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方法是需要“量身订制”的,依照孩子的性格、年龄、当时所处的情况,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父母认为“表扬孩子非常重要”,那么孩子的社会能力将得到发展。
这本书主要围绕生活中常见的20个教育问题展开的,从“父母批评孩子之前要先学会表扬孩子”的观点入手,以平实的文字、细腻的情感以及富有童趣的插画,带领我们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本实操性较强的育儿宝典,值得年轻父母,特别是有二胎或三胎的父母阅读。 孩子重返婴儿期,特别喜欢撒娇和依赖大人,父母就会觉得全听孩子的,会不会太娇惯孩子?其实,接受孩子撒娇,对于培养的自我肯定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是在依赖和独立这两种心理反反复复出现的过程中长大的。尽管如此,很多家长误认为撒娇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让孩子撒娇”和“娇惯孩子”的区别。“让孩子撒娇”是满足孩子情绪上的需求,是孩子心灵成长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多多撒娇也不为过,比如抱抱孩子,孩子哭泣时好好哄哄等。“娇惯孩子”是无止境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零食、玩具、金钱,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这才是“娇惯”,这对孩子是不好的。 父母接受孩子的撒娇,孩子就会想:原来爸爸妈妈还是一直关心我,爱护我呢。孩子就会感到心安,也产生了自己做事的热情,如果对孩子的撒娇置之不理,孩子会更加感到不安。miumiu经常喝水喝奶的时候让我像小时候那样抱着喂她喝,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时候看到我走过来就会说着伢语要我喂......面对她的各种撒娇,我都欣然接受!自从上了幼儿园,她经常会有要我给她买东西的需求,提出各种想要和小朋友一样的东西,而这时我只会对她说:表现好的时候妈妈会奖励你的!前两天,终于给她买了一把她向往已久的有公主图案的小雨伞,她很兴奋,马上和妹妹们分享她的漂亮雨伞,不玩的时候收好挂在自己的衣柜里,出门的时候都带着,她说:下雨的时候可以撑,没有下雨的时候可以遮太阳。看着miumiu如此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我觉得对比那些动不动就给孩子买这买那而孩子三下两下就弃玩的家长们,我自认还是做的不错的! 孩子有时候会打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在怎样的心情下才会这么做呢?一种情况是在事情不如自己意的时候,因为孩子还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烦闷和不满的心情,就以“打”这个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所谓的“发脾气”的表现之一。miumiu经常在这种情况下说“打”,有时候还会说“讨厌”这样的语言来发泄,当听到她说打的时候,我就立刻制止,告诉她不许打人,也不能说“打”,这样别人会很痛也会不好听。另外一种情况是作为亲近的方式之一,我发现这种情况会比较少。每当miumiu说打的时候,一副又很生气的样子,我就会担心她是不是有暴力倾向,针对miumiu这种现象,看完这本书,我释然了。 书中提到:小时候能够将不满和愤怒表达出来的孩子,他们将逐渐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长大后对父母使用暴力或者用暴力对待弱小者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未能把愤怒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的孩子。很多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严加管教而大声训斥,导致孩子因为害怕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一边对孩子进行劝阻一边陪孩子玩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这样都不会被父母责怪抛弃,就会获得安全感,然后就会安心的成长,逐渐学会体贴对方的心情。我相信,只要我方法得当,等miumiu稍微再大一点,她一定能够学会很好的控制情绪和体贴对方! 很多父母经常会因为手头有事,先让孩子看看电视玩玩电脑,然后几个小时不去理睬孩子,或者虽然在身边,却一直对孩子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看手机或玩电脑,这让孩子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可以在手头事情告一段落之后,花时间陪伴孩子,或者在给孩子看电视的时候,通过电视节目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家里的电视从miumiu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开启过,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 miumiu就会跟喜欢看电视的小雅妹妹说她家的电视机是坏的。不让miumiu看电视的原因很简单,一来为保护她的眼睛,二来是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她。当她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自知国语不标准,就让她通过IPAD看动画片学习语言和生活知识,但必须都在我控制的时间内完成。后来,家里来了妹妹之后,miumiu跟着她们看IPAD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发现情况不妙,于是便在规定时间一到就没收了IPAD,引导孩子们玩玩具或者看书,在这一点上,miumiu的表现还是让人满意的,对没收的东西不哭不闹,自个儿去兔窝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孩子表扬太多,会不会变得追着要表扬或者听不到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做呢?这是很多在教育过程中尽量采取表扬的家长们的焦虑。其实,孩子能够用语言坦率的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正是因为他们相信父母一定会对自己的心情予以回应,这证明孩子的心理正在健康成长着。担心孩子得不到表扬会不会不愿意做事,其实在这一点上需要担心的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励这种情况,如果自己做了事总要得到物质或金钱的奖励,孩子就逐渐以物质或金钱为目的做事了,如果得不到物质或金钱的奖励,孩子就不会去做事。
如果孩子是希望父母口头上的表扬的,其实是为了证实父母对于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感到开心,自己做的事情对父母是不是有用,这种情况下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肯定,孩子就会感到莫大的喜悦。充分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听惯了父母说感谢的孩子,他们会一直拥有这样的心情:只要自己努力了,别人肯定会感到高兴,自己对别人是有用的。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即使不常听到表扬,即使遭到否定,也能凭着信念坚持做事。表扬孩子既不是对孩子进行评价,也不是培养一个在意他人评价的孩子,而是分享孩子的努力所带来的喜悦,由此培养出以别人的喜悦为精神食粮而努力做事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上学之后会变得爱顶嘴,出言不逊,强词夺理,说的话有时让大人无言以对,父母为此感到焦虑不安。不过,孩子变得爱顶嘴正说明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意志,如果孩子长大了,缺丝毫也没反抗的现象,乖乖的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这种情况不是更让人担心?这种时候,如果我们采取愿意倾听孩子意见的姿态,对值得听取的意见加以表扬,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可以避免争吵。如果孩子的意见和做法不妥当,我们可以提出建议,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让孩子充分表明自己的意见,才能培养孩子做事的热情,即使是对父母出言不逊的孩子,随着成长,也将逐渐学会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合适的用语。 批评过多,孩子会感到不安,对敏感的孩子需要多加注意。如果总是不停的打击孩子,孩子就会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找借口,撒谎,把大人的话当成耳旁风,还会给内心套上一层盔甲,从而将内心封闭起来,这会让孩子变得孤独,孤立无援。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会获得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会让孩子真正变得坚强,清楚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寻求帮助,与他人建立信赖关系。让我们都能够成为批评和表扬都有道的父母吧,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