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山共成长

杨芳裕

<h3>接到医院通知周末要去长汀义诊,我看了一眼人员名单,突然发现自己被放在“老专家”一组。嘿,嘿,嘿,我,我,我,我已经是、是“老专家”了吗?!<br></h3><div>我是专家?没出过书,写不了几个字的论文,我算哪门子专家呀?就会做几个手术,用几句外语蒙几个老外学生,我也成了专家了!</div><div>我老了吗?可我还在微信上卖萌呢!贴几张花草图,写几句“心情大好”,我就敢在朋友圈发帖。我的心理,大概才只有十七八吧?!说我老,真的不甘心!大概是,不照镜子,就看不见皱纹白胡子。只有遇到小朋友喊我“爷爷好!”才发觉,可能真老了,老了!</div><div>老专家就老专家,引号也不用加了,认了!长汀义诊咱得准备准备,该带上的,新短袖白大褂,听诊器,小手电,扣诊锤,都带上,还有一副好心情,一块带上!</div><div>当初忐忑不安地踱进中山医院,我是深怕吕品主任询问我真正的专业题!兼任医务科长的吕品主任和蔼地对我说:“面试吗?算了吧!估计你懂的也不多。一棵小苗子,放进花盆,你想长也长不大,只能变成盆景。把你放到地里,你就可以汲取大地的营养,长成大树。来吧,孩子!我们就三个人,三天一次班,哆来咪,轮流值,好不好?”</div><div>“好!”我愉快地回答,憧憬着愉快地工作。从此后,我成了我们中山的苗子了!</div><div>由于调动手续繁琐,我实际进中山医院时,戚主任已经到科室了,王建忠也一起来了。戚主任的到来,不止是多了个值班医生的问题,而是专业档次上升的问题。上升多少呢?咱不敢说到了省里第一,但实际上就是第一,至少,当初是!咱默默地说还是可以滴!</div><div>我八八年实习的时候,那医院还没有神经外科必备的CT 机。我看到的唯一一次开颅手术,是在血管造影后做的,没开成功!听说省立的CT能够透视头颅后,我就确立了我的梦想,那就是,当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去迎接最具挑战性的任务!神经外科是个全新的领域,那是医学殿堂新打开的一扇门,前景广阔,深不可测!</div><div>向老师学,向师兄师姐学,白天学,晚上学,如饥似渴地学,嘿,咱进步还是看得见的嘛!</div><div>一大批人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进厦门。作为特区配套工程的中山医院,也收获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咱们的邹书记,讲党性,讲原则,懂管理,治理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咱们的张副院长,从基层打拼上来的,真是书记的好帮手。我经常在早晨六点半就看见他往科室赶,他有永远也做不完的事。除了做管理工作,他还自己开展肝癌的介入化疗的临床工作,身兼数职。一大批老领导都是这样带头干活的,所以在“汶川”,当我听到张副院长说“就把我们当工友使”时,我不觉得惊奇,他们本来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呀!</div><div>院子里,马路边,我们跟吴天子主任一起拔草扫地!各科室有各科室的包干区,现在想象不出来,回想起来还觉得有意思!拔草,扫地,既增强了组织纪律性,也增进了团结和友谊,没什么不好的!</div><div>从老三院,到中山医院,从二级小医院,到几千张病床的三甲医院,我们医院的发展,怎么说呢?就像夏天里发面团一样,蓬勃发展!</div><div>已经退休了的老中山人,看见我,就激动地说:“这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专家!”拍拍我的肩膀,深情地说:“小伙子,好好干!”面对老一辈,我有愧疚!但我却是他们欣赏的后生!</div><div>有门路的进来了又走了,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大浪淘沙,笨重的沙粒留下来了,那就是我。我非常喜欢我们自己的医院,舍不得走,也没有门路走,就生根了。扎根了,发芽了,开花了,就安心工作了。就像我种在医院里的芒果树,见证了医院的发展,为她欣喜,为她忧愁,为她流泪!尝试,探索,发展,进步,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前进着。于是,医院的发展,我都看到了、经历了。医院进入青壮年,而我,也变成了老专家。谁说我不是最幸福的员工呢?我最有资格讲述医院啦,至少是我们科室的历史!</div><div>张主任加盟我们团队后,我们科室就有了两个拳头产品。戚主任颅底显微手术,张主任功能立体定向手术,两个产品都让别人羡慕不已!经鼻小柱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还有从颅内深部微创吸出异物,到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射频治疗,再到丘脑靶点射频治疗帕金森氏病,那些手术往往获得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于是,我们科室一时名声大振,服务的人群一时间扩大到省外!</div><div>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宣传。要是懂得谱曲,我还想为你写歌呢!宣传好人好事,宣传先进技术,我那些来自肺腑的宣传,曾经占据着《中山人》的一角。我也写科普,我也写建议。记得我写的“博茨瓦纳公车管理”和“麻醉科不要成为外科系统发展的瓶颈”文章得到采纳,促进了医院的发展。</div><div>零五年后,田主任的到来更让我们科室得到跨越式发展。科研,原先高不可攀的科研项目,都变得可以到手的果实。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电生理监护,术中脑电图,许多许多设备,咱也有了。大会小会上,咱的人也上去宣讲了。还有陈锷的介入,李泉清的伽马刀,让科室变得富有特色。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省内,算得上顶尖!</div><div>走专业化的道路!田主任看到了专业化的必要性,让大家选择更精细的亚专业。十六个医生,目前都有各自的亚专业方向,而且,大多数都能在本地区站到亚专业高峰,引领风骚!</div><div>我们是医院的主人,城市的主人。当国家需要我们奉献的时候,我勇敢地报名,援非三年多,援川21天。两次援助活动让我获得了两枚金灿灿的奖章。更难得的是,从援非和援川工作中,我得到了历练和成熟。共产党员,如果整天算计着自己的小家,算计着个人得失,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些许进步!</div><div>用英语工作和用英语教学的能力是我援非最直接的收获。我也因此挑起厦大国际班大课重担。这在过去,哪敢奢望!看着一对对稍显白色的眼睛,入迷地看着我的幻灯片,我有种满足感!入党,读研,申请科研课题,我一直没有放弃追求!有了成绩,留下脚印,我感到骄傲!我是中山人!</div><div>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我非常感恩于拥有如此美好的工作环境。花园般的城市里,花园般的单位里,有着先进的设备,有着顶尖的技术,还有众多亲切的朋友,我愉快地、幸福地工作着!</div><div>马上,新大楼就要落成。等到新大楼建成,新病房投入使用,我们科室将拥有更好的条件,服务好更大的人群。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啊!这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时代!</div><div>为了回馈社会,我们今天要奔赴老区义诊!</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