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期刊选萃

Saltzburgese

<h3>《六合丛谈》第二号(1857)。《六和丛谈》, 上海第一家中文期刊(月刊),也是近代中国早期最重要的期刊之一,由英国传教士亚历山大·伟列亚力1857年创刊于上海,为综合性新闻性刊物,创办一年后停刊。期间清末著名思想家王韬曾参与合作创办。</h3> <h3>《万国公报 》,原名《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于上海,1874年9月改名为《万国公报》,1907年7月终刊。该刊发行时间久,影响巨大,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1899年还最早把马克思及《资本论》介绍到中国)。从清末重臣李鸿章、张之洞到日本天皇都曾长期订阅。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h3> <h3>最早发表《少年中国说》的《清议报》(第35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创办《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梁既为主编,又为重要作者,于此刊留下了大量经典文字,其中尤以《少年中国说》最为著名。1900年2月10日(庚子年正月十一日),任公以排山倒海般的激情,以报章体的形式于《清议报》第35册上首发《少年中国说》。此文围绕“少年”与“中国”展开,“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明确地阐释了《少年中国说》的内涵。任公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提出"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的少年国民也即“新民”才能使国家富强,拥有民智、民气、民力、自由、进步的新国民才能让国家真正有希望。该文对后世影响深远,“少年中国”的构想鼓励和吸引了无数青年为之不懈努力(注:文中"少年"实指今之青年:该刊为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旧藏).</h3> <h3>《绣像小说》创刊号、终刊号。《绣像小说》创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是商务印书馆创办的第一种杂志,也是我国最早的小说杂志之一、晚清四大文艺期刊之一。主编为李伯元,半月刊。1906年停刊,共出版了72期。该刊是在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主要连载小说。这些小说大多是晚清著名作家创作及翻译的小说精品,每回都有两幅清晰生动的绣像插图,故名。创办者称欲借小说以针砭朝政之积弊,为国家危险立鉴,此以唤醒民众。该刊刊有李宝嘉的《文明小史》、《活地狱》、《醒世缘弹词》、《经国美弹新戏》、《爱国歌》,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忧患余生的《邻女语》等,改良主义色彩较浓。该刊创刊号目前见有两种传世(封面图案分别为孔雀、花草,如图),第72期为终刊号。</h3> <h3>《中国新报》创刊号。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1月杨度在东京创立,改良派的重要言论机关报,主张富国强兵,工商立国,强调发展军事力量。 </h3> <h3>《知新报》第卅一期(光绪二十三年)(顾颉刚旧藏本)。《知新报》的出现正值维新运动时期,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出资、何穗田和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知新报》设社址于澳门大井头四号。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创刊,初为5日刊。自20册起,改为旬刊。至1900年2月14日再改为半月刊。在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延续至1901年1月2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一日)停刊,前后共133期。</h3><h3>《知新报》宣传变法方针,主要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其主要栏目分别有:京外近事、政论、上谕恭录、农学、矿学、工事、商事、路透电音等。</h3> <h3>《湘学报》第26期(光绪二十四年)。《湘学报》,由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江标、唐才常、蔡钟睿等创办于湖南长沙。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4月22日发刊。旬刊。初名《湘学新报》,自第21册起改名。设史学、时务、舆地、算学、商学、交涉、格致等栏目。主要介绍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对于开通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戊戌政变后停刊。至1898年8月8日共出刊45册。</h3> <h3>《四川学报》第四期(光绪卅三年)。</h3> <h3>《广益丛报》第三年十二号(1905) 。为宣传民主思想,传递国内外信息,1902年,杨庶堪与朱必谦等创办了《广益丛报》。该报主要搜载全国各地报刊介绍西方科学、民主及国内问题等方面的文章和报道,并大力转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文章。《广益丛报》后为重庆同盟会支部机关报,持续办报九年,是整个西部地区近代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 </h3> <h3>《国风报》第二年第九期(1911)。该刊1910年1月于上海创刊,设有论说、时评、著译、调查、记事等栏目,但以论说为主。该刊在创刊号中称“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常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梁启超为主要编辑、撰稿人,每期半数以上的文章均出自其手,所有稿件都由梁启超在日本大体编定后寄至上海印刷出版。协助梁启超担任编撰的主要有汤觉顿、麦孟华等人。《国风报》是《政论》杂志停刊以后,康、梁立宪集团的主要舆论工具。</h3> <h3>《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光绪十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停刊,由吴友如等一批苏州年画画师担任主创。</h3> <h3>《图画日报》,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类日刊。1909年8月16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一日)创刊。上海环球社编印。期刊主要画师有孙继、张树培、刘纯等,主要撰稿人有孙家振、李涵秋、蒋景缄等。每期固定十二页,多数期数以油光纸石印,设有十余个栏目,大多与社会时事有关。该杂志以写实的绘画和文字,反映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时事性强,并保留了大量关于上海的史料。1910年8月停刊,共发行四百零四期。</h3> <h3><font color="#010101">《国粹丛编》创刊号(1907)。由邓实(秋枚)、黄节(晦闻) 节、章太炎、马叙伦、刘师培等创立的“国学保存会”主办, 致力于阐发传统学术和思想。</font></h3> <h3>《四川》创刊号。该刊为清末进步刊物,1908年1月25日创刊于日本,吴玉章主编,主张退返反清,反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宣传爱国主义思想。</h3> <h3>《东方杂志》三种(光绪三十年、三十三年、宣统三年)。该刊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04年3月,终于1948年12月,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h3> <h3>《神州国光集》 创刊号 。1908年由邓实(秋枚)、黄节(晦闻)和画家黄宾虹于上海创办的“神州国光社”主办,以刊行传统文化书画为宗旨。</h3> <h3>《政治官报》四种(光绪、宣统、洪宪) 。该刊由清廷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直接创办的机关报,延至1911年8月24日,《政治官报》改为《内阁官报》,由清政府内阁印铸局承办。《内阁官报》是清末中央政府公布谕旨、奏章及法律、命令的正式机关报。1912年为袁世凯的《临时公报》(政府公报)所取代。《内阁官报》作为一种由清代中央政府主办的近代形态的近代报刊,是我国新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font color="#010101">《外交报》三十三号(1903年)</font></h3> <h3>《商务官报》十四期(1906年)</h3> <h3>《交通官报》创刊号(1909年)。清政府邮传部主办。</h3> <h3>《北洋官报》第872期(1906面)。该刊是清末创办最早、最有影响的地方政府官报。1901年12月25日在天津发刊(双日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创办,直隶省督办政务处主编。后其他各省也纷纷仿效,出版本省官报,如江苏《南洋官报》等 。1907年出至第1817期停刊。</h3> <h3>《南洋官报》二种(1904、1907) 。该刊是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初一由设立于南京的南洋官报局出版的一份官报,与北方的《北洋官报》遥相呼应。总编纂茅谦是镇江第一代报人,他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祖父。该报设有“南洋公牍”、“学务要闻”、“各省新闻”、“时政纪要”等诸多栏目。线装书形式,初为两日刊,从1905年3月起改为旬刊,1909年1月又改为五日刊,直至1911年9月停刊,前后出刊长达7年。茅谦任《南洋官报》总编纂,是受江宁布政使樊增祥之邀。较之《北洋官报》,无论是栏目设计还是版式安排,《南洋官报》均略胜一筹。</h3> <h3>《江西官报》甲辰年第八期(1904)</h3> <h3>《浙江官报》宣统三年第一期(1909)</h3> <h3>《江苏自治公报》宣统元年第十三期(1909)</h3> <h3>《四川官报》宣统二年第三十一期(1910)</h3> <h3>《河南官报》二种(光绪三十一年、宣统二年)</h3> <h3>《新青年》(《青年杂志》)创刊号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因与基督教青年会刊名相同,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该刊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除陈独秀外,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干将均曾先后担任编辑。</h3> <h3>《新月》第四卷一期特大号(徐志摩纪念专号)。1927年春,原新月社骨干胡适、徐志摩、余上沅等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次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h3> <div>《国学论丛》创刊号(1927)。该刊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清华学校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在当时学术界非常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杂志。刊名有梁启超题写。</div> <h3>《北大图书月刊》创刊号(1929年10月)</h3> <h3>《人民画报》创刊号(1950)。该刊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新中国连续发行时间最长的刊物,有新中国第一刊之誉。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1963年,《人民画报》期印总数突破50万册;1972年,期印总数突破1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行的历史之最。 </h3> <h3>《解放军画报》创刊号(1951)。该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以摄影图片为主要宣传手段的综合性大型月刊,1951年2月创刊,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其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星画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画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画报》。 </h3> <h3>注: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