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热闹的日子——端午节 <br> 每年端午节学生,上班族都会有三天假期,这时不少在外求学的学子以及上班的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过端午,当然父母们也不会闲着,从农历五月初一起,母亲就开始准备端午节的东西,在村子里流行这样一段话</h1> <h1> <font color="#ed2308"><b>“初一绳儿,初二符儿,初三带个大艾草,初四捞个大豆腐,初五炸个大油糕”小孩子们嘴里说唱着</b></font></h1> <h1> 所谓初一绳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编织而成的,称为端午绳或者花线绳,一般人们常用的的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五种颜色的丝线搓(编)在一起的细索,给孩子们系五线绳是端午节传统习俗,祈祷给孩子带来好运,祛除晦气,保佑孩子健康成长。</h1> <h1> 初二、初三时,家家户户大门上都会贴上提前准备好的符和挂上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h1> <h1> 除了做这些之外,家里面还包粽子,母亲会提前把姜米(糯米)用水泡好,再把苇叶(芦苇叶)及蜜枣或红枣洗干净,并把芦苇叶煮一煮,这些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母亲先取三片芦苇叶做成一个圆锥形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姜米,中间夹几个蜜枣,然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包的粽子又大又肥,没过一会就包好了,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左右,在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母亲包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的是你一闻到味儿,就会挑起你的食欲。</h1> <h1> 尽管端午年年都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是纪念屈原说;二是迎涛神说;三是龙的节日说;四是恶月恶日京;五是夏至说。由于屈原的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