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老早就与同学相约一起在春天菜花黄时畅游大徽州,可不巧的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等成行之时早已是花落春去,油菜结籽。虽说季节上仍属于春天的范畴,那也应该算是暮春了。</h1> <h1> 我这里所说的大徽州,指的就是古徽州,声名响亮的一府六县。虽说现被拆得支离破碎,再也不能复原当时的地域范围和名称,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仍有这么一块"世外桃源",超越行政辖区之藩篱。</h1> <h1> 这里不仅有美秀峻茂的景观,也有雄浑久远的历史,灿烂丰厚的文化,既有风格独特的建筑,也有经典高雅的艺术,与众不同的民俗。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前来,而我,也曾不下三次来到这里。</h1> <h1> 但在过去,这里却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虽说地接江浙,但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与外界的联系极为不便,又无更多可以耕作的农田,一句话作总结,那就是自然条件养不活这里出生的人们。</h1> <h1> 自然而然的,在贫穷饥饿的人们眼中,这里的山是"穷山",这里的水是"恶水"。有民谣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正是这个无奈的一丢,由此诞生了闻名世界的"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h1> <h1> "徽商"的历练和成功,既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也充满了后无退路的悲壮。在经年累月的商贸活动中,徽商那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品格,造就出的"徽骆驼"精神,是"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h1> <h1> 徽州人充分发挥当地山多田少的自然地理特点,开展种茶、植竹、采菊、造纸、制墨、刻砚……形成了徽州土特产丰富和手工业发达的经济特色。<br /> 新安江自然就成了与外界联系的纽带。</h1> <h1> 有"东方多瑙河"著称的新安江,发源于徽州的休宁县境内,一路蜿蜒向东入海,从屯溪老街就可直达杭州钱塘,是不折不扣的古代"高速公路",后因新安江水库的建造才迫使航运中断。</h1> <h1> 新安江两岸风光如画,李白有诗曰:"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而新安江山水画廊则是徽州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完完全全的世外桃源图。</h1> <h1> 值得称道的是,徽商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孝道,一旦经商获利即回报家乡,兴宗族,光门庭,捐金银,建书院,办私塾,这千年传承的美德与情怀,似乎已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了,不然我们的农村也不会这样的破落与衰败。</h1> <h1> 也正因为如此,自然带来了徽州村貌的提升,人们生活的改变,带来了徽州教育的发达,文化的昌盛,连同那些如画的风景,终使徽州变成了一个令人称羡和人们醉心追寻的美好家园。</h1> <h1>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徽州的建筑,青砖黑瓦白墙是建筑的标配,砖、木、石雕作建筑的装饰,结构严谨,雕镂精湛,都有说不出的雅致与讲究,但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让人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禁锢,更多则是思想上的。</h1> <h1> 也不得不说说徽州的女人,作为徽派建筑名符其实的主人,固守一方小小的天地,担负起持家奉祖的一份责任,实属不易。《宏村·阿菊》把徽州女人贤惠、勤劳、持家、教子、敬老、耕耘劳作……表现得淋漓尽致。</h1> <h1> 任何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兴衰强弱,不能一概定论,徽州也一样。世事到了如今,这里很多的古村落成了风景区,譬如宏村、卢村、西递,日夜接待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了滚滚财富,造福这里的万世子孙,这恐怕也是长眠在此的历代祖先谁也没有想到的。</h1> <h1> 一切都合乎想像,也合乎事物的发展。过去,徽州是古徽州人的老家,每当有船沿着新安江往来穿梭,那缓缓行驶的船只,就像如歌的行板,船上人或久离或新别故土的复杂情感在心中升腾,思念、欣喜、渴望、期盼、悲伤、哀愁、担忧……而今,大徽州却成了全中国人共同的故乡。</h1> <h1> 在这个气温适宜、风抚雨润的季节,少了外乡客对花,对春天的追逐,大徽州安静、归真,这里仍有诗人、作家、画家笔下关于故乡的模样,如果还有船只沿着新安江迤逦而行,想想就让人陶醉。</h1> <h1> 很可惜,我是沿着杭瑞高速,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同学只需要乘坐高铁不到二小时就来到了这个迷人的地方,世人梦中的故乡。虽说过去需历经千难万苦才可能抵达这个地方,现在谈笑之间就可以了,但也印证了一句话,"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