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6月14日下午四点半,出于对民族山歌文化的责任,特意拜会了寨市苗族侗族乡正板村的山歌热心人士,得到他(她)们的热情接待,在此衷心感谢他们的盛情厚意。</h3><h3>正板村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民居,村中居民大多数是唐未</h3><h3>雄居十峒时期杨再思公后裔。</h3><h3>该村分别被省、市、县有关单位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溯溪而上的千年古寨竹桥与正板唇齿相依。这里是绥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腹地,古树、古院落、青山、翠竹、青溪、小桥无处不显示这里的典雅古朴。</h3><h3>传唱几千年的民族民俗歌一一“绥宁山歌”在这片青葱叠翠的山腹中,虽然在问隔近五十多年</h3><h3>的风雨岁月中,依然尚且能寻找到原声态的韵味,虽然现在的热心人士和爱好者传唱得不准确,但他们宝贵的老歌手依然健在。因时间关系没能去拜会到更好的老歌师傅,但我相信他们会在不远的时日中定会挖掘出更纯正的原声态山歌韵律。</h3><h3><br></h3><h3><br></h3> <h3>从省道S221王家庄叉路口往村道王朝公路行进3公里左右,穿过这幽幽的树洞往右500米是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正板古民住,溯溪而上500米是“十月兄弟节发祥地”竹桥。</h3> <h3>正板古民居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民族古村落。</h3> <h3>七十多岁的老歌手和八十余岁的歌先生与中年山歌爱好者在古民居前的留影。</h3> <h3>守护寨落的爱犬在听到迎宾的山籁也忍不住回首聆听。</h3> <h3>祥和宁静的晚霞象一位妙手化妆师用淡雅的余辉轻拂在美丽的古寨中,一群暮归的土鸭迈着妙缦的脚步嘎嘎着呜奏出回归的晚曲。</h3> <h3>拜会完后,歌手们一路歌声一路深情,她们深知离纯正的音律差距很大,但他们殷殷的嘱咐让我深感挖掘、整理和弘扬绥宁山歌文化艺术的责任之重。同时也欣慰他们对古老民族文化的挚爱和热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