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走进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最直观的感受是整洁有序,简朴而又富有现代气息。</h3> <h3> 观摩十七中的升旗仪式,倍感震撼。疏散演习,2分钟36秒,所有参加升旗仪式的同学老师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安静、整齐、有序。每周一次的疏散演习和升旗结合的是那样自然而有效。</h3> <h3> 升旗仪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从主持人组织整个流程,到国旗下宣誓、班级成长故事讲述、校园新闻播报、国旗下表彰和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检查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学习成果和风采的完美展示。可以说每一次的升旗都是一个舞台、奖台,学生的自信在这里一次次提升;每一次升旗都是一次学习、一次汇报,不仅知晓了国际国内和校园大事,开阔了视野,更交流了情感,凝聚了班级和学校集体的力量;每一次升旗都是精彩的课堂、深刻的教育,十七中气质的锤炼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扎根于心。</h3> 聆听了十七中德育主任关于国旗下成长课程的汇报交流《励报国之志 做善美中国人》,深切感悟到,每一次精彩的升旗背后,是静心的设计,精雕细琢的打磨和精准的细节落实。 李梅校长《探寻育人文化 滋养生命成长》的报告,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十七中的德育工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h3> 德育工作开展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践行学校教育理念,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精心设计教育主题,高占位引领,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担当起了培育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使命。</h3> <h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培养有文化共识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系统性思维、细节性思维、预见性思维”和“一抓到底"的习惯。</h3> <h3>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学习、交流、实践、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h3> <h3> 形成德育机制,保障德育时间,让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并逐步形成习惯,变为自觉。</h3> <h3> 坚持“活动课程化 课程活动化”的原则,开发实施德育课程,以课程彰品,以活动育人。</h3> <h3>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引领+标准+训练+评价”中逐步形成。</h3> <h3> 良好习惯铸就美好未来。十七中学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从每天早上的“日反馈”开始的。反馈充分体现了自主,也充分体现了“课程化”的特点。</h3> <h3> 走进十七中,感受着升旗仪式的震撼、国旗下成长课程的魅力,深深被十七中丰富的德育课程所吸引,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找准德育位置。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真正贯彻“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坚持正确方向的引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文件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和要求,要认真解读,认真落实。三,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要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能力,做好学校细致的顶层设计,开发德育课程,制定课程目标,做好“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责任人”等规划,并及时评价反馈和完善。四,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才能支撑德育常态化发展。机制中要突出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突出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评价细则方法和相应的奖惩制度的制定。五,构建学校德育共同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六,搭建平台,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德育工作的展示、交流和研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粗浅认识,请批评指正。</h3> <h3> 规范彰显品质,品质承载未来。我们会以此次“规范升旗仪式”暨启动“德育大讲堂”工作会议为契机,担当负责,务实创新,不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常态、内涵发展,提升品质,书写好德育的“奋进之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