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随想(作者:张珂)

橘庐主人

<p>前言:端午节的前两天,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先生来电,嘱我为南阳仲景文化端午朗诵大会,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关于“艾草”的文章。遂应刘馆长命题要求,捉笔操刀成此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艾草随想</p><p class="ql-block"> 青青的艾草, 在芒夏的五月里熟了! </p><p class="ql-block"> 菊叶般的枝条幻化成一种寄托, 悬上了千家万户的门楣, 装进了孩童颈上的香囊。在一丝丝清苦的幽香中,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五月端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端阳是一个不能没有艾草的节日。千百年来,艾草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愿,已成为端阳的一个元素、一个符号。艾,遍生于山野,循四季而枯荣,清苦祛疾,生为良药。《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强阳之性,能回绝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阳,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p><p> 艾草燃烧着生命之火,将身躯化为缕缕轻烟,循经遁络,祛病解疾,造福黎民,使生命得以轮回,得以升华!</p> <p> 我们谈论艾草,怎能绕过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我们谈论中华医学,怎敢忘记那位“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医圣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流传了一千八百余年,千古经方,恩泽后世。做名医、做明医、为苍生大医!医圣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筑起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根脉。</p><p><br></p> <p>  端阳也是一个不能没有屈子的节日。那个行吟于江畔,为唤醒苍生而怀石沉江的三闾大夫,用不屈的生命警示国人、刻写文明,让华夏民族从龙的膜拜变成了新的人文精神。先生高贵的品质矗立千秋万载,磅礴的精神奠定了永恒的爱国情怀。</p><p> </p> <p> 端阳注定又是一个承载文化的节日。艾草、仲景、屈子,三者为良药、为良医、为诗人,医人医心、医疾医世、救世救民,虽所属不同,然精神大同,皆是用一生的襟怀关爱黎民百姓;一腔赤胆,一抔忠心,为世人取暖,泽被苍生!</p> <p>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原是此中人。</p><p> 世纪更迭,岁月远行。</p><p> 屈子去矣!医圣去矣!</p><p> 惟有岁岁新绿如碧的艾草,承载着诗人和医圣的思想及精神,滋养着、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循着中华的文化之根,为灵魂找到了一个高贵的归宿!</p><p> 青青的艾草,在芒夏的端阳里又一次熟了!</p><p><br></p><p> ——为河南南阳仲景文化端午诗词朗诵大会创作</p> <p>2018年6月14日,仲景文化端午诗词朗诵大会在医圣祠成功举办。《人民日报.百姓生活周刊》等十余家媒体对活动关注、报导。</p> <p>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先生主持朗诵大会</p> <h3>  南阳电台活动办主任、南阳播音朗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志远先生,在河南南阳仲景端午诗词朗诵会上倾情朗诵《艾草随想》。</h3> <p>文章作者张珂与张志远先生在朗诵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艾草随想》被《南阳日报.白河副刊》采用。</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此文经《南阳日报》推送,被北京某报采用刊发。</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珂,笔名冰轮、橘灯、桔梗,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阳市卧龙区作协理事,南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从事新闻采编与党务工作各十余年,业之余致力于工笔绘画的学习创作;在《中国名牌》杂志、《菲律宾联合日报.新垦周刊》、《中国石化报》、《南阳日报》、《河南石油报》、《躬耕.天下传媒》等正规媒体发表文艺评论、散文、杂文等共十余万字,部分绘画作品被收编入专业画集公开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