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大山农村的“粽粑"味道!

林莊主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临近,粽子又摆上了超市的显眼位置,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绝色美食和标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在中国似乎是全民共识,但在我的家乡农村大山,在我们小时候却没有这个传统。儿时在家乡,在端午节里几乎没有粽子的印记。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着大山农村的山茅绿叶菜,家境好的可吃上个灰水粑粑,孩子们真不知道肉棕有多么的好吃……有的手腕脚踝系着蓝皮绳,还有就是家家户户门扉上东叶和条竹叶,都悬挂着一小束能避邪。</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端午节那一天孩子们最开心,妈妈们最忙碌,村里村外一片欢歌笑语,绿叶飘香。天一亮大人们就早早地从田间地头带回一束束“香毛草和辣皮树叶”挂在各家门头上,散发的一阵阵生态绿叶神奇也进了孩子们对端午节的渴望,唤醒了我们这些大山孩童梦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我们小屁孩子们一起床后总先到厨房,总看到妈妈正在锅台边忙碌,升起的太阳射进窗户,照在灶台上,映照着妈妈的年轻脸庞显得如此美丽端庄。新做棕粑在锅里沸腾着,棕粑气味还散发的淡淡的清香,棕粑被妈妈巧手揉捏成一个个可爱的小模样,四楞五方,入锅时还是绿色的”小可爱“,在大钵锅里跳跃几下,立马就变成成熟黄色棕粑,嘴馋的孩子们早已猴急猴急地伸手拿来塞进嘴里,烫得舌头发麻嘴皮起泡,张着大嘴呼哧呼哧不已,而嘴里叼着清香的“棕粑"却仍不舍放弃,那清香的美味足以抵抗嘴皮的烫痛。似乎这烫嘴的“棕粑”也在考验着我们这群小馋猫好吃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怕滚烫的“棕粑”烫伤了我们稚嫩的小馋嘴,妈妈又拿出了早已煮熟凉透的一碗土鸡蛋,发给我们哥妹三每人一个,剩下的则让我们分散送给爷爷奶奶及隔壁的叔婶家。我们刚吃过烫嘴的“棕粑”,一股热浪还在口边,急需冰凉中和,拿起土鸡蛋剥去蛋壳,急不可待地咬下去,散发的是另一样的土香美味,刺激我们的味蕾,就着妈妈早已凉好的白米稀饭,一口气吃完,那滋味那感觉回想起来至今还在心头荡漾,让人垂涎欲滴。一</p> <h3>  待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妈妈才停下手中的活,仔仔细细地吃着自己做的“棕粑”,边吃还边总结,像品尝大师品着自己的杰作,总觉得"作品"还不够精进,不是说糯米没有发好,就是说火候没把控到位。这在我们嘴里很香甜的端午美食,在妈妈眼里还是不够完美。为此妈妈还会带着自己的“作品”串门到隔壁的婶婶家,与婶婶们一起交流心得,互相传授拿手秘诀。</h3><div> 就在她们还在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的时候,吃饱喝足的孩子们也聚到了寨子中平地场上,女孩们互相比着身上新衣服,手腕上的红头绳,脚踝上系的小铃铛。男孩子早已溜到一边窝在一起玩起滚弹子的游戏,玻璃弹子一不留神就会滚到卧一旁的正在吃草的老牛脚边,老牛抬眼张望,小童们却不敢靠前。</div><div> 端午节如果赶上晴天,那村子里的香味就更加浓郁。空气中除了家家制作“棕粑”时灰水的飘香,新添的还有家家户户门上悬挂的东叶和条竹叶散发的清香味。一把嫩绿的东叶条竹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带有药草的香味,在阳光照耀下,一阵阵散发清香扑鼻怡人心扉。小时候不懂端午节门上挂的香毛草和來辣皮叶的寓意,就傻傻的问也傻傻地似懂非懂,只知道门上挂东西可以避邪,可以不让鬼怪进门,后来长后才知道这叶子其实就是一味中草药,它的新鲜汁液涂抹身体可以防蚊虫叮咬,晒干后艾叶泡水洗脚可以去毒暖身。</div> <h3>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年逾古稀父母远在大山的家乡,远在外乡的你也许工作生活的牵绊,让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也无法常回家看看,心中的愧疚和牵挂常常纠结在一起,越积越多,逢年过节更是千头万绪,一起涌上心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h3><div>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无论你我离家多远,也不论星辰如何变换,家乡的美食,妈妈的味道,都刻在大山游子儿时的记忆里,珍藏在味蕾中,让我们永远怀念。</div> <p>作者简介:</p><p>  苏有彬,笔名林莊主。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彝族自治县黎明乡人,退伍军人。爱好美篇图文创作,喜欢钻研文学艺术,发表摄影、散文、诗歌等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