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船大王的豪宅 暨严同春住宅今解放日报社

基诺GenoVision

<h3>位于延安中路816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林瑞骥设计,砖混结构,1933年建造。近年经过彻底整修,现解放日报社。</h3><h3>笔者2013年曾进入到这栋荒芜了多年的大宅,正待拍卖。这次整修后再次进入,一片耳目一新,对精湛的修复工艺也是啧啧称赞,赶紧用相机拍下一切,分享大家!</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严同春"宅的设计师林瑞骥,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中国第一代本土设计师。故而,"严同春"宅的风格亦是中西合璧式的:立面受建筑装饰艺术派风格影响较大,水泥梁柱间的雀替(牛腿)则是仿中式木雕,还有女儿墙柱端的仿云纹圆柱,木桶扇门上玻璃框格的图案,都有着浓浓中国风……</h3> <h3>后记</h3><h3><br /></h3><h3>"严同春",许多资料上称之为昔日沙船大王。所谓沙船,是指一种吃水较浅、主要往来于长江以北航道的平底型帆船,上海市徽上的帆船图案即为沙船。自1684年清廷取消海禁后,上海逐渐成为江南的航运中心,北洋航线又是其中的重心。将江南的棉花棉布运往北方,再把北方的大豆、豆饼运回来,沙船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由此,沙船不仅带动了当时上海商贸业的发展,也令沙船商成为开埠以前上海实力最雄厚的一群大亨。"严同春"就是其中之一。</h3><h3><br /></h3><h3>但"严同春"并非沙船大王的姓名,而是商号名。笔者查阅了日人松浦章所著《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原来,商号的主人叫做严应钧,其祖父严正邦经营麻油生意,晚年开始经营沙船业。转行的理由可能是麻油的原料大豆需从东北进货。<br /></h3><h3>严正邦之子严凤岐继承沙船业,进出渤海地区以及辽东地区,后又开设钱庄。到严应钧一代,兼营沙船和钱庄两大业务。<br /></h3><h3>当时的报章,非常热衷于报道各大沙船商号的进出货情况,想来堪比今日的"波罗的海指数"。从《申报》到《中外日报》,可一窥严同春沙船号的动向。<br /></h3><h3><br /></h3><h3>经营沙船业务,风险也不小,报章上也有这方面的记录。例如1874年8月2日晚上,南市王家嘴直街的某鞋店失火,殃及旁边的严同春沙船号,损失三万两。又如1903年4月28日,严同春的谢同泰沙船在牛庄装载豆油杂货时,防御海盗用的火药被不慎点燃,发生爆炸。<br /></h3><h3><br /></h3><h3> 从沙船大王到钱庄</h3><h3><br /></h3><h3> 然而,就整个上海沙船业来说,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难掩日渐衰弱的大势,因为清廷放开了外国轮船运输东北产豆货的禁令。在蒸汽轮船面前,木质沙船又如何是对手?</h3><h3>大厦将倾,一批昔日叱咤风云的沙船商号纷纷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唯独严氏,不仅力挽狂澜于不倒,还能在三十多年后,在福煦路花巨资建造如此规模的宅邸。<br /></h3><h3>一切的奥秘在于两个字,"转型"。<br /></h3><h3>上文已说到,严应钧一代除了沙船业务之外还在兼营钱庄,到其子严味莲一代,沙船业停止,全面转行做钱庄。<br /></h3><h3>这一转型,既审时度势,又自然而然。各大沙船往来南北之间,款项进出浩大,金融调度频繁,对钱庄的需求应运而生。钱庄借贷给沙船主,如果沙船航行顺利,就能得到丰厚利润。加之严氏本身也是沙船业出身,"信誉有保证"又是行家里手,没有不成功的道理。<br /></h3><h3> </h3><h3>根据1936年的《中华全国中日实业家兴信录(上海之部)》记载,严家民国元年开设致祥钱庄,开业后两度增资,"现在资本金十万元,虽然与其他钱庄相比资本额较小,但由于本人自身的资产以及信用,营业范围涉及面很广。"哪怕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致祥钱庄的出贷情况仍较好,"据说民国二十四年度的纯利润达两万元"。<br /></h3><h3><br /></h3><h3> 严味莲本人在上海以资本家而闻名,拥有多处不动产,除了福煦路之外,还包括南市王家嘴角、荷花池、公共租界内的宁波路、敏体路等地。"据说在地价高腾之时,资产估价有一千万元,现在大概可确认有六七百万元" 文中的"现在"指1936年,福煦路上的新宅刚刚落成三年,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时。</h3><h3><br /></h3><h3> 严载如即为严味莲长子。在帮助父亲经营致祥钱庄的同时,他还担任志丰药行的经理。该药行原由严味莲个人经营,后来长期员工入股,成为"合资企业"。</h3><h3><br /></h3><h3> 以上文字摘自上海观察 作者:章迪思</h3><h3><br /></h3><h3> </h3> <h3>特别鸣谢:</h3><h3><br /></h3><h3>静安置业李总以及解放日报社的姜先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