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围城》!

沧海一雪

<h1>今天上午,第三次读完了《围城》,发现书里不止那一句经典名言。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的确说尽了婚姻中的男男女女尴尬心理,道尽了婚姻里的人们无可奈何处境。所以,人们铭记于心。 &nbsp;</h1><h1> 我第一次读《围城》,是在婚后二三年里读的,读完也只记得这句话。第二次读是去年,在侃侃而谈中,鼓励学子们先多读国内名著,再读国外名著,给学子罗列的书目中就有《围城》。不久,就见孩子们课桌上陆续摆上了各家名著。语文课代表桌上摆放一本《围城》,在她读完后,我借来再读一遍,把故事情节进一步理清楚了,没做任何思考即丢于脑后。 &nbsp; 今年,有幸进入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读书会,会所有品读《围城》周日读书活动安排,组织者胡女士盛情邀请我参加。于是,有了第三次阅读《围城》,并且认认真真阅读,在经典语句下划加横线,以备写赏析时引用。</h1> <h1>  《围城》里的经典语句很多,除了那句精辟概述普遍婚姻状况的名句外,还有对爱情的直白披露:</h1><h1> “世间哪有什么爱情,纯粹是生殖冲动。”</h1><h1>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h1><h1> “老年人恋爱,就像房子着了火,没的救。”</h1><h1> “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h1><h1>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h1><h1> 这些经典语句,对爱情充满睿智的概述,给那些热恋中的青年们无疑当头一棒,呵醒他们不要只沉湎于眼前的爱情,人生还有很多仅有爱情解决不了的问题横亘两个相爱的人之间,两个相爱的人必须认识清楚,婚姻里还有付出,担待,包容,体谅,人生才得以安暖。</h1><h1> 此外,还有对人性的鞭策和讽刺的经典语句――</h1><h1>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h1><h1>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h1><h1> “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h1><h1>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h1><h1> “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是话跟着人变。”</h1><h1>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h1><h1> “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h1><h1> 这些经典语句,或诙谐幽默,或无情嘲讽,把现实生活中的滑稽可憎的人面目描摹的惟妙惟肖,读来不由拍手称快。我被钱老的语言魅力深深折服,有的语句反复咀嚼,总是回味无穷,哑然失笑。</h1> <h1>  《围城》的故事内容可分五个阶段来品读,依次分别为:归国艳遇,与苏唐感情纠葛,就职途中,三闾大学经见,围城生活。</h1><h1> 全书围绕主人翁方鸿渐,“海外游学毕业”回国后的感情纠纷、就业、失业、婚姻、家庭矛盾等线索展开情节。作者巧妙的通过方鸿渐这个人物,把国难中的中国后方民众,腐朽奢靡的生活一点一滴剥噬,让人惊愕中不由领悟日本列强当年侵华战争何以势如破竹,这不得不说麻木的民众心理是间接的推手。</h1><h1> 时代背景是1937年,那一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全国。且看后方民众如何置身事外的生活着:轮船上,一群留学生学成回国,男人们或用麻将消遣,或在乘坐外国人的轮船上寻找一夜情,以刺激因旅途寂寞难耐的心灵。那些女人们,有知识的高高在上,傲视全场;陪读的家庭妇女逮住机会极尽所能嘲讽知识女性,以泄心底被轻视之愤恨。</h1><h1> 回到祖国怀抱――旧上海的人们,闻不到半点战争的硝烟味,生活中的火药味却浓厚得很。鸿渐纠缠在“苏唐”两位小姐的感情里难以自拔,另一方又受曾经订婚,女方不幸夭折的“丈人家”由盛情到冷淡的尴尬局面。这一段情节充满了女人间猜忌,妒恨的火药味。女人们极尽所能暗中作梗,攀比,嫉妒,相互揭短,所有这一切都隐没在胭脂水粉的面貌里,当面时虚以礼节,背后冷嘲热讽,争风吃醋……最经典的一个细节,鸿渐被“丈人家”勉强去相亲,牌桌上鸿渐赢钱了,女方家长明明想赖账,被鸿渐戳破。女方家长在餐桌上借问鸿渐家日常开销一事,当面羞辱鸿渐,背后还要尖酸刻薄一番。“丈人家”因没攀上这门强大“亲缘”,对鸿渐大有微词,为以后撕破脸赶走鸿渐埋下隐患。读到此处,禁不住惊叹钱老手笔之精湛!</h1><h1> 不是战场,却处处硝烟弥漫。在去三闾大学途中,一路奔波,人与人的信任又是一次淋漓尽致的盘剥。同去任职的五个人中,“李顾”结盟一派私藏旅费,走到几乎山穷水尽时,两人也为一点私利闹翻。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因为分工就职待遇差别,两个人更是相互揭短,互相拆对方的台,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读来不免拍案叫绝!</h1><h1> 三闾大学,几乎就是现代版知识分子云集的学校写照。学生不愿学返污蔑教师,教师间为抬高自己声誉,讹辱尔诈,自我吹嘘,鼓弄玄虚,让人啼笑皆非,也无限感慨,深深反思。</h1><h1> 寻寻觅觅,亦步亦趋的鸿渐终于走进婚姻的围城,家庭矛盾纷至沓来,夫妻争吵绵绵不断,双方家庭成员介入,尖酸刻薄的话语让彼此遍体鳞伤。生活陷入困境,盲区一个接一个呈现,几乎令人绝望。</h1><h1> 作者妙招层叠,不把笔触伸向真正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写战争年代后方民众的生活战场。《围城》,没有惊世骇俗的场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更没有风起云涌的英雄角色,它就在平平淡淡的生活细节里,挖掘出一些平平凡凡的角色,写出亘古永恒的主题――爱情、婚姻、家庭、民众生活。让读过的人们深思,感慨,理性的认知生活。</h1> <h3><b>  《围城》,一本好书,读了使人睿智,让人沉着冷静的看世界。有人称赞《围城》是新《儒林外史》,精辟的概述其为一部“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讽世之作,我认同。<br> 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哪怕是极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钱老只需寥寥数语,即把人物形象勾勒而出,读罢留下深刻印象。<br> 书中人物立体丰满,形象感极强。归国艳遇情节里,那个捡拾到鲍小姐遗留在鸿渐船舱铺位上发夹的阿刘,利用几只细小的发夹讹了三次鸿渐的钱。阿刘最终也被自己的投机倒把打碎了饭碗,被法国管事炒了鱿鱼。文中四次写阿刘,笔墨不多,但每次出现其形貌描写都不同,“笑嘻嘻,拖泥带水的说;鬼鬼祟祟的叫;哭丧着脸;鬼魂似的出现”,其猥琐贪婪的样子跃然纸上。阿刘像幽灵一样,紧随鸿渐和鲍小姐身后;又像一只挥之不去的苍蝇,在鸿渐和鲍小姐身边盘绕,正应了那句俗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br>  另一个所花笔墨不多,却留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鸿渐的所谓“丈人”周经理。<br>  周经理系鸿渐同乡,在上海开铁铺子发财后,跟在上海发展的同乡同业组织一家小银行,自己荣任经理。周经理某年衣锦还乡时,结识了一乡之望的鸿渐父亲,继而成了朋友,又攀为亲家。无奈女儿薄命,等不及女婿荣归故里完婚即病逝。周经理感念鸿渐在女儿病逝后写信慰唁,感动之余,慷慨把为女儿准备的陪嫁款一并方家聘金,连本带利寄给鸿渐做留学费用。待鸿渐“学成归来”,又着手安排鸿渐进他的“点金银行”当差。<br>&nbsp;&nbsp;&nbsp; 赠金,谋差,这些皆因一个父亲对死去女儿的怀念,爱屋及乌,真把鸿渐当女婿看待。鸿渐刚下轮船,周经理便派人把鸿渐接回家里,嘘寒问暖,关怀体贴,一副慈父形象。<br>&nbsp;&nbsp;&nbsp; 然从他叫文书科王主任起个新闻稿子大肆宣扬,在《沪报》上登载鸿渐“荣获博士”学位归来的内容中,又窥见一个商人为赚好口碑的心机重重。正如周太太所言,“鸿渐出洋花的是咱们的钱”。周太太的意识里鸿渐将来“重娶”须得她家看中的女子,且要收做干女儿的。周经理却要从大处捞回成本,把鸿渐荣获的博士学位,干脆说成是“周君资送出洋深造”,把女儿已故五年,鸿渐素不承认的亲事,宣讲为“快婿”,前面冠以“本埠商界闻人”等等。<br>&nbsp;&nbsp;&nbsp; 由此可见,周经理决非等闲之辈,他的所作所为,定然以其投资回收率而计算的。回头细读,首先他与方家攀亲,是看中方父乡绅身份,家道富有,方家世代乡绅,在当地享有声望。周经理打铁出身,钱赚够了,缺的是身份声望的装点,自然要攀方家这样的亲事。无奈女儿命短,与他,这点念想也被无情的切断,只能苦苦拽住这根抬高自己声望的稻草,以求在动荡的社会能多一个赢利的筹码。<br>&nbsp;&nbsp;&nbsp; 因此,在方家逃难至上海,家道中落,加上鸿渐不谙世事,惹怒了周太太。在妻子欲把鸿渐扫地出门时,他只顾捞回自己脸面,虚以斡旋,却不做半点挽留之意,而是准备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语,要在被赶走的“女婿”前留下一副慈爱长辈的模样,以拉近他心目中理想形象的距离。<br>&nbsp;&nbsp;&nbsp; 只可惜这个所谓的“女婿”,他“资送留洋”归来的博士,连这点机会都不给,毫无情面的不等他把心里筹备的话说出,高视阔步,夺门而出。着实让这位精于算计的商界闻人难堪,继而在心里埋怨一番,最后得出鸿渐没有多大出息之结论,以求自我安慰。<br>&nbsp;&nbsp;&nbsp; 我读到这段描述,禁不住哈哈大笑,周经理这样的人,我们生活中太多了。明明对人有看法,有偏见,欲把对方除之而后快,却偏要装出一副仁慈样,说些不无痛痒的话语虚以应对。生活这本书太深奥,归根结底其实是人心太复杂。人心复杂了,城府深,说出的话语就虚虚实实,令人费解!钱老对生活的洞察真乃深刻深邃!读罢《围城》,我对生活也多了一个层面的认识。</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