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缝日子》</h3><h3>拍摄:原野</h3><h3>文字:静</h3><h3>地点:某小区</h3><h3>时间:2018年6月13日</h3> <h3> 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看来人对于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就是穿衣吃饭了。说起穿衣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记忆深刻的事了,女孩子么从小都爱臭美,我们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小时候穿的衣服布料都是用布票买的,缝衣服都是地地道道的手工活,那时候都是预约裁缝师傅量身制作的,因为比的就是手工,所以师傅们的手艺也都一个比一个出色精细,很多都是家族流传手艺。每到换季,都要排着长队等量衣的。也所以一件新衣要等很久才能穿到身上,因此也就尤为珍惜,穿的也仔细。那时要是有件小碎花的大襟棉罩衫或是一条花被面布料做的小裙子,那可是够得瑟很久了😄。那种自豪和幸福感我现在还记忆深刻呢!也因此裁缝生意在过去是很火的一门手艺,所谓"一生无忧"的好手艺,非常吃香。</h3> <h3>那时的裁缝铺的设备很简单,一般是在街道上有一间门面房,有比单人床大一些案板两到三台,案子上垫着毡子,上面铺着垫布,使用的缝纫机大都为脚踏缝纫机,熨斗是火烧的长把熨斗。案子上面吊着一根竹竿,挂着各种颜色的线,再加上一个放衣服的货架,这便是全部生产设备。而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时有一些年老的师傅还不会使用缝纫机,整件衣服都是用手针缝制。他们缝制的衣服不但称身合体,而且缝工精细,凭着一根手针,单、夹、皮、棉、纱都能缝制。裁缝师傅整天在埋头量尺寸、剪线头、缝扣眼、烫角边、踩车缝制、裁剪……俨然现在的一个专业人仕一样,备受人们的尊重。</h3> <h3> 直到二十年前,裁缝行业还炙手可热。然而上世纪末,因制衣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裁缝行业逐渐没落,从门庭若市沦为了路边摊角落店。那些坚守下来的少数裁缝店,改裤脚、修拉链、缝缝补补成了他们的主要业务。一度热闹非凡的行业,一度量身定制的特权就这样被历史的车轮淹没。</h3> <h3> 于是铺天盖地的大成衣市场席卷而来,人们穿着款式多样,花色齐全的国际化服饰津津乐道的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越来越多的经历着网购尴尬,穿着千篇一律的大批量生产的成衣,满街一样,做工粗糙,满柜衣服却没有一件让你有幸福感时,人们不禁又开始怀念起那时的手工制作,那样独一无二,那样的精致无缺。特别是五六十岁的人们,穿手工缝制的新衣俨然已成为很多中国人心中美好的回忆和怀念!</h3> <h3>也许,那些美好的回忆终是根深在血液里的,不合身的网购成衣需要修改,特殊体型人群的需求,人们对高端定制消费的渴求。现在这个古老的行业又开始迸发出新的生机,大街小巷又开出了很多"服装设计工作室""制衣坊"之类的新兴名称。不过我还是喜欢它叫"裁缝铺",接地气!😄</h3> <h3>正所谓</h3><h3>金针玉尺春风手</h3><h3>盘龙落剪花枝斗</h3><h3>别出心裁缝日子</h3><h3>妙心生花秀华年</h3> <h3>愿我们留住一切美好的事物!让老手艺生生不息!让幸福开出花来!🌹</h3><h3> 同㊗️天下所有父亲父亲节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