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从戊戌到戊戌,不经意间跨越了一个花甲,还没有仔细品味生活,时光就将我从早晨八,九钟的太阳转到浪漫夕阳了。</b></h1> <h1><b> 往事历历在目,曾经的五味人生,无论酸甜苦辣咸都是生命中的唯一,不可复制,在此穿越时光,演绎我的花甲花絮。</b></h1> <h1><b> 我是1958年6月生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山东人。虽然条件很一般,但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b></h1> <h1><b> 父亲原是沈阳玻璃厂工人,后来调到沈阳耐火材料厂,从一个没有文化的学徒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逐渐走向领导岗位。</b></h1><h1><br></h1><h1><b> </b></h1> <h1><b> 母亲是其家属服务队工人,之间曾经担任过一段抗大教师,1970年被评为优秀教师。</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姐妹4个,我排行老大,大的看小的,小妹耍赖时就哄着她玩,背着她上楼下楼,很有姐姐样。</b></p> <h1><b> 记事时起直到下乡回城,我家一直住在沈阳玻璃厂五栋楼宿舍,是三层的红砖楼,每户只十几平米,住着全家男女老少,南卧北厨,一米多宽的通长走廊外挂在楼体北面,中间有上下楼台阶,我家住第三栋楼,三楼西侧第三家,晚上站在走廊遥望着北斗星,看过哈雷彗星,流星雨,拿着滤镜观看日食。</b></h1><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层楼住十几户人家,一层仅设一个厕所,男女混用,早晨上厕所站排。那种蹲便,墙上面挂水箱拉绳冲水,人多一会没水了,一会拉绳被拽断了,你想想会是什么情景,进不去人啊😓。</b></p> <h1><b> 楼距很近,前楼的人站在窗前,能清楚看见后楼的人从一层上到二层,再上到三层进了谁家门。后楼的人站在走廊能看见前楼人家在干什么。那时家里孩子多,时常传来打闹声,以及邻里吵架,有的记仇能连续吵架好几天。</b></h1> <h1><b> 邻里之间透明度极强,前后楼无论提谁家,住几层第几家,姓什么几口人,都能如数家珍。</b></h1> <h1><b> 孩子们藏猫猫玩,邻居家只要门没锁,不管谁家随便进去躲着玩,不像现在邻居好几年了,不知姓甚名谁,甚至不知长什么摸样。</b></h1> <h1><b> 冬天里一场夜雪,厚厚的灌满走廊,能让三楼的人家大雪封门。早晨大人们费好大劲把门推开一点小缝,再一点点把雪除开,积雪深过膝盖。</b></h1><h1><b> </b></h1><h1><b> 有热心邻居趁楼下没人时,赶紧将走廊的雪扬到楼下,清理出一条小道,大家就好走多了,还得扶着走廊边沿,小心滑倒。</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冬天特别的冷,一场雪能堆积好长时间,小孩们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如果手弄湿了,开门不小心,手会被粘到门把手上的。我就被门锁头粘到过,千万别急着摆脱,能被撕下一层皮,那滋味老难受了。</b></p> <h1><b> 家长上班去了,我脖子上挂串钥匙,怕我走丢找不到家,让我记住家里门牌号,铁西区,启工街4段3里5-43号,如今楼已经被拆迁了。</b></h1> <h1><b> 1965年我虚岁8岁,报名去铁西区启工三校读书,当时年龄相对小一点,记得老师先让我数10个数才报名😄。</b></h1> <h1><b> 上学没有家长接送,都是自己背个书包或者一个楼的结伴到学校,上午上课,下午老师给安排家庭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写作业。</b></h1><h1><b> </b></h1> <h1><b> 记得一次去同学家写作业,写完之后没事就找吃的,发现厨房的酸菜缸,就扒缸里的酸菜芯吃,酸溜溜可好吃了。</b></h1> <h1><b> 学杂费每学期3.60元,困难家庭免交学费,田字格,算草本7分一本,大演算1毛一本,铅笔3分一支,木格尺2分一个,橡皮2分一块,铁皮文具盒,一码的黄书包。</b></h1><h1><br></h1><h1><b> </b></h1> <h1><b> 学校组织去铁西工人文化宫看电影,5分钱看一场,看完回来要写观后感的。我最不爱写作文,绞尽脑汁不知道怎么写。游泳1毛钱一场。</b></h1> <h1><b> 学校颁发的好学生奖状。</b></h1> <h1><b> 看到奖状还有点愧疚,那时班里公开投票选举三好学生,票数多的当选,我曾经几次当选,名次也是屈指可数,有一次票数最多,几乎全班通过,比班长票数都多。</b></h1><h1><br></h1><h1><b> 其实我心里明白,班干部工作负责任,会得罪不少人的,有同学就不给他投票,而我好不说坏不说不得罪人,就出现了这种情况。</b></h1><h1><br></h1><h1><b> 记得老师组织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会,同学给我的评语优点一大堆,缺点就是:缺乏五敢斗争精神,总之就是我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不爱得罪人。</b></h1> <h1><b> 有时家长留下几毛钱买菜,许多东西凭票购买,豆腐2分钱一块,粮站每人每月供应三两油,买肉跟营业员说多给点肥的,人家也不搭理。</b></h1><h1><br></h1><h1><b> </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心血来潮,和妹妹研究包饺子,和面,拌馅,擀皮,干了一下午,非常成功。妈下班回来了,看见包好的饺子很是意外,高兴地说:我一路正愁今天晚上做什么吃呢!给我们夸了一通,吃着饺子还听表扬高兴了好几天。</b></p> <h1><b> 小孩们零食非常少,冰棍3分钱一支,小贩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喊着卖,糖球1分钱一个。</b></h1> <h1><b> 没什么像样的玩具,男孩子弹玻璃球,因为父母都是玻璃厂的,玻璃球是应有尽有,还有球里面带花瓣的,非常好看。</b></h1> <h1><b> 女孩们一条橡皮筋俩头抻着能跳的满头大汗;地面上画几个格子,就开始跳房子;用碎布装上石子做个布口袋,踢盘踢拐踢打的能玩出各种花样。</b></h1><h1><br></h1><h1><b> 黑天也不回家,家长们在楼上左一遍右一遍喊,小谁小谁别玩啦,回家吃饭吧,一个个像没听见一样。</b></h1> <h1><b> 文革时期有一段学校停课,所有街道都改名叫某某向阳院,每天晚上楼下就有人喊“一家一个开会啦”,开完会跳忠字舞,谁家不去就是不忠于。</b></h1><h1><br></h1><h1><b> 大街上贴满大字报,学生们带着红袖标,手捧红宝书去电车上,商店里跳忠字舞。</b></h1> <h1><b>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就有个收音机我们叫它电匣子,木头壳的,前脸镶着玻璃,下面有两个钮,一个调台,一个调声,后面一层胶合板。到晚上6点有个对少年儿童广播节目,一位声音洪亮,富有磁性的男播音员开始讲述高玉宝《我要读书》的故事,周扒皮《半夜鸡叫》的故事,孩子们扒在桌子前面,听得可起劲啦。</b></h1><h1><br></h1><h1><b> 我当时可天真了,一听广播就以为有个小播音员,坐在我家电匣子里广播呐,就透过缝隙使劲往里面看,然后又去电匣子后面看,怎么都看不到,可笑不!</b></h1> <h1><b> 说起电匣子,想起当年的几大件,三转一响一咔嚓,三转是自行车,挂钟,缝纫机,一响是电匣子,一咔嚓是照相机。</b></h1> <h1><b> 照相用柯达胶卷,一个卷能照12或18张,废一张都可惜。并且照完之后要把胶卷拿到照相馆冲洗,一个星期才能出照片,可着急了,如今手机拍照立竿见影。</b></h1> <h1><b> 左邻右舍我家第一个买了缝纫机,蝴蝶牌的,160元那可是大价钱,邻居都来围观,妈把它当宝看的紧紧的,上班走了不忘告诉我们:不许动缝纫机。我当面点头,背后偷偷的使用。</b></h1><h1><br></h1><h1><b> 刚开始蹬脚踏板和针脚运行的频率不协调,老断线夹线,线头塞满了针头周围,拽也拽不出来,针头不走道,脚踏板蹬不动,忐忑的将缝纫机原样蒙好。心想被妈发现,挨说是免不了的。</b></h1><h1><br></h1><h1><b> 这一天妈做活缝纫机不好用,非常生气:誰动缝纫机啦?这么不听话,线头都塞满了。只见爸和妈把缝纫机头卸下放倒,拆零件,好一阵鼓捣才弄好。</b></h1><h1><br></h1><h1><b> 但是我特别喜欢缝纫机,再用时小心一点,偶尔也被发现。直到能做出成品:枕套,衬裤,接裤腿,棉手套,扎鞋垫等等,妈看我做的还行,之后就不怎么说了。</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喜欢做缝纫机活,挑选了红黑格斜纹布制作的书包,妹妹上学背了好几年。</b></h1> <h1><b> 你可能会问,一层布怎么能做书包用,太轻薄了吧?告诉你没那么简单的,我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看见妈给我们做鞋用剩下的袼禙来了灵感,不薄不厚不软不硬,做书包里层不错。</b></h1><h1><br></h1><h1><b> 知道什么是“袼禙”不?就是用浆糊把布边布角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裱糊成厚片,可以用来做鞋面,扎鞋垫,纳鞋底等等。</b></h1><h1><br></h1><h1><b> 比照书包各面的尺寸,将袼禙裁剪成几片,缝合成书包里层,再同尺寸把布面裁好,用缝纫机扎成书包外层,将两者套在一起,然后把边边角角严丝合缝包好。书包上盖,书包带,书包扣一样不少。</b></h1><h1><br></h1><h1><b> </b></h1><h1><br></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里子有面子,一款结实耐用,美观独特的书包做好啦,每天陪伴妹妹上学读书,邻居们谁见了都夸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绣花,家里有绣花绷子,买来绣花线,再找图案描在白布上,就可以绣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得意之作是一对粉色布面,手工刺绣椅子坐垫,龙凤呈祥图案,四周带绯边的。</b></p> <h1><b> 学生们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的好不好都一起升初中,能完成作业就不错了,女同学没事就在一起研究用毛线编织毛衣、毛裤、袜子、手套。全家人的毛衣毛裤都织过。</b></h1><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买白线钩织各种桌布窗帘门帘等等,记得沈阳市因为钩织热,一度白线脱销,同学们就买白鞋带,把鞋带的线一根一根抽出来,两头连结上钩织。</b></p><h1><br></h1><h1><b> 过去家里柜子上都摆放茶盘,暖瓶,我们就钩上各种花样蒙子,越钩越有瘾,自己家钩完给邻居钩,不是自夸,我干活用心钩得又快又好。</b></h1><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h1><b> 下图是用圈针编织的圆桌布,其中心部分是用钩针起的头,钩到碗口大小时,再用圈针接着织到完成。钩织的口诀抄在本子上,这款圆桌布是不是很漂亮,有没有感到很亲切啊!</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铁钩针钩的窗帘,先钩出一个个同样的小花,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每个花手法松紧要一致,否则有大有小不美观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跺针绣花,适合绣门帘,因针与布面垂直走线,所以正反面都有图案。</b></p> <h1><b> 1972年我们全体统一升入沈阳市第131中学。当年的学校大门现在挂了几个学校的牌子。</b></h1> <h1><b>教学楼,</b></h1> <h1><b> 野营拉练,像解放军一样,头戴绿军帽,身穿绿军装,腰束武装带,把棉被用行军带三横俩竖捆扎好,背上行囊,步行去郊外体验生活。</b></h1><h1><br></h1><h1><b> 就是这次活动,让我们班一名男同学失去了一节手指,当年这名同学长的又高又帅,会做饭,老师就安排他在后勤做饭。</b></h1><h1><br></h1><h1><b> 当时做饭烧火要拉风匣,这名同学在挪动风匣时被风扇轮夺去了一节手指,拉练草草的结束了,这是留在我们同学心中永远的痛。</b></h1> <h1><b> 学校院里是沈阳刨床厂,我们经常在那学工劳动,车间里,机器工作时隆隆的响声,能淹没说话声音。一名工人师傅带2-3个学生,偶尔还能亲手操作一下,可兴奋啦。</b></h1> <h1><b>物理课笔记本</b></h1> <h1><b>曾经的青涩年华</b></h1> <h1><b> 学校团总支组织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b></h1> <h1><b> 1976年中学毕业,同年8月份响应党的号召,到康平县,二牛公社,大王大队插队落户。</b></h1><h1><br></h1><h1><b> 这是沈耐厂给每名知青特制的大木箱子,质量杠杠的,它陪伴我走过知青生活,满载着特殊年代的一段特殊经历。</b></h1> <h1><b>大王大队革委会颁发的奖状</b></h1> <h1><b>知青和带队师傅,贫农带表在青年点院里</b></h1> <h1><b>76届的4位女知青</b></h1> <h1><b> 我是1978年末回城,1979年知青兜底回城,上山下乡结束。</b></h1><h1><br></h1><h1><b> 回城后我被分在耐火厂办的大集体包装队当包砖工人,就是用草绳把成品耐火砖严密缠绕包裹,以免发货时相互碰撞。这种玻璃熔窑专用耐火砖,耐高温几千度非常贵重的。</b></h1> <h1><b> 刚进厂可积极了,这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时光荣榜的照片</b></h1> <h1><b> 奖品是一个暖瓶,正面是1979年北京第四届全运会召开的图标,侧面还有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图标,非常有纪念意义。</b></h1><h1><br></h1><h1><b> </b></h1> <h1><b> 关键是遇上我母亲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算算一个暖瓶竟用了40年,如今仍在使用,说:这暖瓶质量好,保温效果好,好好的换什么新的。虽然内胆换了几个。</b></h1><h1><b> </b></h1><h1><b> 不敢想象如果大家都这样节省,是不是暖瓶厂都要被干黄破产啦!我要想办法让她换个新的。</b></h1> <h1><b> 厂内开大会,在俱乐部二楼参演文艺节目,</b></h1> <h1><b>沈耐原址院里,现已拆迁。</b></h1> <h1><b>工会乒乓球比赛</b></h1> <h1><b>单位体操表演比赛,获奖。</b></h1> <h1><b>团支部组织去北陵公园</b></h1> <h1><b>七·一党员活动</b></h1> <h1><b>耐火厂纪念茶缸</b></h1> <h1><b> 1981年,参加了沈阳市会计学会主办的第一批工业会计专业学习,之后当过核算员,保管员,出纳员,会计,并在1993年取得专业会计师资格证。</b></h1> <h1><b>沈耐西厂院里</b></h1> <h1><b>单位旅游</b></h1> <h1><b>2004年买断并轨,</b></h1> <h1><b> 之后的十几年,一直在私企从事会计工作,能够学以致用自己非常开心。</b></h1> <h1><b>在海博公司工作</b></h1> <h1><b>公司旅游</b></h1> <h1><b>2008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b></h1> <h1><b>2008年丹东</b></h1> <h1><b>2008年桓仁五女山</b></h1> <h1><b>2009年三亚</b></h1> <h1><b>2011年华东五市</b></h1> <h1><b>2013年香港澳门</b></h1> <h1><b>2014年桂林</b></h1> <h1><b>2015年西安</b></h1> <h1><b>2016年熊岳</b></h1> <h1><b>2017年锡林郭勒</b></h1> <h1><b> 真巧,和财务室贾会计同一天生日, 去年生日那天,她选了一款生日蛋糕,送给我有寓意的,说60岁过虚岁生日,还收到同事送的鲜花,红包以及生日祝福,食堂专门做了鸡蛋面,很是惊喜,感动,温暖!</b></h1><h1><br></h1><h1><b> 说实话第一次有这样规格的生日,感谢我的好同事,给我的快乐,我是不会忘记的。</b></h1> <h1><b>分享生日蛋糕</b></h1> <h1><b> 近几年手机功能强大,越来越多失联的同学同事逐渐找到了,有时聚会同学会夸奖我,你是班里好学生,爱听好话😄。</b></h1><h1><br></h1><h1><b> 实话说,我不是聪明学生,就是认真一点,考试前认真准备,那时家庭条件有限,六口人住一间十几平米房子,晚上扒被窝里脸冲墙蒙着头背题,家长没时间管,全靠自觉。</b></h1><h1><br></h1><h1><b> 记得每次考试都有同学很快就答完交卷了,我就有点慌了,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告诉自己答完题一定要检查验算,会的题一定不丢分,不会的没办法,公布成绩时,先交卷的分数并不高。我想说他们都很聪明,学习都好,就是马虎丢分。</b></h1> <h1><b> 同桌开玩笑说,那时你老在课桌上画条三八线,不让我过线。还有的说:你记得不,上学时“一帮一,一对红”,你老上我家家访,向家长告我的状。想想都好笑,老同学抱歉别记仇好不好,那都是老师安排的。</b></h1> <h1><b> 学工业会计时,因为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下班后还要照顾家庭,孩子,那几年挺辛苦的。</b></h1><h1><br></h1><h1><b> 哲学科要考试了,其中有一个概念题:“物质是什么?”我一面做家务一面背题:物质是什么什么……旁边两岁女儿听见了,赶紧告诉我说,“妈妈,我知道痦痣是黑色的”,她把物质听成痦痣了,我听后笑的不行,宝宝你说的对,你太可爱啦!</b></h1> <h1><b> 和同学去台湾岛旅游</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学聚会</b></p> <h1><b>去同学家的农家小院</b></h1> <h1><b> 浑河岸边油菜花植地</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同事聚会</b></h1> <h1><b> 青年点同学聚会</b></h1> <h1><b> 参加社区声乐班学习</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b></p> <h1><b> 许多人羡慕我们退休后的生活,不用每天上班与时间赛跑,有充分时间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 有人说轻年人往前看,老年人往回看,说的都对。</b></h1> <h1><b> 让我们忘掉不快,享乐当下,放慢脚步,走向美好未来。</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岁月,想说的太多。谢谢收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