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端午节的空气是香的。粽香,艾香,菖蒲香……</h3> 当然还有妈妈煮的鸡蛋最香。 <div> 那是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想吃鸡蛋简直是一种奢望。但每年过端午,妈妈总会变魔术似的给我们煮鸡蛋。长大后我明白这魔术并不好变。那个年代的鸡也好像营养不良,很长很长时间不下蛋。妈妈凑了很久很久总算凑够了20个鸡蛋。端午节这天,妈妈会把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鸡蛋是20个,我们四姊妹一人五个,年年如此。妈妈对两个弟弟说:“你两个小馋猫,不能争大姐二姐的。每人在家吃3个,留两个带到山上去吃”。但每年大姐和我都会各匀一个鸡蛋给两个弟弟。两个弟弟“囫囵吞蛋”,大姐和我细嚼慢咽——实在是舍不得三两口吃完啊!印象当中,爸爸妈妈只吃大蒜 ,没吃鸡蛋。</div><div> 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读书,将来买很多很多鸡蛋(因为爸爸经常说,要吃好的,穿好的到黑板上去拿)吃个够,特别是给爸妈吃个够。后来吃得起鸡蛋了,却无论如何吃不出当初的味道了。</div> 吃过鸡蛋,母亲会用筷子蘸上雄黄酒在两个弟弟的额上画上个“王”字,在大姐和我的眉间点上一颗美人痣。顿感两个弟弟好威武,大姐和我好漂亮!<div> 后来我做了母亲。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像当年妈妈一样,用雄黄酒非常认真地给女儿点上一颗美人痣,给儿子额头画上一个“王”字。然后惬意地欣赏我眼前这两幅得意之作。恍惚间,我又回到了小时候——母爱,柔柔的,甜甜的! <div> 妈妈说,涂上雄黄酒,一年到头都不会有蚊虫叮咬。还说,端午节这天,你随便走都不会遇到蛇。姐姐很高兴,因为她胆子小,怕蛇。我不怕,我还经常去抓蛇蛋,弄出小蛇来玩呢。今天想来,端午的雄黄酒也浸泡着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深情的祝福啊!——“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div><div> 我喜欢雄黄酒那惹眼的黄,也喜欢雄黄酒的清香。但我不喜欢许仙拿雄黄酒让美丽的白娘子变成一条冰凉的蛇。每次想起这个凄美的故事,我仿佛看见那条蛇哀怨的眼神!除此之外,关于雄黄酒的一切回忆都是美好的。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母亲唱的一首歌:“五月盼花是端阳,菖蒲美酒泡雄黄。劝郎多喝雄黄酒,免得蚊虫叮小郎。”</div></div> 关于端午的记忆,肯定少不了母亲用五彩丝线缠绕的菱角。说是菱角,其实是用笋叶和丝线做成的。先将笋叶裁成长条形,再将长条形的笋叶的一头折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此反复折成若干个相连的同样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纸条,取顶部的三角,搭成一个菱角,里面放些干艾叶,绕着这个菱角将剩下的笋叶条绕上去,最后剩下的头插入边缝中就行了。折菱角的时候,可以将丝线搓成绳子穿在中间,便于挂在脖子上。最后用五彩丝线有规律地缠绕菱角。一个漂亮的菱角就诞生了!妈妈把菱角挂在我们的脖子上,既香又漂亮!挂着菱角去游百病(我们这里有端午这天到山上去游,就能消除百病的说法。故称“游百病”),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菱角和别的小伙伴的菱角比较,觉得还是妈妈做的菱角最漂亮!<div> </div> 端午节,还飘荡着大嫂煮的独特的羊肉香。 <div> 大嫂,是我族中的大嫂。只比我母亲小两岁。我对大嫂的感情就是女儿对母亲的感情!</div><div> 我的初中是在镇雄县大石包民族中学读的。初中毕业我考上了昭通一中。但爸爸说还是复读一年考中师吧。我很听话地来到了哥哥家。之前我并没有见过哥哥嫂嫂。哥哥家四代同堂,哥哥是家里绝对的权威。很严厉,我很怕他。嫂嫂很和善,见到她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她很亲切。哥哥家十五口人,老的,小的,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无一例外地参加劳动,家里就我一个人读书。有时哥哥会骂侄儿们偷懒,嫂嫂怕我多心,就悄悄对我说:“二爹,你哥就这脾气,他不是说你,你不要多想。” <div> 我早上去学校很早,吃不了多少东西,中午又不能回家吃饭,嫂嫂很担心,就用哥哥在区里得奖的一个大口缸给我装上午饭带到学校里吃。同学们都说:“你嫂嫂真好!” </div><div> 只要大嫂来赶集,她一定会买上一些粑粑给我送到学校去。现在早已到了不贪嘴的年龄了,但我总很怀念嫂嫂当年给我买的荞糕的味道,以至于现在只要见到荞糕我都是必买的。</div><div> 端午节哥哥家煮了一大锅羊肉。好远就能闻到香味。一大家子吃得很香。小侄儿好像没吃够,说:“太香了,再多点就好了。” </div><div> 嫂嫂说:“明年我们多煮点,随你吃个够!”</div><div> 我知道,虽说那时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想羊肉吃个够还是不大可能。嫂嫂是哄小侄儿呢。</div><div> 第二天,我起来时,嫂嫂已起来了。她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我傻眼了。大嫂说:“二爹,你快吃吧。你读书辛苦,家里人多,活多,没有好好照顾你。”我说啥也不肯吃。我知道,除了侄儿,还有几个年幼的孙孙更想吃。大嫂生气了,说:“你无论如何得吃下”。我从没见嫂嫂生过气。后来我想,嫂嫂大概是怕侄儿和孙孙们起床后跟我争吧?嫂嫂强硬的态度让我不能违拗。我眼泪下来了,怕嫂嫂看见,赶紧转过身去,眼泪和着羊肉强行吞下——这是最难下咽的一碗羊肉了!可不知怎的,以后每次想起,眼泪流出的,嗓子里冒出的总是香飘四溢的羊肉味——那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美味了! </div><div> 中考前夕,我眼里长了挑针,罗飞燕跟我说,用救军粮的刺挑破就好了。后来她就真给我挑破了针眼,没想到第二天我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中考,我差黔南民管校两分。哥哥喋喋不休:“你这是命了,老师都说你是一定能考上的,偏偏眼睛又这样,看来是命了。既然没吃清闲饭这命,就去学缝纫吧”。我难过极了,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div><div> 嫂嫂把我拉到一边,安慰我说:“你这样努力,学习又这样好,一定能考上的。”于是嫂嫂特地带着我去跟我爸爸妈妈说,无论如何让我再读一年,她说她能打包票,我一定会考上的。爸爸说:“只是太辛苦你们了”! </div><div> 第二年,我顺利进了威师。 </div><div> 嫂嫂准备了些瓜果蔬菜,一定要带着我去感谢老师们。我说:“不用,老师们都说,为学生服务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嫂嫂不听,一定要去。嫂嫂用她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看得出来,我能考取中师,嫂嫂是打心眼里高兴。 </div><div> 在嫂嫂家过端午,嫂嫂总会给我穿上彝族的花辫子衣服,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赶花场。她教给我许多优美动听的彝族山歌,我至今还会唱,可惜我不会彝文,没办法写出来。但有一首用汉语翻译出来大概是:“高山点荞不用灰,哥们讨亲不用媒。不用猪头不用酒,唱首山歌接过门。”后来我给学生讲《诗经》中的“兴”这种手法的时候,就多次给学生举这首山歌。而且,当我看到今天许多年轻人结婚的前提条件是有车、有房、有存款时,不得不为我们彝族纯情、高尚的爱情点赞! 嫂嫂带我过的两个端午节,已清晰地印在我记忆的胶卷上了。 <div> 我中师毕业时,只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嫂嫂叫我到家里带吃的 。米,肉,面条,蔬菜,辣椒全从家里拿。有时我没去拿,嫂嫂就给我送来。</div><div> 我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到嫂嫂面前时,她很为我高兴。后来我结婚、生孩子,嫂嫂都尽心尽力地为我操劳——嫂嫂是在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啊!</div><div> 而我每次给嫂嫂买点什么,她总是说:“你们开支大,别乱花钱。”</div><div> 嫂嫂过世时,我用对待母亲的规格给她穿上绸子。侄儿们给嫂嫂修坟,我要尽一份心,侄儿不肯要我的钱,还是侄女儿最了解我,对她弟弟说:“你收下,二爹会好受些”。<br></div><div> 嫂嫂走得很安详。头天晚上我去看她,和她一起睡,她还和我讲了很多过去的事。第二天早上我在给学生上课时,侄儿媳妇打电话给我说嫂嫂不行了,我丢下课本便跑,过了几分钟,侄儿媳妇告诉我,嫂嫂已经去世了。我顿感天旋地转,一路哭着去的。快到嫂嫂家时,我突然一阵胸闷,抽不上气来。先生安慰我说:“事已至此,别太难过了”。</div><div> 嫂嫂已走了三年了,每次想起她,我都会锥心地疼!</div></div><div> 嫂嫂,世上最好的嫂嫂!从我到她家的那天起,她就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怕我受半点委屈。嫂嫂给予我太多太多的爱,今生今世,我已无法回报。端午节,我又想起了嫂嫂!想起那飘香而难以下咽的羊肉!</div></div> <h3> 我的端午节,还有一道红汗菜的清香。</h3><h3> 威师四年,我在四舅家过了三个端午节。</h3><h3> 四舅是我的表舅,在威宁汽车站工作。他对我很好。即便不是过节,他也会隔三差五的做上好吃的,然后打发表妹叫我到他家去吃饭。让离家到异地求学的我倍感温暖。</h3><h3> 那年,我和弟弟一同考取师范。大姐又在卫校读书。家里要一下制备两套行李还是有些困难。四舅说,让我到他家拿一套行李得了。四舅娘拿出一套八九成新的被子,垫单给我。四舅说拿错了,随即去拿了一套新的给我。同学们都说我的被子好漂亮。</h3><h3> 四舅家的端午节,必定有一道红汗菜。四舅说:“红汗菜是驱毒的,要多吃点。”就不停地给我夹红汗菜。想来我现在对红汗菜情有独钟,应该就是自那时起。</h3><h3> 四舅知道我们家供三个人读书不易,所以会时不时的到学校给我送些钱或者买些吃的东西,同学们都以为他是我亲四舅。</h3><h3> 毕业时,四舅给我买了回家的车票,还给了我100块钱,说我出来工作了,置办炊具要用。那时100块钱,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h3><h3> 时值端午节,我想起了四舅,想起了红汗菜的清香!</h3><h3> 我无疑是天下最幸运的人!但我总在想:我何德何能,上天让我遇到嫂嫂,遇到四舅!他们,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亲人的固有概念——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才会有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啊!</h3><h3><br></h3> <h3> 记忆中,小时候过端午是没粽子吃的。后来条件好了,妈妈种了一大片粽叶,吃粽子就变成家常便饭了。现在母亲年纪大了,我尽量抽时间回去陪母亲,给她包粽子。端午节更是必须回去了。现摘的新鲜粽叶,捆粽子的也是新鲜的棕叶,煮时再放些竹叶在里面,那股清香真是沁人心脾!当然,更愉悦的是陪着母亲包粽子。母亲的手已没有以前灵活了,但我耐心地陪着她,一如当初她耐心地陪着我做菱角。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端午节,重温儿时的母爱。母亲永远是我的偶像——要知道,儿时的我是多么羡慕母亲的一双巧手啊!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更觉得陪伴是最好的孝顺!</h3> <h3> 端午节的空气,浸润着艾香,粽香,菖蒲香……当然还有那浓浓的亲情酿制的蜜香!轻轻吸一口,醉了!</h3><h3><br></h3><h3> 2018年端午节</h3><h3><br></h3><h3><br></h3><h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别谢谢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