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科男的裁缝手艺

阿利

<h3>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下面这张照片上所显示的就是我们一家三口。 女儿已经在读博,而我和我的那个"她"还都没有太老,至少在心态上还很年轻。</h3> <h3>尽管我们自认为还年轻,但转眼间已经马上就到我们的银婚纪念日了:2018年6月的某一天是我们结婚登记25周年,8月的某一天是我们举行婚礼25周年。在这些重要的日子即将来临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想法:晒晒她俩穿着我为她们缝制的衣服的老照片,重温小家庭过去的温馨美好时光。</h3><h3> <br /></h3><h3>看过我在2018年年初写的《我的2017年》那篇文章的人或者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绝对的工科男。我怎么和"裁缝"沾上边了呢?</h3><h3> <br /></h3><h3>据说很多好的裁缝都是男的,所以性别和专业都不是能不能做缝纫活儿的决定性因素,关键看个人兴趣和客观条件。</h3><h3><br /></h3><h3>我母亲大概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就患半身不遂,生活自理都很困难,而且她在我不到20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我从小在生活上就养成了自己动手的习惯。</h3><h3><br /></h3><h3>我上小学时家里就添置了缝纫机,我也很早就学会了蹬缝纫机。我最早(大约40年前)的用缝纫机做的作品是用姐姐所在的服装厂出售给职工的那些不同颜色的边角料拼接成不同图案做围裙、座垫套、枕套、床罩等,既给自家用,也送给亲戚朋友和邻居等。除了用边角料做一些日常用品外,后来在我上大学期间还"照猫画虎"给我自己做过夹克和裤子。</h3><h3> <br /></h3><h3>所谓"照猫画虎"是说我最早在裁剪服装时是照着成衣测绘。按照现在时髦的术语叫"逆向工程",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最初做的几件衣服并不太成功。</h3><h3> <br /></h3><h3>后来我的剪裁和缝纫手艺得以提高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h3><h3> <br /></h3><h3>一是我不服输的信念:既然我能画复杂的发动机零件图,我就不信我画不出服装图,而且学过工程制图后,对于怎样把平面布料做出三维立体效果更容易理解。我裁剪衣服时,就像画工程图纸那样,"九合板"的大木板、丁字尺、直尺、三角板全都用上了。</h3><h3> <br /></h3><h3>二是我买了一本日本的服装书。那里边有一些剪裁理论和服装图样及尺寸可供参考。我没专门学过裁剪和缝纫,基本上属于看书后无师自通。这可能也是"面包与猎枪"那个典故(详见《我的2017年》那篇文章)的一种体现吧。</h3><h3> <br /></h3><h3>三是从姐姐和一位邻居阿姨(她在另一家服装厂工作)日常聊天中我"偷"学到了一些服装局部要素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比如"上领子"(把领子缝到"身儿"上),"上袖子"(把袖子缝到"身儿"上)和"挖兜"(在一块料子上做暗兜)、挂粘合衬等。</h3><h3><br /></h3><h3>四是我认识了我的那个"她",我要用我的手艺让她穿得与众不同,尽量不与别人"撞衫"。</h3><h3><br /></h3><h3>每次给她做衣服前,她都是先用手比划着给我描述她希望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领子什么样,肩什么样,袖子什么样,腰身什么样,等等。我根据她的描述以画草图的方式手工画出立体效果图,问她是不是她希望的样子和效果。得到首肯后,我再在白纸上按照1:10的比例画服装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一方面是为了安排各单片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计算买多少布料。接着就去商店买布料。如果是纯棉布料还要先下水进行预缩。后面的剪裁、锁边(我家里还买了锁边机)、缝纫、锁扣眼、熨烫、(裤脚或下摆)牵边(俗称"搭黄瓜架")等都是我自己完成。简单说,我做的衣服基本上可以用"她的创意,我的手艺"来概括。</h3><h3><br /></h3><h3>20多年前我们都没有手机,也不用互联网。主要的资讯来源是收音机和电视,所以我一般用晚饭后听广播和"听电视"的时间就把活儿做了。</h3><h3> <br /></h3><h3>我最晚完成的一件衣服距今也已经有十五六年了。无论衣服样式好看不好看,时髦不时髦,都是那段时光的记录,都包含着我的一份爱心。</h3> <h3>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河北白洋淀。她穿的这件连衣裙是我给她做的第一件衣服。面料很软很薄,剪裁前先要浆一下使布料变硬一些。</h3> <h3>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紫竹院公园。她穿的这身纯棉布料的裙装是上下分身的。上衣是西服领、连袖、收腰的式样,裙子是大摆裙。</h3> <h3>这是上面这身裙装的整体效果。</h3> <h3>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植物园的温室。她穿的这身套裙是我给她做的第一套纯毛面料全衬正装。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花时间做正装,那就做纯毛面料的,这才配得上我花的功夫。</h3> <h3>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北戴河海滨。这套衣服是在她那次随单位疗养团去北戴河旅游之前临时赶做的。宽大的白色人造棉上衣配上人造棉面料的花裤子,在海风吹拂中显得很潇洒。</h3> <h3>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延庆龙庆峡。人造棉的花布蝴蝶袖上衣配上粉红色人造棉裤子显得非常凉爽和休闲。</h3> <h3>下面这张照片是在一场雪后拍摄于她们医院的花园。她穿的这件全衬呢子大衣是我给她做过的最复杂的衣服之一。在那以前当我听说某某人能做呢子大衣时总觉得手艺非常了不起,做完这件衣服后发现原来我也能做到。</h3> <h3>下面这张照片于2002年拍摄于北京朝阳公园,但照片中这件全衬的正装裙子却是我在1993年前后给她做的,很适合在乍暖还寒的季节穿。这是我给她做的衣服里唯一一件一直保留到现在的。每年春秋天的时候她还能穿上几天。</h3> <h3>这件衣服的工艺比较复杂。除了全衬以外,还有连袖、包扣和布包边的扣眼,是我最得意的作品之一。</h3><h3><br /></h3><h3>由于这是唯一一件保留下来的我的作品,所以可以借助它来展示一下这件25年前做的衣服的几处细节。</h3><h3><br /></h3><h3>下图左侧是前襟和下摆的全衬的局部,右侧是包扣和布包边的扣眼。</h3> <h3>当时买这件衣服的布料时,我自己没有详细核算就按照那本日本服装书上的推荐买了相应长度的布料。等我实际裁剪时,发现如果我调整一下几个单片的摆放位置,我竟然可以节省出一大块料子。后来的结果是,我用那块布料不但做出了这件连衣裙,还给她做出了一条正常长度的锥子裤。</h3> <h3>做完裤子以后,还剩下一点边角料。我看边角料的形状和数量能够做出一件贴身小马甲,就又给她做了下面这件马甲。</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卧佛寺。我做的这条大摆毛呢面料全衬裙子正好适合在春天穿。</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植物园。我用一种面料给她做了一个"三件套":包括一件全衬的领形不对称的夹克,一条全衬的绕膝裙和一条七分裤。</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我们婚礼的当天。站在她旁边的是她的两个哥哥。她身上那件红色的真丝裙子也是我的作品。</h3> <h3>除了婚礼当天的那件红色真丝礼服以外,我们结婚时用的被褥,布艺床罩、沙发套、电视机罩和布艺窗帘也都是我自己亲手制作的。</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她们医院的一次春节联欢会。她和同事们在表演"小虎队"的一首歌曲《爱》: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h3> <h3>全部六个人的条绒背带裤都是我帮忙统一买的布料,并到她们科里为每个人量体裁衣。她自己的那条背带裤则完全是由我完成的全部制作工序。</h3><h3><br /></h3><h3>婚后几个月她怀上了我们的小宝宝。以下三张照片里的孕妇服都是她构思我制作的作品。她穿着我做的孕妇服外出时经常有人问她是在哪里买的。</h3> <h3>下面这张她穿孕妇裙的照片上的日期(90年1月29日)不对。那之前换完相机电池后忘了调整日期,等我发现照片上日期不对时孩子都已经出生了。</h3> <h3>上面照片里她所坐的转角沙发(一组五个)的沙发套也是我自己做的。</h3><h3><br /></h3><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圆明园。这上边的日期才是对的。当时距女儿出生还有两个月。</h3> <h3>女儿出生后,从她刚出生到几个月大时穿的绒布连脚裤、大襟系带上衣、腈纶棉的棉裤棉袄,到一两岁时穿的反穿衫和哈喇袄等我都给她做过,但都没留下照片。</h3><h3><br /></h3><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北四环的"百鸟园",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她穿条绒背带裤这张照片是我能找到的给她做的衣服的最早的记录。那时候她刚刚两岁。</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戴河,从海滨回酒店的路上。她身上穿的这件浴袍是我买"毛巾布"的布料后自己做的,既柔软又舒适,而且穿脱方便。</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怀柔青龙峡旁的长城上。女儿穿着我做的红色条绒衬衫,小手叉腰,还挺帅气。</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上海外滩。女儿身上这件小花布裙子是我的作品。</h3> <h3>下面这张照片摄于北京香山。女儿身上穿的小条绒马甲也出自我手。</h3> <p>下面这张照片是女儿在2001年11月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参加花样滑冰国家专业一级考试时在候场。</p> <p>她穿的这件天鹅绒滑冰服是一件"中西合璧"式的衣服。远看就像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穿的服装:长袖、紧身、短裙;近看则可以看出腰线以上有点像中国传统的旗袍:立领、斜襟、盘扣。这是她妈妈的创意。</p> <h3>女儿的这件滑冰服是我"精雕细刻"的最后一件作品。从那以后我虽然还给她们做过几件衣服,但都是非常简单休闲的,没有留下什么照片。<br /></h3><h3><br /></h3><h3>以上这些照片显示的大概是我做的所有衣服的总量的一半,另一半没有记录下来。其中特别遗憾的是我给她做的最得意的一套纯毛套装(全衬翘肩西服+全衬小西裙)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即使是上面这些照片,在当年拍摄时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用在我的怀旧文章里,所以并没有刻意拍服装的特写。</h3><h3><br /></h3><h3>我在这篇文章中有多处特意提到"全衬"。对于厚料子的服装来说,只有里面是全衬的才有档次,制作起来更有挑战性,完工后更有成就感。</h3><h3><br /></h3><h3>我做衣服用过的材料包括呢子、纯毛、真丝、纯棉、化纤和人造棉;我做过的衣服包括从最简单的时装式"挎栏背心"到最复杂的西服和呢子大衣,几乎没有我没做过的或不会做的。再过些年,等我退休后有时间了,除了旅游、玩儿乐器、健身以外,还可以重操旧业。对于喜欢自己动手的我来说,我一直觉得会一门手艺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乐趣。</h3><h3><br /></h3><h3>近几年,郊游和旅游已经成了我们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我暂时不再给她们做衣服了,但那份爱永远不会改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