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3日13点37分,父亲的心脏骤停!享年九十岁。</p><p class="ql-block"> 噩耗传来,悲痛欲绝!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久久不能离去。今年已是父亲去世十个年头了,恰逢清明节,又是父亲诞辰百年,天津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了纪念父亲的活动。又使我回忆起了父亲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父亲石坚,原名马汉三,1924年8月生于河北省清苑县韦各庄。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十四岁就积极投身革命,在魏巍等人的熏陶影响下,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最初在冀中导报任编辑,1949年1月解放天津时,他随解放军进驻天津市,参与创建了天津日报社,任报社编辑科科长。后因工作需要调入新华社天津分社,历任记者,采编主任,副社长,社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60年至1966年又调回天津日报社担任副总编,总编辑等重要职务。</p><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做为天津市委的喉舌,天津日报首当其冲成为革命对象,父亲一夜间,由革命干部沦落为走资派。被批斗、住牛棚、扫厕所、挂牌子、喷气式……这一切都经历过了。皮肉之苦算不得什么,最难熬的是政治上的落难!父亲在危难时刻,牢记相信群众相信党,抓紧时间通读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把文革中落难的几年当做读书充电的大好时机!</p><p class="ql-block">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文革结束了!父亲又官复原职,继续在天津日报担任总编辑。</p><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亲已经59岁,不再适宜在经常值夜班的报社岗位上了,调至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经选举,成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主持召开的人大会竭力贯彻勤俭节约的精神,开会吃工作餐,不住高级宾馆等等。并且提出了离休后,不要公车,秘书,司机等想法。时刻告诫我们不要有特权思想,一切靠个人奋斗!他的一句最著名的话是,当官别发财!父亲一生中,没有利用特权为母亲和儿女们解决过工作生活等任何问题。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廉洁自律的一生,克己奉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追悼会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李建国、李瑞环等敬献了花圈。</p> <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后,报纸上,杂誌上,网络上纷纷出现了很多纪念父亲的文章,做为子女,我们把他整理成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当主编的二弟马津海牵头,为父亲石坚出版了纪念文集。600册的纪念文集一抢而空!</p><p class="ql-block">在父亲逝世一周年的文集发布会上,生前老同事,社会各界人士,亲朋好友等来了一百多人。纷纷发言,深情缅怀!真是人虽走,茶未凉!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个盲人小姑娘,在父亲的鼓励帮助下,成为小作家。她在家人的带领下,特别在会上表达了对石坚爷爷的感激之情,生动的发言催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年青时参加保南战役留下的照片。(左一是父亲)父亲刚参加革命时,年龄小,个子矮,长的又秀气。刚好战线剧团缺少女演员,于是,就让父亲担任《放下你的鞭子》里的小女孩儿,演出很成功,为抗日进行了很好的宣传鼓动工作。</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一张抗日根据地的小报做文印员和编报工作,在老战友魏巍的影响和鼓励下,从此,走上了新闻战线。</p> <p class="ql-block">文革后,父亲重新走上领导的第一件事,是召集报社的老同事们共同商讨办报方针和理念。这是会后和老同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爱运动。游泳,打球,散步是他经常进行的活动项目。</p><p class="ql-block">还记得,父亲每到节假日和休息日,就率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去游泳,锻炼我们的身体,提高我们的水性,横渡水上公园西湖、海河等都不在话下。孩童时光,在父母的关怀抚育下,我们在健康愉快地成长!享受着慈爱父母温暖的阳光雨露。我们是一个民主和谐温暖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革后父母亲的第一张合影。文革的阴霾还笼罩在心中,所以,他们有劫后余生的幸运,但没有开心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我家属于老三届的四个子女(保括我,是老高三的)全部到了内蒙古插队落户,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h3>这照片上中间是作家孙犁,左边的夫妇是作家魏巍和夫人,右边的是父亲和母亲。</h3><h3>作家孙犁和我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也是父亲的老战友老同事。</h3><h3>作家魏巍是父亲走上新闻战线的领路人。他们从小在部队长大,魏巍长我父亲几岁,爱好写诗,父亲风趣的回忆说,因为魏巍爱写诗,党小组会上,有人批评他是小资产阶级情调。</h3><h3>就是这样一个小资调的小诗人,日后,成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作家。</h3><h3>魏巍谈起和父亲的情谊,他说:“我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弟,一个大锅吃饭,一条炕上睡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小报和诗刊的出版。”</h3><h3>在文革中,魏巍对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造反派怀疑父亲是假党员时,是魏巍斩钉截铁地回答造反派,他不但是真党员,还被评为模范党员那!父亲自参加革命以来,就努力做一个好党员,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h3> 父亲和杨成武将军的亲切会见!杨司令是父亲在冀中抗日时期的老上级,父亲非常尊重他。<div>在父亲的回忆录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div><div>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次爬山训练。那天,杨师长,参谋长都不在,只由司令部科长指挥。大家一看师长不在场,都很不认真,一边爬一边说笑打逗。当大家嘻嘻哈哈、松松垮垮爬近山头时,突然看到山头上迎风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啊!那不是杨师长吗!杨师长威严的命令:“统统下去,重新爬!”</div><div>练后,他给大家训话说,爬山和其他训练都要有敌情观念,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div><div>杨司令总是身先士卒,处处起表帥作用。父亲总是动情地给我们讲起这段故事,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div> <h3>父亲和孙毅司令员的合影。孙毅司令员也是父亲在冀中时的老上级。</h3> <h3>在担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接待全国人大的来宾。这是父亲和黄华委员长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父亲离休后,参加了多项公益活动,延安精神研究会是其中之一。在担任延安精神研究会期间,多次到学校,工厂,和国家机关宣传延安精神讲党课。在研究会缺少资金时,他一次就捐助了六万元。不但捐助公益事业,而且,父母还捐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父亲去世时,工资积蓄只有几万元。他虽然没有留给我们金钱物质财富,但是,他留给我们了丰富的精神财富!</p> <h3>父亲离休后,一直担任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主任,经常下到小学、中学和大学讲革命传统故事、抗日战争、延安精神,讲父亲见到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故事。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已经成为他的社会责任。</h3><h3>照片中正是父亲在给学生唱抗日时期的革命歌曲。</h3> <p class="ql-block">父亲来到二十五中视察。</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华夏未来三十周年纪念日</p> <h3>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牵手走过了七十年。他们相亲相爱,风雨同舟,共同养育了六个子女,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和美的家!</h3><h3>父亲和母亲是包办婚姻,他们结婚后不久,母亲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积极参加了抗日工作,很快加入了共产党组织。</h3><h3>1947年正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大女儿降生了(我),父亲欣喜若狂,双手捧着刚出生的爱情结晶爱不釋手!取名雪花,因为出生时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雪。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不能带孩子,不得已将我送到了老乡家抚养。直到解放后才到天津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我之后,弟弟妹妹一个个出生了,组成了一个八口人之家。依靠父母的工资,虽然日子不那么富裕,但家庭氛围和谐温馨!是个幸福的大家庭!</h3> <h3>父亲母亲和长大后的六个子女合影。遵守着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吃亏是福的父嘱,我们六个子女都已成才了,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各自的事业发出了光和热。</h3><h3>如今,我们都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归了家庭。</h3>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第三代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父爱如山,他在我们心中,就象一棵大树,高耸入云!就象一座高山,巍然屹立!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天堂的父亲你可安好?祝愿您永远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