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跨过鸭绿江(6)穿行在血与火中

李小宁

<p>  母亲入朝时,五次战役已经进行完毕,进入了谈判阶段,有时也会有一些规模有限的高地争夺战,包括不久进行的"上甘岭战役"。</p><p> 为了保持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主动,联合国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对朝鲜北方进行昼夜不停的毁灭性轰炸,其密度超过了二战时期任何一个阶段,美方称为"空中绞杀战"。</p><p> 当时志愿军空军还很弱小,起不到掩护陆军的作用。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部队都是在山里昼宿夜行。</p><p> 母亲在《但求国瑞追彩云》中记述:</p><p><br></p><p> 因为美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后勤供应很难保障,所以,许多物资需要部队自己携带。一个志愿军战士除了穿着厚重的棉军服,还要带上棉大衣、棉被、防雨布、两双胶鞋、两套内衣裤、水壶、挎包、急救包、十字镐、几斤咸菜、盐、7天的口粮,以及枪支弹药。有时还要帮助机枪手、迫击炮手背弹药箱。每个人身背那么多东西,一个个累得满身大汗,晚上寒气逼人,冷风一吹,身上时冷时热,许多战友都伤风感冒了。我们因为从广东过来,军服是单的,稍微轻些。而我除了被服外,还需要牵着挂着3个绿色的铁皮军用药箱的马,保障战场急救用药。</p><p> 夜间行军,多走山间小路。朝鲜的山实在是多,盘来盘去,两座山看着挺近,可要走过去,要大半天才行。山上都是厚厚的雪,人多,踩的雪化成了泥水,一走一滑,不小心摔得全身都是泥。鞋湿透了,再一冻,就成了冰疙瘩冻在脚上,扒都扒不下来。有时山路过窄,我还牵着大马,稍不留神,马一失蹄就会滑到山崖下去,连尸首都找不到。</p><p> 偶尔也会走一下修修补补的公路,一路上人车混杂,有修路的民工,有往前线开进的部队,有运输物资的汽车,也有撤回来的伤员……,一时间,挤得不宽的公路满满当当的。有时候车陷进了炮弹坑,大家就上去帮着推一把;有时候人被炸伤了,我就上去帮着包扎。一路上,到处看见烧成空架子的破烂汽车、坦克和大炮。</p><p> 走着走着,就听见旁边山头有"叭、叭"、"叭、叭"的步枪射击声,队伍里有人大喊:</p><p> "隐蔽,飞机来了!"</p><p> 后来才知道,这是设在山头上的防空哨发出的敌机来袭的信号。大家赶紧散开,各自寻找隐蔽物,我和几个战友跳进了附近的大弹坑。</p><p> 我蹲在坑里向上瞧,不一会儿就听见飞机飞过来了,好多探照灯亮了,一条条又粗又长的光柱射到天空上,晃来晃去。接着,"轰、轰"的炸弹爆炸声,把身子震得东摇西晃,简直要把五腑六脏给震出来。头顶上就像下雹子一样,土坷垃、石头还有别的什么东西直往身上砸,砸得很疼。硝烟味呛得人直咳嗽,我用手紧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老兵教的,这样耳朵就震不聋了。</p><p> 我想起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的松骨峰战斗,想象着我们的战士和敌人滚打在一起的情景,眼下虽然没有坦克和敌人的冲锋,但飞机的狂轰滥炸是我从未经历过的。</p><p> 这时候,高射炮、高射机枪响了,抬头看,曳光弹一串串往天上飞,就像五光十色的流星,过年放爆竹也没这样好看,不过就是没打着飞机。</p><p> 飞机走了,警报解除了,我爬出弹坑,就见到处都是大火,烧得树像一根根大火炬。远处,一辆弹药车给炸中了,子弹噼噼叭叭炸得像放爆竹。部队有了伤亡,这里那里都在喊卫生员、担架,一阵忙乱。一个被炸死的战友倒在坑边,上面命令交由后面的收容队处理,部队继续前进。</p><p><br></p> <p>  朝鲜的公路很窄,再加上美国鬼子飞机轰炸,好多部队挤在一块儿,那叫热闹,那叫乱,队伍里一个劲儿的喊口令:</p><p> "往后传,跟上!往后传,跟上!"</p><p> 领导嘱咐千万跟上,一旦掉了队就很麻烦:身上没有任何标明身份的东西,部队又那么多,你又不知道开到哪里去,跟不上就很难再联系上了;再就是特务挺多,专门对付掉队的兵。</p><p> 有时一夜行军要通过敌机封锁线数次,因为部队单列走拉得太长,前头进入敌机封锁线时,后头还不知道,因此采取前头打一枪告知,后头听到枪声也打一枪回复。当时领导把女同志安排在每个小分队的前边,防止掉队,我常常向带队的领导请求打这一枪,过过瘾。</p><p> 就这样走一晚上,天一亮,部队开始宿营,不许任何人随便走动。如果没有树林子,那就在地上挖个半米多深的掩体,把雨布铺在底下睡觉,这样可以防止炸弹的碎片飞起来伤人。不管行军有多累也得挖坑,不然伤亡就更大了。朝鲜的民房大都被飞机炸毁了,即便是看到一两间也不敢住,怕遭到飞机轰炸。在朝鲜分不出前方后方,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p><p> 我们会看到激烈的空战,眼看着打下的飞机冒着烟从空坠落,有时坠落的是飞机扔下的副油箱,两三米长像条大鱼,不小心可能会砸到头上。</p><p> "十一"国庆节之夜,我们躲在山里的树下,突然"轰"的一声大火球从天而降,天空一下子就亮了起来,这是飞机投的照明弹,紧接着炸弹接踵而至,子弹扫过身旁,打的树叶稀里哗啦,过后摸了摸头看了看上下,还好没伤,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突然想起,后勤的会计在山下的一间民房,门窗是我用几块雨布遮住的,怕漏光。那房子被炸了没有?会计的性命如何?房子里我那几箱药品是否完好?想着想着我赶紧跑了过去,一切完好无损,这才放下了心。</p><p><br></p> <p>  一天晚上,部队刚宿营,从路东侧的树林里传来一阵枪声,还有手榴弹爆炸,大家立即子弹上膛,散开呈战斗状态。</p><p> 一会儿传来命令:</p><p> "有特务,部队立即向东进行拉网式搜索。"</p><p> 部队马上分散开,向树林包抄。我和战友们成一线排开,后面的部队也一线,两队拉开一定距离,形成双层包围圈。大家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嚓嚓"的声响,慢慢地向前搜索。走着走着,就听到前面传来枪声,众人纷纷卧倒,不知谁忍不住"砰砰"开了两枪。</p><p> 有人喊:"妈的,谁乱打枪!没看见目标瞎打什么。继续向前搜索,注意隐蔽!"</p><p> 打枪的可能是个新兵,刚上战场沉不住气,心慌。我一声不吭,跟着战友绕过一棵树,向前搜索。</p><p> 不久,就听见前面纷纷喊着:"别动,缴枪不杀!"接着又是一阵枪响。</p><p> 一会儿,那边喊着:"抓住了,抓住了。"</p><p> 我们赶忙向前围过去,只见地上躺着两个穿朝鲜人民军军服的人,旁边还有个被摁在雪地里。</p><p> 有人小声说:"不会搞错吧?"</p><p> 有人大声说:"错不了,奶奶的,要真是人民军,他会对咱开枪?快找翻译问问!"</p><p> 原来,有几名伤病员掉队了,冻得实在受不了,看到路边有间民房,就想进去暖和暖和。走近房子时,有个老兵很机警,听见屋里有扳动枪机的声音,就一把推倒了战友,还没等他闪开,屋里就开了枪,老兵当场牺牲。其余几个战友立即开枪,就见几个黑影从房后向山坡树林跑去。</p><p><br></p> <p>  在朝鲜战场上,特务确实造成的很多麻烦:志愿军不懂朝语,特务有时穿着朝鲜人民军军服,有时打扮成老百姓,不是打黑枪,就是暗杀志愿军掉队人员,要么就打信号弹,联络美国鬼子飞机来轰炸,很是让人头疼。</p><p>……</p><p><br></p> <p>  66年过去了,当我2018年6月跨过鸭绿江时,看到手机里存放的母亲潘瑞云生前书画摄影作品时,回想往事,感慨万千。</p><p><br></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节选自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之第三卷《岁月没那么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洋没那么宽》-散文集一卷</p><p class="ql-block"> 《建筑没那么美》-散文集二卷</p><p class="ql-block"> 《岁月没那么久》-散文集三卷</p><p class="ql-block"> 《楼市没那么善》-散文集四卷</p><p class="ql-block"> 《传媒没那么真》-散文集五卷</p><p class="ql-block"> 《山水没那么奇》-散文集六卷</p><p class="ql-block"> 《舞台没那么炫》-散文集七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小宁近三年创作的七卷系列摄影散文集(计1500幅摄影作品、50万字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1)朝鲜、越南、老挝》</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2)缅甸、泰国、柬埔寨》</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3)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4)以色列、土耳其》</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5)南非、摩洛哥、埃及》</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6)俄罗斯、英国、爱尔兰》</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7)匈、捷、奥、巴尔干四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建筑专家、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旅行家。设计建筑近百栋,计50余万平方米。出访近百国,达数百座城市和地区。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31卷,全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累计发表著述10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