> <h3>四川省交通厅座谈会</h3><h3>右一,18军政委谭冠三的儿子谭戎生</h3> <h3>18军老战士魏克等参加座谈会</h3> <h3>交通厅领导为张小康颁发荣誉证书</h3> <h3><font color="#010101">为陈亦军,陈蓉燕颁发荣誉证书。</font></h3> <h3>张小康深情讲述历时五年,对200名十八军老军人和进藏知识分子的采访故事</h3> <h3>张小康说:我出生在1951年。我的姐姐,才三岁就牺牲在进军路上,是十八军进藏途中牺牲的第一人。我是进军路上出生的第一人。</h3> <h3>十八军不是一支单纯的军事部队,他们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宣传队、生产队,随18军进藏的还有藏区工作队和科考队。高原缺氧、饥寒交迫、民族宗教矛盾,长期缺衣少粮,恶劣的环境和困难不亚于长征。</h3> <h3>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藏族群众说,他们就是从十八军身上,认识共产党、认识祖国、认识社会主义的。</h3> <h3>西藏军区军史馆陈列了十八军的英雄业绩</h3> <h3>张国华、谭冠三率领的十八军,被藏族群众誉为”神兵“救星”“金珠玛米”。两位中将,被他们誉为“化作了雪山”。</h3> <h3>十八军,是一支转战南北的英雄部队</h3> <h3>十八军,是一支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功勋部队</h3> <h3>数万十八军将士英名永存,他们的后代和全国人民无比怀念。</h3> <h3>1951年参军的万美娟保存了老伴喻盛文(十八军骑兵团)的照片,为我们展现了藏区剿匪平叛的生活场景。</h3> <p class="ql-block">十八军精神、老西藏精神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常谈常新;十八军的事迹,引起了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广电局、新华发行集团、成都大成美视、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等单位的广泛重视。2018年以来,十八军英雄事迹座谈会多次在成都召开。</p> <h3>十八军王其梅副政委的女儿王昌为</h3> <p class="ql-block">十八军参谋长陈明义的儿子陈亦军(右),筑路大军政委穰明德的女儿穰李平(左)</p> <p class="ql-block">陈明义的女儿陈蓉燕</p> <h3>四川新华文轩集团公司总编辑张京(右),《雪域长歌》的出版见证者</h3> <h3>十八军官兵留下的珍贵照片,记录了他们的芳华岁月</h3> <h3>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进军西藏、保卫西藏的共和国军人!</h3> <h3>耿继洲,骑兵二团团长,后任甘孜军分区司令,武警四川总队总队长</h3> <h3>团政委李德友</h3> <h3>团政委徐大文</h3> <h3>张小康为朋友们签名赠书</h3> <p class="ql-block">张小康长篇纪实文学《雪域长歌》,进入2014年30部畅销文学作品排行榜前列。</p><p class="ql-block">京东图书商城有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