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为师如父 恩重如山(原创)

清风明月(邵云)

<h3>图片 清风明月</h3><h3>文字 清风明月</h3> <h3>我的中专班主任老师张福汉,今年已经七十八岁高龄了。记得我上中专那会儿,张老师刚四十岁,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高鼻梁、大眼睛,一口洁白的牙齿常带给人温和慈祥的笑容。</h3><h3><br></h3><h3>张老师不光带班带的好,书教的好,他的文学修养亦很高。毕业时,老师就送给了我一本《郭小川诗集》和他个人的一本手抄诗集。张老师后来是陕西财经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退休后,一直坚持他的文学爱好,先后出诗集近十本。直到去年,他还新出了一本诗集。</h3><h3>在校时,老师的淳淳教诲,老师对我们慈父般的关爱,我们时常铭记在心。</h3> 最让我对老师充满难忘之情的是在毕业以后。我和我的爱人是中专同班同学,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女儿时,女儿刚满月,就发现她的左鼻翼张了一个小红点,并一天天的长大。市医院的医生诊断是血管瘤,要待孩子四个月后方可去西安治疗才行。情急之中,我就给张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女儿的病情。老师走访了西安几个大医院,最后终于帮我们联系好了全省最权威的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并在信中安慰我们不要着急,一定能治愈。<div><h3><br></h3><div>女儿刚满四个月,我俩就带着女儿去了西安。老师说:你们参加工作时间短,工资低,又摊上女儿的病,就吃住在老师家里吧,这样可节省些费用,这里离医院也近,也很方便。我们就住在了张老师家里。老师家当时的房子也不是很宽敞,两室一厅。老师和师娘还有一双儿女四个人挤在客厅的一张大床上,把仅有的两个卧室腾出来让给我们住,我和女儿住一间,我爱人一个人住一间。</div><h3>因女儿的血管瘤是长在脸上的,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浅层X光放射治疗法。那样可以不破坏女儿的长象,安全。但此法治疗周期长,一个疗程要一个月,每隔一天去医院放疗一次。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一个月,接着是第二个疗程。那样我们在老师家里一住就是两次两个月。</h3><h3><br></h3><h3>我们的师娘当时是在学校幼儿园上班。师娘温柔贤惠,话语不多。每天一下班就忙里忙外,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她不光要照顾上小学的小师弟和上幼儿园的小师妹,还要照顾我们一家三口。</h3><h3><br></h3><h3>记得师娘每天都要给我们做一顿手擀面,她说要我多吃酸汤面奶水才会多,孩子吃饱身体才健康。我要帮忙做家务,她总是说,你把娃娃带好就行了,孩子小又有病多可怜。每天晚上,师娘总是操心把我女儿的湿棉裤收拾干净后围在火炉边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又将棉裤用手搓柔软后放在我的被窝里。上班前总是嘱咐:邵云,娃的棉裤放在被窝里了,别忘了给娃穿上干棉裤。馍馍和稀饭在锅里热着,记着吃完了早餐再去医院。</h3><h3><br></h3><h3>治疗期间,我的女儿又添了一种拉肚子的病,为此,我们又是跑遍了西安各大医院都治疗无效。最后还是师娘和学校的校医说起此事,校医说可能是因为我的情况和她当年一样,由于奶水太油,孩子消化吸收不了才长期拉肚子的,可以给孩子搭配一点硬食看是否能缓解。于是,师娘就将面粉炒熟,每天冲上两次面糊喂给我女儿吃,结果,女儿久治不愈的拉肚子的毛病真的就逐渐好了。</h3><h3><br></h3><h3>记得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我们准备回西乡时,师娘发了好多的白面,蒸了好多的花馍馍,有金鱼、小鸟、小兔子、红公鸡、大马等好多花样,说是要我们走的时候带上。我说:师娘,您也蒸的太多了,我们带几个就够了。可师娘却说:这是关中人的讲究,外孙女头一次去姥姥家,回家时都要带些花馍馍回去的。顿时,我的眼眶湿了,原来老师和师娘一直是把我们当儿女看待啊!那种感觉,每每想起慈母般的温暖就涌上心头。</h3></div> <h3>记得在女儿的两种病治疗初期,因我为女儿的病担忧,有些心急,情绪有些低落,甚至有些抑郁。老师和师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我排忧,老师和师娘除了劝我安慰我,还常设家宴,邀请在西安工作的几个同学去家里吃饭,让我开心。<br></h3> <h3>从此,老师和师娘在我心中就一直像我的父母一样。年轻时,由于工作忙,只要是去西安出差或开会,我都要去看看老师和师娘。</h3> 2008年清明节时,师弟张云开车带着老师和师娘来西乡玩了几天。之后就再也没来过西乡。<div><h3><br></h3><h3>近几年,由于我们有了小外孙,需要我们帮手照顾,去西安的机会少了,看望老师的时候也少了,为此,我常感愧疚。只有让女儿每年去西安时代我们去看望老师和师娘。</h3><h3><br></h3><h3>前年,我俩都退休了,我让女儿开车专程去西安接老师和师娘来西乡多住些天,我们也好多陪陪他们。谁知女儿回来说老师家要在蓝田老家修房子走不开。</h3></div> <h3>2008年老师和师娘还有师弟张云来西乡时,在樱桃沟留影。</h3> <h3>我们和老师和师娘一起上午子山留影。</h3> <h3>今年上个月的山阳同学聚会,因路途遥远,山路较多,又因张老师年事已高,加之老师去年因脑梗住过一次医院,身体虽然恢复较好,但同学们还是担心老师的身体会有些吃不消,故未请老师和我们一起聚会。</h3> <h3>回想八年前的那次全班师生在西安聚会,我们特选在张老师七十大寿之际举行。张老师在酒会上即兴赋诗一首,同学们共祝老师生日快乐,师生同乐,情深意长。今年的聚会,老师没去,同学们都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聚会结束后,我就和艳娜同学商议,就留下最后一天走的几个同学一起前去看望张老师。孙彦卿同学得知后,做东接待了我们。我们几个同学和老师、师娘一起在西安蓝湖公园阅江楼相聚。期间,我们说好谁也不说同学聚会的事,虽老师不会多心,但我们还是多心老师知道后会有想法。</h3> <h3><font color="#010101">按老师几次电话中的意愿,第二天,我们陪老师和师娘一起去了老师的老家一一蓝田县。顺路一同游览了白鹿原故事的原发地一一白鹿仓。又参观了白鹿原影视基地。最后去张老师在老家新建的房子看了看。当天,艳阳高照,气温较高,走那几个地方我们都有些累了,可老师和师娘却很高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后来我一直在想,那天与其说是我们陪老师转转,倒让二老受累了。因为那两个地方他们都去过,真正成了老师陪我们了,我的心里一直过意不去。</font></h3> <h3>师生同游白鹿仓</h3> <h3>师娘教我学织布。</h3> <h3>师娘,天气热,您多吃点水果。</h3> <h3>赶往白鹿原影视基地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太阳火辣辣的,因老师和师娘去过影视基地,我们就让耀康同学陪着在塬下休息,我们几个上塬上的影视基地去参观。结果半路上两位男生也败下阵来,原地歇凉等我们,就我和艳娜两人去逛了趟白鹿原影视基地。</h3> <h3>老师老家的新房是在原老屋基基础上新盖的两间三层的小楼。小楼装修雅致,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居住风格。房子后面有一个小院,太阳光从竹林、红枫的枝叶间撒下斑驳琉璃的光影,几个石雕栓马桩平添了古韵古色,小水塘中金鱼在欢快的游来游去,隔壁院子里的杏树、柿子树探过半个树身,黄黄的杏子还挂在枝头。站在三楼的平台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一座座白墙红瓦的小楼掩映在绿荫丛中,整个青羊村就像是一排排整齐又错落有致的别墅区。老师的老家幽静、温馨、闲适。我记住了那个美丽的村庄一一青羊村。因老师以后可能会常去那里住住,我再去看望老师时也就知道了路。</h3> <h3>下午饭老师早就安排好了,在老师的一个侄女经营的酒店里,上了酒店里最有特色的美味佳肴,老师说:到这就跟到了咱自己家一样,你们都好好多吃点。</h3> <h3>傍晚,我们就返回了西安。本应在老师和师娘休息好了之后,再和他们一起说说话,陪陪他们,只因我和艳娜都家里有事,就匆匆与老师和师娘分别了。临走时,老师依然像以前一样,一再嘱咐我们到家后一定给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他们就像父母对儿女那样牵挂操心。。</h3> <h3>回来后,本应早就该记录下这次美好的师生相聚,但我还是想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再写下这篇师生情深的美篇。作为是对父亲节的一份献礼!</h3> <h3>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为师如父,恩重如山。老师年事已高,现已不多出远门,我们只有多抽出时间,多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那就是我们这些做学生、做儿女对他们最大的关爱和尽孝。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我的老师和师娘平安快乐,健康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