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筐葡萄学国画

浪迹天涯

<h3>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葡萄、画葡萄的季节了,说起坚持画葡萄的动力来源于四十年前(197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学时的一段因缘。</h3><div> </div> <h3>  那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正值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学校师资力量青黄不接,严重短缺,我班的国画课除了俞致贞老师(当时她身体欠佳)偶尔来辅导几次,全部课程聘请我国著名花鸟画家、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苏葆桢老师授课。</h3><div><br></div> <h3>  苏葆桢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深得张书旗、徐悲鸿、陈之佛诸多老师教诲。</h3><div> </div> <h3>  苏葆桢老师花鸟画中最擅长的是画葡萄,被誉为"葡萄王"。到了夏末季节,他经常带我们到北京郊区葡萄园去写生。记得有一天应园主恳请,苏老师画了一幅水墨葡萄,回来时园主送了他一筐葡萄。在那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水果是极少数人能享受的食品,我们怎么也想不通一张纸上涂上几笔,竟能换回一筐葡萄。</h3><div><br></div> <h3>  苏葆桢老师把一篮葡萄拿回来后全部悬挂在他宿舍的床上方,随时观察葡萄的造型与色彩变化。我们几个调皮的学生有事没事住苏老师宿舍里跑,乘老师不注意时摇动他的床,葡萄掉下来就成为我们口中的美食了。当时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以一张画去换一筐葡萄有多好啊!为此暗暗下决心学好中国画,学好画葡萄。</h3><div> </div> <h3>  苏葆桢老师留给我的墨宝。(之一)</h3> <h3>  苏葆桢老师留给我的墨宝。(之二)</h3> <h3>  苏葆桢老师留给我的墨宝。(之三)</h3> <h3>  苏葆桢老师留给我的墨宝。(之四)</h3> <h3>  苏葆桢老师留给我的墨宝。(之五)</h3> <h3>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陈叔亮来到我们教室,鼓励我们要用激情、用心作画,并且走到我课桌前,当场写下"愤怒出诗人"五个大字。</h3> <h3>  从此我坚持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去画葡萄,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后来家庭条件改善后,在北阳台上请人运来二卡车泥,亲手栽培一棵葡萄树,随时观察葡萄的生长过程,观察风雨中的葡萄与炎阳下的葡萄不同的姿态和变化。从葡萄的发芽到结果、以嫩绿色变到深紫色、从採摘到自酿葡萄酒……</h3><div> </div> <h3>  鸟儿也来觅食。</h3> <h3>  四十年的耕耘,我的葡萄画也硕果累累,传遍全国各地,还应邀到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地展览交流。</h3> <h3>  作者:张辛题 1951年生,1977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美术系(现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979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前后出版《张辛题水彩画作品集》等六本画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