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清明节后的一天,地点在欧公店曾家大院后山上。</h3> <h3> 多年前,曾家兄弟姐妹商议对后山祖坟进行修缮。因山陡没路,修缮资料不好运输,这项工作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修缮完成后,做为曾家在世的女性长辈~曾腊梅,却一直没能亲自到场祭奠,给她心里留下阴影。</h3> <h3> 连续三年清明节回到欧公店,都因老天爷不眷念这位年过八十的老人,天总下着小雨。应了杜甫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3><h3> 2018年清明,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一定是曾老太的诚心打动了老天。清明节后的一天曾老太闻着曾府家酒的酒香,要上后山祭拜先祖了。</h3> <h3> 上山容易,下山难。</h3><h3> 满舅曾锡福有经验,事先准备了休息的凳子,而曾老太也拿出珍藏多年的登山拐杖。</h3><h3> 上山一开始就是一段陡坡,曾老太在两个儿子帮助下,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顶。没走两步,曾老太提出这样上山不行,怕自己闪失连带儿子,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于是换了种上山的方法,手脚并用。此法很灵,加上刚开始爬山,体能充足,比想象的快,爬完了第一台级,约三米高程。满舅准备的凳子发挥作用了。为了鼓励曾老太,给她爬上后山祖坟的信心,我们给她订了个爬山休息计划,途中再休息两次,第三次是祖坟前。有了小目标,干劲也足了,一路艰辛向上,因为都很投入地上山,居然没有留影,也许是姿势太差没能入眼。而满舅却很轻松,边上山边寻找鲜嫩的春笋。</h3> <h3> 一切都按预定目标进行,小目标也一步步快要达成,坟前最后一段路是一个20米长,有60多度的斜坡,满舅看到老太两个儿子自顾不暇时,第一次提出背姐姐上去。70岁的老人背80岁老人上山,这让两个50多岁的壮年人脸面何在?可他俩没一人敢称,我来背。因为他俩上这段坡,需要手脚并用,怎么还能负重1百多斤?何况是个大活人。</h3><h3> 曾老太不愧是农家出身,加上一定要到祖坟祭拜的信念,靠着前拉后推的“野蛮"上山动作,居然也上来了。</h3><div> 看她坐在祖坟前的样子,好像之前上山的不是她,此刻她说这坟原来的样子,那坟埋了谁,记忆中与现实中的差别。换句话说,就是爬山累了身体,没累嘴。</div> <h3> 祭拜的过程很简单,也很虔诚。对于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可能意味着是最后一次,但曾老太许愿,只要身体还行,她会再来的!求祖先保佑她,长命百岁!身体健康!股市发发发!</h3><h3> 说起股市,有个小故事。近几年,曾老太每年回湖南都要去南岳大庙上香(山脚下,不用爬山),每次都在财神庙抽一注签,然后找住持解签,印象中几乎每次住持都不愿意解释,而是劝她多去观音菩萨那里多拜拜。问急了,住持才说,偏财,秋后。果不其然,炒股赚钱没有不知道,但每年下半年曾老太都要陆续中签五个股左右,凡中签股都赚了钱。</h3> <h3> 下山难不是吹的,望着下山的路,满舅又一次提出背下去。曾老太又一次断然拒绝,这不是骨气,而是为安全着想;为满舅这个家庭主劳力身体着想。曾老太这一生都是为他人着想,唯恐亏待了他人,从没想过自己。外出请客,点菜尽他人意,自己许多菜不能吃,没有关系。她的这种精神就是学的是白求恩大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h3> <h3> 你们看曾老太下山的姿势,很有派头,左右手各柱一芬兰产登山杖,满舅在旁″护法",后有小儿子杠凳,随时可以休息。另一个儿子在干什么?原来是为宣传和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他在拍照。</h3><h3> 一次完美的登山,一个多年的夙愿,在2018年清明节后的一天完成了。这天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