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一班端午节主题活动——端午五毒

辉艳贝贝-笑笑老师

<h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h3><h3>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该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h3> <h3>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h3> <h3>  在今天的国学课堂上,国风一班的小朋友们听老师讲了关于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也了解了端午节的节日习俗,端午节除了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习俗外,古代民间还流传着端午"避五毒"的传说,在端午时节,小儿要穿"五毒衣"以祛五毒;房间要贴"五毒图",用针刺之以"除五毒"……而所谓"五毒"指的就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蛤蟆。</h3> <h3>  所谓五毒衣,就是在布料上用各色丝线绣上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毒虫图样的坎肩,色彩鲜艳,绣工讲究,十分耐看。</h3><h3><br /></h3><h3>  民间传统上过五月端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驱毒虫、散浊气、沐香汤、戴香包、悬艾蒿、饮雄黄酒,挂五毒图,穿五毒衣、缠五色线、持五符、挂葫芦、躲午、悬钟馗、避灾星等,其主题都是为了驱邪避恶。其中穿上绣着五种毒虫的衣服,可以以恶制恶,以毒攻毒,达到平衡安宁。</h3><h3><br /></h3><h3>  端午节儿童穿戴的具有驱毒虫象征的服饰。徐州旧俗,农历四月下旬起,各家开始为儿童制作五毒衣与五毒鞋。五毒衣为杏黄色布缝制而成,上面绣着蝎子、蜈蚣、蛇、壁虎的图形,小些的孩子,还要缝制杏黄色肚兜。五毒鞋以绿缎子为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另外四色毒虫形象。端午节这天,儿童起床后一律穿五毒衣,登五毒鞋,脖下戴香荷包或五毒葫芦,手上系百索。以为可以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中午家宴时,饮雄黄酒前,先把酒抹在儿童的鼻孔、耳朵、肚脐、腰眼、手心、脚心等处。抹好后,儿童身穿五毒衣,脚登五毒鞋,手持艾枝作驱邪鞭,以菖蒲为斩妖剑,跳跃嬉戏一番。讲究些的,扮作门神或钟馗状向老人和长辈们拜节。晚上睡觉前,将艾鞭与菖蒲剑点燃熏屋,用以驱疫灭虫。手上系的百索,则在逢大雨时剪下扔进水中漂走。逢节日或儿童身体不适,均可将五毒衣、五毒鞋穿上。</h3> <h3>  现在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件有趣的"五毒衣"吧,取出国学操作材料包,GO!</h3> <h3>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精心制作,最终结果如何呢?看见小朋友们的笑脸你就知道啦😊我们是不是很棒呢</h3> <h3>  今年的端午节有点"不一样",我们穿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五毒衣",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