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小品与手记

墨汉吉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我花费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了十余年来创作的书法小品。这些作品大多为原作,各具风采,而部分作品已流散在外。送出去的作品多为应征或应酬之作,但幸运的是,平时外出的作品基本上都留下了影像资料,因此集结成册并非难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次上传的书法小品共计九十九件,除了一件仿篆书作品和两件创意作品外,其余均为楷、行、草、隶四种书体的作品,其中以楷书和隶书居多,小字作品多于大字,正书多于行草书,少字书法也有一定比例,但占比较小。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条屏、横批、楹联、斗方、中堂、扇面等,书写内容涵盖古今诗词、文赋、联句、成语、名言、警句及自定义的书室斋号等文字,内容健康向上,意蕴丰富,形式完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些作品均创作于2000年之后,尤其是2010年迁居深圳后,创作热情更为高涨。截至2017年底,近十五年来创作的书法小品远不止这些,此次选录经过精心挑选。本欲重新创作一些不满意的作品,但考虑到如此一来既不能真实反映本人十余年的书法现状,也不符合编辑此书的初衷。因此,作品中明显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有的作品甚至有破损和折皱痕迹,有的作品实为平时练笔之作,甚至未加盖印章便匆匆落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99件小品中,除少数几件已装裱外,90%以上的作品仍为裸体毛坯。加之本人拍摄技术有限,作品的视觉效果难免不尽如人意。然而,为了方便读者,每张作品图片下方均按书体、内容、尺寸和创作时间顺序附加了简要说明。所有草书作品另附释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既然是小品,我将作品的尺寸限定在四平尺以内,即不论作品形式如何,其平面面积累计不超过四平尺。其中,某些团扇和异形扇面的面积按最大长宽计算。几幅楹联以单联计在四平尺之内,若按双联合计则略超范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编辑此集并非一蹴而就。2018年春节前,我开始着手此事,为每件作品追写手记,记录其创作的时间背景、环境条件、材料选择与心理情境,力求图文并茂,可读可赏。然而因种种原因,此事一度搁置半年多。直至今年5月下旬,我才得以继续编写,最终成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品一故事,皆源于生活。如果说写字是一种乐趣,那么书写便是艺术人生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敝帚自珍,吾生吾爱,雅俗共赏,以博众悦。敬请诸位阅鉴、斧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小品与手记</b></p> <p class="ql-block">隶书自题文墨阁书斋30x50㎝(2017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丁酉初夏,家从深圳龙岗布吉迁至龙华和平里,与子女合居,共处一室,虽然紧凑而有条不紊,然书房却不足八平米,后取贤婿名字中“文”与墨汉(本人)的“墨”字合成‘“文墨阁”,且用隶书扇面写就,贴在墙上,以期共勉,这既是缘份,也是巧合。到目前为止,“文墨阁”便成为笔者的第四个书斋,前三个书斋分别为黄石老屋"墨汉瓦屋",深圳布吉的“墨汉吉屋”和黄石新房“江泰墨居”,有趣的是每个斋名中皆离不开一个关键字“墨”字。好墨如命,情为墨生,心因墨起,行为墨动。爱好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翰墨之事将伴我终身。</p> <p>小楷宋欧阳修《醉翁亭记》34x48㎝(2011年书)</p><p>【手记】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用硬笔书写至少在十次以上,但是,用毛笔创作实属首次。这次创作使用的"文房四宝"有些讲究,国画颜料与小狼毫毛笔,"万年兰"的宣纸和寿山新石砚。字的大小1.5㎝见方,记忆中当时书写中还是比较啰嗦的,颜料稀了不上色,稠了又拖不动,几经调试后,几乎一气呵成,感觉奇巧,这次下来,体会到手上的功夫似乎有些长进,便为之后写好此类小楷增强了信心。有此基础,按照这次创作的基本思路,2012所书的四尺对开小楷横批《游褒禅山记》获得《书法报》海选"年度佳作"铜奖。</p> <p>小楷唐韩愈文二则40x70㎝(2012年书)</p><p>【手记】2012年春天,由大别山书画研究院主办的《东方水墨》杂志社网上发出【清凉夏日】书画小品专辑征稿启示,当时,应征共写了两幅字,一幅中堂和一幅扇面,两幅字内容与字体,工具与材料完全相同,写好之后一起寄出,结果中堂入选(详见2012年第2期《东方水墨》),此扇面落选。其实,扇面的创作较中堂难度还要大些,如果剪贴不好,整得不圆易变形走样,没想到,果然扇面落选,回想起来,个中滋味,笔者身有感触。</p> <p>小楷唐韩愈文两则40x70㎝(2012年书)</p><p>【手记】如上图手记,此幅字为2012年第2期《东方水墨》清凉夏日《大别山书画报》书画小品专辑入选作品。其实,自我感觉扇面(见前)强于此幅,而终落选,原因可能是送寄途中,两件作品装入一个大信封里,天下着雨,到达邮局时折开一看,扇面被雨打湿,雨水渗进去,扇面不仅水迹很多,而且,透湿,个别字已经看不大清,怀着试一把的侥幸心理,将两件一起寄出,果然不出所料,扇面落选,此幅中堂入选。(上述扇面图片仅为送稿前的留存图)。</p> <p>行草古诗四首40x50㎝(2015年书)</p><p>【手记】清书家丰坊《童学书程》记载,草书先小后大首选王右军《十七帖》,还有《寒切帖》、《秋月帖》、《初月帖》等帖均列其中。吾习草应在2010年,那年清明回湖北老家祭祖,得《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牌名帖折价特大字本集字古诗速临系列《孙过庭书谱》一书,回深读临大半年,后用四尺整张草书古诗三十五首入围中国"瘗鹤铭奖‘’书法大展,再想升华,确实很难。一晃几年过去,2015年的夏天,空调纳凉,信手擒来一张A3白纸,边吟边书,几分钟时间古诗四首(作品中误款五首)抄毕,因不是宣纸,没有奢望,塞进废作堆里,几个月后,整案再览,发现还看得过去,便保存至今,但尚未盖印。【释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长江悲己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p>隶书唐刘禹锡《陋室铭》45x45㎝(2014年书)</p><p>【手记】此斗方是2014年为深圳书协举办的【吉墨轩晖】——潘汉平、曾文轩、吴绍晖三人正书展"而准备的作品之一。从2003年自习汉隶起,到2014年这十年中,毛笔隶书作品除曾于2009年入展第二届中国隶书之千人千邮展和2009年《诗词报》墨海风流专栏入刋,2012年又被评选“中国书画500强——百佳人物”,2015年《书法百家——庆祝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书家风采专栏彩用之外,其它公开场合尚未露面,为了使这次展览(也是首次)办成功好。所以,在精神上,时间上、条件上都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刘禹锡的《陋室铭》,虽然平时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旦写起来,心理压力还是较大的,当时一口气写了上十幅,不过前几幅皆为楷书,总觉得不大滿意,于是,又接着写,边写边琢磨琢磨,终于有了这幅隶字斗方。自我感觉清丽华隽,疏朗气韵,有点品味。</p> <p class="ql-block">小楷唐刘禹锡《陋室铭》25X33㎝(2014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习书三十年,楷书见长,尤其是小楷。在隶书斗方《陋室铭》手记中曾经说过,为了应"三人正书展"先书写好几幅楷书,但终未选上,此幅小楷《陋室铭》就是那几幅楷书中之一。这幅字毛笔为深圳大芬村何氏笔庄定制小狼毫;墨汁为一得阁的特等品;宣纸为张孝轩墨店粉彩宣。创作时聚精会神,无错现象,字迹仿晋唐小楷略带隶意,形体方扁,有行无列,小字题款,用印简洁,自觉尚可也!</p> <p class="ql-block">魏楷联句30x50㎝(2017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2017年3、4月间,几乎每天清晨起来,手机视屏回放李松教授主讲魏碑楷书《李壁墓志》。其实,早有想法,欲将魏碑元素揉进自已的楷书之中,但是,由于种种缘故未果。这次闲撞上了,确实是个好机遇,听完视频全程,又购置两本指导书籍,一本是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北魏 李壁墓志铭》,另一本是历代碑帖精粹《北魏 墓志铭精选》。大约两个月下来,又读又听,一知半解,又用毛边纸临习一大堆,于是,就有了此幅"志当存高远"的魏楷扇面,实为学魏楷第一品。</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隶书唐王维诗一首30x50㎝(2009年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手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笔者爱其诗,善书,用真、行、草写过数遍,隶书相对少些。前面已经讲到从2003年就开始接触海上书家卢辅圣简帛书,这幅字就是这个期间所写。没想到此幅字发表于2009年《诗词报》墨海风流栏目——潘汉平书法作品选刋专辑。后来2012年被评为中国书画500强百佳人物还是此幅字入集。写这幅字,用的粉彩宣,国画颜料大白色,毛笔为中白云羊毫。字属初习,笔浅意稚,不足褒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行书百花齐放24X80㎝(2005年书)</span></p><p>【手记】毛泽东倡导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吾辈铭记在心。2005年8月来深圳之前,因经济条件有限,毛边纸、报纸练习最多,好点的宣纸平常用得少,所以,这幅‘’百花齐放"的横批就是用几毛钱一张的仿古毛边纸写的。当时,写好后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一直连同其它手稿卷成纸筒闲置,有兴趣时再拿出来看看,没料这一看还可看点名堂出来。但是,绝大多数被扔弃或长期未动的作品最后都成了废旧品,此幅"百花齐放"还有点看相,常言道"俗就俗到底",通俗易懂,"下里巴人"的东西更符合众人口味也!</p> <p>小楷晋王羲之《兰亭集序》44Ⅹ68㎝(2014年书)</p><p>【手记】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然而,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却是《乐毅论》和《黄庭经》等。因此,想用王羲之的小楷笔法书写《兰亭集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除了上述王羲之的小楷二帖之外,本人还临过王羲之的小楷习字帖。尽管如此,也不等于你就可以用王的小楷应用于《兰亭集序》的创作上,实际中曾不少次为此发愁。这幅字只能说沾了晋楷王体的边,更多地还是自已的颜欧笔意。也是为了‘’三人正书展‘’充足数量,一次写过三遍,第一稿写废,第二稿用于展览,这是第三稿的留存图。其纸不优,其墨普通,其字非雅也!</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楷书忍32x45㎝(2017年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手记】平时眼见耳闻最多的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语出《论语•卫灵公》,原文</span>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乱德,花言巧语,可以败坏人的道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会误了大事。忍、是忍耐、是无奈、是智慧、是能者,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学会忍很难,吾想做到,却往往忍受不了,于是,人生的坎坷一个个接踵而至。学会忍辱负重,相反,人的心灵却会变得轻松、自如。作品中这个"忍"字因为单一,试写好几遍,后留此幅,敬请同道忍者匡正。</p><p><br></p> <h3>小楷老子《道德经》节录32Ⅹ50㎝(2013年书)</h3><h3>【手记】此扇面小楷老子《道德经》节录,是2013年深圳首届国学经典小品书法扇面展入展作品。开始创作时,因对老子《道德经》不熟,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错字漏字好几次,差不多五次以后才渐趋正,通过这次写创,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装的东西大少,手头上技巧不精,身上功夫不够强硬。不然,不会写费,浪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按照此扇面一样的章法同时还写了一幅隶书(在后),好歹不由己分说,请微友鉴赏。</h3> <p>隶书唐韩愈《杂说四》33x70㎝(2014年书)</p><p>【手记】此幅字是用白色国画颜料书写的。宣纸万年兰,右边颜色层次不同纸块是后粘接的,并且小篆(几乎铁线篆)自题‘’杂说四",最右边印章‘’吉墨斋书迹"之下,小字"古文观止卷之七唐韩愈文",章法上采取一字一格横批手卷的传统形式,行楷题款,整体清丽,一表字貌,因为遣闲之作,自我感觉确有几分静雅。</p> <p>小楷欧阳修《秋声赋》42x42㎝(2014年书)</p><p>【手记】好久没写小楷,手力差多了,加上眼晴视力逐渐下降,老光并散光。欧阳修的《秋声赋》平时确实录的次数较多,有些词句且可朗朗上口,心里还是想抄写试试。刚开头只求一行一行写正,不歪斜就OK了,没想到一气呵成写完。其实,这次使用的文具得心应手,记得当年深圳东门步行街有个叫"博雅"的书店,不仅有书,而且还兼营"文房四宝",我是该店的VIP会员,曾有一次买了四支浙江湖州的小狼毫。文章抄完后,落完款,盖上印章方才发现有两枚印章破坏了整体布局,因此责备自已,哎,也不知什么缘故,鬼使神差使用两方印章坏了章法。原先,想用此幅作品去参与湖北省首届小品书法展的,然"狗肉上不了正席",只好藏起来"孤芳自赏“得了。</p> <p class="ql-block">草书古诗二首(2015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写字是我一生的爱好,从读中学时字就有点出众,但是,基本上都是写楷书或隶书。次数多了,同学、同事与朋友就会质问,总看你写书法,不是正规字,就是扁字体,太慢了,没有激情,听过这些话我心里总觉不是滋味。一直到2010年,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行草书。于是,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起步,结合《草诀歌》,孙过庭《书谱》,再到王義之《十七帖》等帖入手,练得最多的是孙过庭草书集字诗歌,半年下来,没料到一幅兰底黄字四尺整诗歌35首入围中国"瘗鹤铭奖"书法大赛,这一步走出去,后来,想再把步子迈大点,却很难履行。这幅扇面为五年后的作品,根本就拿不出手,更没有奢想去应展等,把它照传网上希望方家赐正矣!【释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日,何处是长安。</p> <p>隶书无欲有容联35x60㎝(2014年书)</p><p>【手记】"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上下联句有点逆反,应该为“”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便正。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君陈》,无欲则刚出自《论语》。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妙用并在总督府衙题书为堂联,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联对于阐述何为大,而大是无数小的组合成整体,能够容天下难容之事,乃心胸宽大;能不断积累和学习,乃知识的渊博。下联则表明立身办事的坚定心志,以历经风吹雨打,雷劈电击而屹立高耸的陡峭岩壁为喻,表明要排除一切杂念,坚持正义,做一个无私无畏、刚直不阿的大丈夫。做人如此,治国也可以借鉴。说起容易,做起则难,惟有努力,方显本色。几个字挥毫不用几分钟,看似简单,但是,实际生活中如何深化则是一辈子的事。</p> <p>楷书瘗鹤铭集联45x66㎝(2014年书)</p><p>【手记】2014年6月,为了"三人正书展",每人至少要筹备二三十幅字看稿,情急之下,创作了这幅条屏瘗鹤铭集联,被选中后,其作品图片于2015年9月又见刋于《书法百家•潘汉平书法欣赏》画册。南北朝梁国摩崖刻石《瘗鹤铭》的宋拓本,书法厚重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称楷书,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字里行间显露出六朝时期的风韵,为隋唐以来楷书的风范。历代文人书法家评价甚高,对后世书坛有较大影响。此铭早拓本流传极少,此册纸墨醇古,字无剜剔,神完气足,宛如真迹。《瘗鹤铭》是一部石刻,原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宋时被雷击崩落长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陈鹏年募工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该石刻题载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与古为徒,用于急就,这不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快捷方法之一。</p> <p>草书古诗一首30x40㎝(2015年书)</p><p>【手记】习草临池,惯用报纸,岁在乙未,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是日练草,准备歇笔,亦不知何故,突然书兴大发,欣然动笔,一挥而就。当时案几凌乱有一张徽纸边角余料,未拟大用,信手擒来,即成此作。‘’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的这首五言诗《秋风引》平时练笔较熟,故时不用片刻,墨不使点滴,几乎没有难度。形似斗方,又非正方,且未印识,并不在意,闲置于小品纸筒之中至今。</p> <p>隶书舍得33X45㎝(2015年书)</p><p>【手记】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易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舍得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当今,这一哲学思想被人们广泛应用,我们从中或许得以启迪与造次。这幅字,是为深圳艺道友人嘱书,字以隶意为主,间夹楷体,字大手熟,迅速成章,素款成识,同为事者,舍之得也!成人之美,举手之劳,快哉!乐矣!</p><p><br></p> <p>楷书古诗一首49x55㎝(2017年书)</p><p>【手记】此幅楷书斗方书写的是元代王冕诗《墨梅》。全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2017年跨年期间被国人捧热,传为佳音。我受黄石《磁湖》期刋文艺石安邦主编之邀,作为"磁湖之星"活动奖品而书,原作寄出,留存图片。2017年7、8月间,虽本人身体有恙,在家休养,然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书字赠人,此为善举,何乐而不为之?当时,一共写了三幅,此幅稍强一点,细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尚请同道正我。</p> <h3><font color="#010101">隶书王维诗一首33x50㎝(2014年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手记】2002年我添置了一套倪文东先生编著的篆、隶、楷、行四体章法共四本、其中《隶书章法》使我茅塞顿开。后来借此章法创作一幅隶书扇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曾刋于《中国钢笔书法》的"硬坛翰墨"栏目,其它作品亦有的入展或获奖。此幅王维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为了什么缘故而书,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横直早知道,闲时办着急时用,平时无的放失的日子也不少,若无其事地挥毫涂雅几笔,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回味一下,这样的情形也时常发生。</font></h3> <h3>行草古诗二首34x68㎝(2011年书)</h3><h3>【手记】这幅行草书古诗二首条屏,是在集中精力学习孙过庭《书谱》之后而书的。想放胆,但还不够大,想求快,又有些畏手畏脚,只顾求形,不知神在何处,所以,不太耐看。但是,写起来还是比较经意,首先是有所构思的,眼高手低,不得不承认有些操之过急,无论是从笔法,墨法、章法、风格、尚意诸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释文】。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h3> <p>小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3X100㎝(2012年书)</p><p>【手记】此横幅小楷《岳阳楼记》原载于《东方水墨》2012年第2期。这次创作改变了原先用白纸或仿古宣纸的思路,用的是4尺对开有色的洒金瓦当,结果四尺没有使完,写到哪里就算哪里,款题好后,按需要把剩余的部分裁下,成其现状。纸上瓦当印隐约可见,全作浑然一体,浅黄色为底,字为褚色,正文有行无列,大小参差,晋唐字形,确有几分雅古之意,细品,自觉韵味十足,风情蕴含。</p> <p>楷书宝剑梅花联34X68㎝(2005年书)</p><p>【手记】此幅作品的来历说来话长,2005年8月,为了生计,孑孓一身,南漂鹏城,寄住五弟家中半年,所以,此幅字的题款为深圳世界花园雅兰居。写此作时正值隆冬季节,而深圳暖冬较多,气候温和,宜人书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共十四字,几分钟就写完。这幅字典型唐楷颜体笔意,规整谨严,雍容大方,左右用小楷抄录题梅诗几首衬托中心主题,基本协调,看得体面。十年后翻出此作,睹物生情,感慨万千,心存快感,确有几分喜悦。</p> <h3>楷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35x80㎝(2014年书)</h3><h3>【手记】书写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最早是在1975年的春天,当时,作为知青下放到湖北大冶金牛乡,厂社挂钩知青点就设在林场中,受领导安排我在饭厅墙壁上悬笔书写毛泽东这首词,好不好不敢断定,不过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有点自傲。事隔40年,这期间抄录此词无数次,记得有一年曾获"橘子洲头"全国书法大赛的金奖。2014年再写,心里淡定静然,运笔自如,一气呵成,字字厚重、笔笔含蓄,时光不老,岁月如歌,再也不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之年华,更不可能是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年岁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何让残年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炽热发出晚霞一样的光彩才是我未来艺术人生的主题。</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隶书看剑读书联33x135㎝×2(2014年书)【手记】喜欢"看剑豪生胆、读书香到心"这副劝学联句,平时,用大字或小字试作较多,其中,2009年一幅六尺对开曾入选第十届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作品拍卖专场(沈阳)。本次入集的这幅字为四尺对开,字小豪气不足,以求平稳,笔意接近石门颂,也有些史晨碑的元素,反正,写自已的字,"杂"字难免。平生不太爱运动,所以,体会不出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书法的感受,更难读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然知凡书皆可读、读书暖人心之道理,入学三十年来,就是在这种认知态度下坚持读书写字,始终不渝。</span></p><p><br></p><p><br></p> <p>草书古诗七首四屏33x66㎝x4(2015年书)</p><p>【手记】我对草书的练习,过程比较简单,首先熟悉笔画、偏旁与部首,其次用笔,用墨,再次就是局临或通临,最后边临边创,从小字到大字,从一首诗到多首诗,从小幅度到大幅式,书法的各种形式如:条屏、横批、斗方、对联、扇面基本上都有尝试,此幅四屏也正是在试探中进行创作的。因为字多,屏多,不小心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要求自已格外注意,聚精会神,我的习惯是将写好的作品内容再复读一遍,包括千字文,古文长篇都是如此,一旦发现错误及时抢救,如果时间放长,错误不易发现,参加展赛只会落选,误了美事。【释文】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 举头惟见日,何处是长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h3>隶书书中笔下联17x64x2㎝(2014年书)【手记】"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阔"这劝学联句确实太好,喜欢录它读诵,但时间一长、读起来总觉有点别扭,尽管此联最初摘录于《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从诗联的格律来论,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如果读着"笔下天地宽"应该更为适宜,心里是这样琢磨的,而每每书写时又没有改过,还是习惯写成老样,这恐怕是"先入为主"的思想作怪,就像中国有的汉字,如"射"与"矮“二字开始就错,一错就让它错到底一样,未予纠正。</h3> <p>行书唐杜牧诗《山行》45x66㎝(2007年书)</p><p>【手记】杜牧诗《山行》硬笔行书曾在2003年"硬笔书法天地"网上拍成,有此前提,毛笔创作立信。这幅字2006年被《中国书法年鉴》评为金奖并入编。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自信又取决于兴趣,我对这首诗的书练最多,尤其到了中年步入老年,独爱枫树林中红叶,尽管风霜叠加,依然活力四射、光彩夺目。把心放下,把思绪展开,用情意去写,加上兴趣,不成也怪。其字用笔想变,然手力不足,想写好却不成好,想变强却强不起来。愧也!</p> <p class="ql-block">草书古诗十六首50x50㎝(2014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对于四尺对开斗方,草书创作较少,字势,字形、字风变化不大,用笔,结体接近孙过庭《书谱》,字的大小有错落,敛收有想法,整体协调,气色浑厚,可观可赏。此斗方为入选中国《音画时间》第二届盛典曲目。</p> <p class="ql-block">行书著书舞剑联40X66㎝(2009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此幅字之势在行体与隶体之间,我将其划归于行书范围。因为行书讲究用笔娴熟、笔画流畅,气血通贯,左右逢源。自我评价此幅字行书特征有点明显,细看略具一二。书写此幅劝学联句自勉,临池不辍,黎明即起,午夜方眠,长此以往,形成鄙人读书写字的习惯,的确是件好事。这幅字可算是"袖珍型"的书法小品,32K大小的普通白纸,用笔遒劲,墨涩韵浓,2008年曾仿此作参与北京《中国书法年鉴》活动获金奖并入编此集。</p> <h3>隶书自作诗一首34x55㎝(2005年书)</h3><h3>【手记】“胜迹名扬天下知,愚公帝祭古今传,先贤骚客诗千首,后仕文人赞不完"。此首自作诗五言绝句,用隶书写成条屏曾获中国名人书法墨迹大展优秀奖,2009年写成扇面(与此幅相同)见刋于《诗词报》。多年来我坚持用自作诗投展,中了几回,不过,向媒体用自作诗投稿,算是首次。《诗词报》选登来稿,一般不计稿酬,只赠样报,故这张图片源自样报。字的笔意与章法取清,用笔接近金冬心漆书,也有自已的楷字风格。</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隶书汉阳秦驿联33x136㎝(2016年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手记】隶书《石门颂》学习较早,2000年时在工作单位,通临过《石门颂碑联集搨》,起先并不知《石门颂》摩崖是汉隶之上品,用笔圆浑劲挺,体势纵逸多变,有“隶中草书”之誉。杨守敬评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康有为云:“《杨孟文碑》(即石门颂)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对于我初学而言,有点自不量力,临了一段时间后,总觉不理想,知道原委后,就放慢了步子,停停走走,写写歇歇,直到十几年过去,2016年集中时间与精力复习,这幅字就是在重温的过程中留下来书迹。"汉阳嘉残石,秦驿山遗文"为《石门颂碑联集搨》一书中五言联之一。</span></p> <p>楷书毛泽东词二首40x66㎝(2015年书)</p><p>【手记】说起来,又是毛泽东词二首,前首为《沁园春•长沙》,后首为《沁园春•雪》。这次书写,是有意识的想用楷书写两首,然后用行书作款识。正文有行无列共七行半,没有顾忌,写到哪里算哪里,反正题款再作修整。写完前首中间亦无留空,这样写随意性较强,心情放松,运笔自如,与平时抄写大字报相似。落款时用敬录毛泽东词两首,是对一代伟人的崇拜与仰慕,写完后感觉不太称心如意,用"汉平"二字草草收官,印章都没盖,放置一年多翻晒见光,滥竽充数,自问有愧也!</p> <h3>草书古诗一首33x33㎝(2015年书)</h3><h3>【手记】裸书斗方"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日,何处是长安"。正文三行半,共二十字,第一、第二两行共十字,第三行七字,后半行三字,大小错落,意在调合,行气贯通,文字清楚,用笔瘦劲,骨坚力挺,有些字构思奇巧,正欹相兼,整体简约、局部精究。有款识、未印,此作无意偶得、心生愉悦、书法之快突然,闲得之时果然。</h3> <h3>隶书观书为乐33X45㎝(2009年书)</h3><div>【手记】"观书为乐"这种志趣情怀的句子,尤喜。特录之以勉,配诗成品,其诗曰"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实际为宋翁森先生《四时读书乐》诗之春的前六句。后两句应为"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因为字幅有限,舍了后两句,对诗作者多有不敬,且给读者留下悬念</div> <h3>隶书锲而金石联33X56㎝(2012年书)</h3><h3>【手记】习隶从2000年开始加大了力度,主攻金冬心的漆书,其实,后来觉得漆书比一般汉隶还要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算是一点体会。其联字写得比较大方,势阔,有点金体影子。</h3> <h3>行书厚德载物33x69㎝(2015年书)</h3><div>【手记】‘’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载养万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然而,当今世人引用书写颇多,仅写四字,装裱嵌框,挂在身后头顶之上,以显己格,以律正人,有德的人写此应该,缺德的人写此却是为了修德,有情可原,无德的人兴许也写,倒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吾尚德,但不厚也,争取做一个品德高尚、大智若愚和上善若水之人。</div>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自篆墨汉瓦屋书斋33x138㎝(2004年书)</span></p><p>【手记】"墨汉瓦屋“曾是我在黄石书斋名,1994年建立直到2017年此房整体转让、时计二十三个年头、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曾赋小诗《别了,我的瓦屋》道別。全诗如下:说句心里话,我舍不得有一千个理由,无可奈何,还是将你转出了手。风风雨雨,大约伴我八千日,二十二个春秋。风来你挡,雨来你扛,炎热时晒的是你,寒冷时冻的是你,看着你一天天陈旧,我心疼痛,看着你一年年衰老,我心发愁。每当远离你而去暂别时,不想却步,每当返回到你的身边时,又无以言表,你虽无语,可向我表达了多少辛酸,你虽不动,可向我显现了不少活灵,有你我不曾挥毫自愉,有你我不曾洒泪痛吟;有你我不曾午夜试笔,有你我不曾黎明披星;有你我不曾听雷闻风,有你我不曾望江睹青;有你我不曾赏月观景,有你我不曾遣闲逸情。我不嫌弃你的身家,我不厌恶你的低贱;我很尊重你的庄重;我挺喜爱你的简雅;我尤欣赏你的独厚。别了,我的瓦屋,时光不再,记忆长留"……。 时过境迁、往事回首确有几分惬意、下面这段自白记录了二十二年来的人生"陋室若雨有漏墨,小院欲绿无闲时"观当今世上家藏万贯者比比皆是,修高楼别墅者亦大有人在,我家居石黄市西塞山脚公寓七楼,因家室寒微,用陈砖布瓦在其楼顶砌盖一屋,一来避雨遮风;二来修性养身、三可教书育人,乐哉!名曰"墨汉瓦屋",实为陋室,我的书斋,屋外庭院钵栽各种花草数十株,天天浇水润物遣时,非闲也。时光不老,翰墨留痕,此幅字的意义即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草书杜甫诗一首33x66㎝(2015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练习草书光顾埋头是不行的,要抬头看路,不能一条死胡同走到底,偶尔有点顿悟。尤其是在用笔上,自觉此幅字有所通变,见到功夫。【释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杜甫八阵图,乙未年冬汉平书之</p> <h3>榜书墨痴33x138㎝(2015年书)</h3><h3>【手记】"墨痴"条幅为四尺对开,共两字,也就是说每个字二尺见方,属榜书,对于榜书平时练习甚少,尤其是草书。写这两个字幸运一遍成功,徽纸,深圳"何氏笔莊"大提斗完成。书法讲求"精气神",2015年老汉正好年遇六十花甲,身体无恙,精神饱滿,一气呵成,秒杀分晓,好不痛快。</h3> <h3>隶书但爱不贪联32x130㎝x2(2016年书)</h3><h3>【手记】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事情都有底线,击穿底线就会犯规,甚至违法。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天。生活不能追求太完美,不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体验。几千年以来,奢与俭的矛盾是永恒的,有的人喜欢奢侈寄生于人,有的人勤俭创业自力更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写这幅字在于正己,勉励自我,自爱、自尊,自我完善自己,守住底线,在书法艺术上不断更新自己。</h3> <h3><font color="#010101">草书古诗六首45Ⅹ70(2014年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手记】草书草情,草书写心。写惯了有行无列,不习惯乱石铺路,这幅草书是一种尝试,着重讲求的是整体板块效果,字与字的呼应连带、行与行的顾盼避让,而笔画的精准,草法的规矩,墨色的浓淡,字的大小都有些忽视,增加了一些则锋,转笔,提按,伸缩这些方面的用笔,出现了笔画飞白,浓淡、虚实、粗细、长短诸方面的现象。用长锋兼毫,稀释之墨和普通宣纸整体效果难以调动,所以,作品中的字与字之间关系未出现大的矛盾冲突、更无墨的高潮和精彩的部分。多有平淡、清静、安分和守律的成分所在。</font>【释文】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日,何处是长安。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h3> <h3>隶书友人诗一首33X136㎝(2013年书)</h3><h3>【手记】友人赠我这首诗,"久别重逢在异乡,花开花落两茫茫。岁月如歌渐远逝,两鬓青丝染白霜。天移地动梦犹在,挥毫泼墨写篇章。路遥梦长无止境,一朝一夕不寻常"。特嘱书成横批,四尺内,不宜宽,楷、隶书皆可。遵旨,运笔两遍成品,小楷款识,记录缘故,甚慰,谊进情深,心中愉悦也!</h3> <h3>草书望远33x66㎝(2015年书)</h3><h3>【手记】长住深圳,回老家少了,偶有时节倍思亲,望远有两层含意,第一、思念亲人,远眺鄂东南,老母亲安否,其他亲人好吗?第二、书法艺术还在路上,走走望望,远方在呼唤,如何行进?唯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日写此二字留有小记,即:粉彩色宣瓦当,熊毫长锋,一得阁墨,早六点,天方亮,居高临下,几处灯火,城廓曦明,车流稀过,高铁架桥,笛声远闻,灯下散墨,寒气逼我,然一气呵成,以匡不逮,却亦快哉!是年大寒节气。</h3> <h3>草书林于人在联33x70㎝X2(2017年书)</h3><h3>【手记】2017年3月植树节期间,应深圳红珊珊艺术空间美术老师之邀,为该空间公众号宣传植树节书写诗联,故有其草书作:林于城中建,人在画中游"即兴自撰联。成人之美,心中愉悦,不亦乐乎!</h3> <h3>隶书古诗选抄55x55㎝(2014年书)</h3><h3>【手记】2013年我加入深圳书协,2014年市书协推荐入省会,需要两幅字。备好小楷、草书和隶书各一幅,拜见张钰明、罗永伟两位先生,其中,这幅字就是备稿的三件之一。他们看后说我的隶书不及小楷,于是,送去一楷一草两幅近作,却将其拿下。习隶多年主临《史晨碑》与《张迁碑》,脱帖习创,一时难以实破,而形成自已的风格则更不容易,此斗方接近史晨,墨性不够,过于乖板。写字不是书法,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在于雅俗、美丑、优劣、真假之分,此幅字原为斗方,秀了一下,变成圆形。</h3> <h3>行书艺无止境33x108㎝(2015年书)</h3><h3>【手记】报纸练习,已有多日,然以行草为主。这幅横批"艺无止境“则是这个期间练笔之作。因为报纸书写,是为草稿,正式展赛不收,出版集子不编,恕我贸然,美篇入刋,权作讨研之作为。</h3> <h3>隶书施畅春风32x130㎝(2017年书)</h3><h3>【手记】春天到了,大地复苏,万木争荣,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气好,阳光明媚,时节好,惠风和畅,心情好,精气神足,写字好!欣然涂鸦。把翰墨锁定,把心灵的翅膀打开,放飞自已的梦想,施畅春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寻求书法真谛一往情深。</h3> <h3>隶书读书阅世联句32×132㎝(2004年书)</h3><h3>【手记】2003年身居二线,在家养闲。书法这一业余爱好,将成为养家糊口的一点本事,以书养书,教学相长,黎明即起,午夜方眠,每天浇花养宠,读书写字,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情守"墨汉瓦屋",自以为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因此,写下这幅修身联句条屏,亦在情理之中。</h3><div><br></div><div><br></div> <p>创意忧乐之观34x130㎝(2013年书)</p><p>【手记】与古为徒,古人古文,前贤范公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实乃叹为观止,以古喻今,孰知当今书法世界的忧乐何在?厚古博今,古文篆籀,古色古韵,借古振古,以求高古。正文‘’忧乐之观"四字墨浓字正,醒目大方。又用笔方直,革古求新,题款小字隶书,清新亮丽,起有立主附宾之作用,一主一附,字形一大一小,笔画一粗一细,中间盖一行小形肖像印填补空白,使作品形式更加整体化,又层次分明,是为可观。创意忧乐之观。此作品入展2013年【深圳市第八届创意十二月——第四届创意书法展】</p> <h3>隶书宋岳飞《满江红》33x137㎝(2014年书)</h3><h3>【手记】此幅隶书竖条曾获千年宋词"第二届全国专题书法艺术展"宋词书艺百强提名奖",次年,又由《书法百家》组织编选大型典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法典藏》,编委会入选推荐词原文如下"宋词不论豪放婉约,主题皆皆关事。广东潘汉平此作,点画极富立体感与凝聚力,绾合之间,有思接千载之气,情真处尤见高怀,使人顿生抚今追昔之感。特此推荐入编"。编委会别具匠心,为了避免遗珠之憾,我受宠若惊,并非遂意,后因事误此,亦不觉有诲。</h3> <h3>隶书毛泽东词一首33x135㎝(2009年书)</h3><h3>【手记】2009年自隶书入选第二届全国隶书艺术大展之千人千邮展之后,书写隶书的兴趣有所增大,有时,一口气写上几幅,甚至更多。写此幅字时可谓漫不经心,信手涂拓,没有来由,权当练笔,打发时间,遣闲逸趣,故见东倒西歪,难成章也!</h3> <h3>隶书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3x138㎝(2015年书)</h3><h3>【手记】之所以把此幅《岳阳楼记》划归为隶书类,因为,从字面上整体来看隶书的成分居多。与此同时,还用小楷书写了一幅,其内容一样,材料一样,幅式大小完全相同,当时,是为应征深圳宝安书协举办的法治中国书法展而书的,两幅写好后,悬挂了三五天,看来看去,感觉仍然还是楷书胜算的机率较大(结果入展),于是,则把此幅隶书留存了下来。</h3> <h3>行篆四福字四组合33x33x4(2017年书)</h3><h3>【手记】2017年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大年,受黄石《磁湖》文艺主编石安邦先生之邀、写幅闹春送温暖,要求用大红宜纸,而我一时难找,新正初八开笔,就用白宣写下四个福字(见图),后来,未尾的一个福字见刊,石先生帮忙辑成红色。如今,网络科技发达先进,只要上传图片皆可见报,所以,如图所示的字迹均为原作拍摄并存藏。</h3> 行书十年今日联33x66㎝(2016年书)<h3>【手记】2017年春节回黄石过大年,如此算起,从2005年8月南漂鹏城算起,到2016年年底止,这十多年中,在黄石过十五成为唯一。大年三十"发財饭"必备,所以,忙进忙出采买年货,不亦乐乎,顺便又跑了一趟文具店,凑齐写字的工具,备好后玩玩手机,在美篇里撰写上传图文《丁酉散记——回老家过大年》,除夕依然是在"江泰墨居"度过。新正初几外出云南昆明旅游一趟又返黄,正月十五,心归家乡,看灯逛街,回到府后,兴致未尽,欣然命笔,书有此联,"十年元霄漂在外,今日春灯定在家",以尽闹春之欢,以录春盛之实。</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隶书自题【江泰墨居】书斋33X138㎝(2016年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手记】"江泰墨居"是本人现在黄石新居的书斋名,2015年装修建立,因近年来本人长住深圳,故年内至多清明和春节回黄两次。2017年春节期间回黄石过大年,小住"江泰墨居"近月,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才返深,当时,自撰"十年元霄漂于外,今日春灯定在家"的联句,并于正月二十三写下这一"江泰墨居“横批,因兴致上来,又作"江泰墨居"嵌名诗一首,即曰:江南港地云间楼,泰然屹伟数风流,墨洒春岸显文明,居安雅舍情自悠",事后微信讨教于黄石诗人李声高先生。李老师热情回复"江里奔腾浪托楼,泰然屹立傲风流,墨缘更人缘好,居室还同陋室幽"。这样一改,其诗显得高、大、上,更贴近生话,雅俗共赏。</span></p> <h3>行草古诗一首50x40㎝(2015年书)</h3><div>【手记】边角余料,扔了可惜,课字之后,手渐热乎,束管息墨,醮水一挥之,便生此作。这年兴头之余,试开"老汉墨店",遇上买家,用百五十银纳之,事隔几年,未存底图,今年六月故差小婿借之,方才圆篇。【释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iv> <h3>隶书古诗二首33X33㎝(2003年书)</h3><div>【手记】是年在黄石,集中精力习汉隶,主攻《史晨碑》,几个月下来,一共写了好几十幅小品,这幅亦在其中。此幅字后于2015年成为《书法百家•潘汉平书法欣赏》画册之封页。</div> <p>隶书对联 知足无欺联28x70㎝x2(2006年)</p><p>【手记】2006年6月,小女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次年7月,我仍在黄石闲休,练字不多,有些应酬,不得已而为之。邻居一女子(我的学生)欲嫁,向我索字,写毕后,有余墨,顺便写了这幅"知足常乐,无欺自安"的条幅,裱好。但是,因小女刚刚工作,尚未安居,一直将其品闲置于书架上,2017年6日,全家从布吉乔迁于龙华,居室宽敞,则便将其拿出挂于堂厅,以修家道,以纯家风,以正诸心,以示我意也!</p><p><br></p> <h3>楷书唐李白诗古风一首45x66㎝(2005年书)</h3><div>【手记】此幅楷书曾幸运获"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学习楷书三十余载,基本顺序先柳后欧再颜,学柳得骨力,学欧得间架,学颜得筋络,所以,作品中表现显得有点杂,牵强附会的东西多了,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这幅字每字6㎝见方,不是小楷,是中楷,楷书讲求规整端庄,厚实重稳,笔画精至,字具个性,这些本人做得还很不够,十年磨一剑,需要再努力。</div> <h3>隶书邮33x33㎝(2009年书)</h3><div>【手记】此幅"邮"字是人选第二届全国隶书艺术大展之千人千邮展的作品,由于,当时未留存原作的底图。所以,这幅字实质上为"克隆"品,是本人凭记忆,查字典仿制的。这次由中国集邮协会和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书法盛事,是世界集邮日一次营养丰富的大餐,凡是入展者都可获数枚崭新时令邮票和入藏证书。</div> <h3>隶书古诗两首45x130㎝(2009年书)</h3><div>【手记】2009年3月12日,中国国学研究会发来授奖辞,原文如下"潘汉平先生在本次国学文化大赛活动中,创作完成了以五岳“为主题的优秀书画作品,潘汉平先生凭藉艺术家对山水的独特情怀和独特认知,从用笔墨对五岳之山的描绘赞美,升华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作品遵章法、有神韵,从技法到风格达到内容和形式,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经活动组委会审定,特授予您"当代杰出山水情怀艺术家"荣誉称号,以示表彰、肯定与鼓励"。此幅作品书写的内容为唐代两大诗人李白、王维赞扬中岳嵩山的诗。</div> <h3>草书清恽南田题画诗句20x47㎝(2015年书)</h3><div>【手记】此幅字为我五弟新居乔迁开放式阳台所书。内容是清代恽南田题画诗句"烟树重遮望里迷,青山层叠路高低",我理解下句"路"字应作动词用,因为上联"望里迷"的"望"是动词,下联对应该一致,在这里"路"的意思相当于走,即走起来有高低,不然意思很难弄清。这幅草书过分注重笔画得失,而忽视了神韵,因此,势头不大,气血不畅,有生搬硬造之嫌。五弟看其字出自自家兄长之手,海涵纳之,并放大砌在墙画的右上角,后来,我作客他家与其字画合影留念,至今,记忆犹新。</div> <p class="ql-block">楷书心经45x66㎝(2009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最初见为明八大山人(朱耷)行书集,一时读不上口,也不明其意,之后,读了《佛教的起源》和《心经》注释相关书籍,加上游览参观西安法门寺,见到释迦摩尼的舍利子,逐渐地认知一些心经里的用词和术语。写起来也不那么生疏了,这幅字初次公开发表于2009年中国硬笔书法网【名家系列展厅】——潘汉平书法网络特展。</p> <h3>草书古诗三首33x138(2014年书)</h3><div>【手记】四尺对开横批,五言绝句三首,字迹,字形、字风变化不大,用笔,形式接近《书谱》,字的大小有错落,敛收有想法,整体有协调,色彩亮丽,可观可赏。释文: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去,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iv> <h3>草书古诗一首33X66㎝(2014年书)</h3><div>【手记】与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同时而作,仅在章法形式上有点变化,由竖条变为横幅,在创作中有点生疏,平均每行三个字,字的节奏不强,速度起不来,故难成为佳品。【释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div> <h3>隶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27x66㎝(2012年书)</h3><div>【手记】诗歌仅次于书法,我也喜欢,尤其是毛泽东的诗词。在中学时期基本上会背诵毛泽东公开发表的五十一首诗词,其中《沁园春•雪》却是滚瓜烂熟。后来,练习书法用楷书写这首词越来越多,用隶体书写也不少。这幅小品书于2012年的暮秋,冬天快要来了,中国的北方有的地方已经下起了大雪,正如毛泽东词中所言“千里冰封,万里雪飄"的景色一样,而移居南国鹏城五、六年的我,一直都没见到那种白雪皑皑的自然美景,脑存遐思,以书表心,隐隐之中却流露出几分思乡怀故之情。此幅字清静淡雅、厚实含蓄,自我感觉有一种风平浪静,悠悠自得的韵味。</div> <h3>草书墨狂34x68㎝(2003年书)</h3><div>【手记】严格地说,2003年本人还没有正式接触草书,把其字命名为草书实质上是一种诳语,极其幼稚与可笑。然而,当时本人是有想法的,做不了舞毫弄墨的真性狂人,做一个书法爱好者还是能行的。在情不自禁的情形下,从《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中找到几句笔墨情趣的用词,如"传神、写染、涂鸦、写真、墨痴"等,这些词都试写过,因不成功,未留底稿,而留下"墨狂",并非做到真正的翰墨狂人,说白了,书写一种梦想而已。</div> 行书李白诗古风一首22x75㎝(2005年书)<div>【手记】此幅条屏是湖北省第三届书法作品展入展作品,此图片是从该展《作品集》中拍摄的,所以,效果不是蛮好。这幅字主要讲求墨性、气息、节奏与韵味,与传统的行草大相径庭。一般行草借鉴"二王"与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居多,而其字却不相同,走的是个性之路,与古为徒,但不泥古,写出自己的书法意向。然而,如果撇开书法四要素(是每幅字必须具备的)去谈书法的本身那就成为无稽之谈,所以,这些问题还是留给读者去议论为好。</div> <h3>草书古诗选抄33x100(2013年书)</h3><div>【手记】这幅草书古诗选是在练习草书两年后的试笔,从点画、运笔、结体、章法、字风、韵味与前期创作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实破,感觉在字的线条上有点质的变化,即力度有所增强,在字的神态上有些飞跃。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有曰:"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些难得做到,但是,可以感悟,追求。本人此幅字基本达到笔力坚挺,气舒情畅,用笔娴熟,布局得力,独具个性风格之要求,如此描述可谓王婆买瓜,疑似不谦不慎之嫌耶!</div> 草书习字诀30X40㎝(2010年书<div>【手记】这幅字为临习《唐释怀素小草千字文》后热手之作,实为意临《唐释怀素论书帖》,因为使用的白色复印纸,用笔随意,自然轻松,无心理负担,草草落款收官。【释文】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复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一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其也。</div> <h3>创意 禅45X45㎝(2013年书)</h3><div>【手记】写这个禅字,时为深圳市举办第六届创意书法展而书,但未成功,结果落选。字品如样,不必赘述,说明一点,"禅"字下方红色横杠小字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div> <h3>隶书五言绝句33x135(2015年作)</h3><div>【手记】这首诗是笔者夜梦醒后偶作,</div><div>其诗曰:</div><div>天灰雨濛濛,</div><div>雷翁鸣无穷。</div><div>热流袭寒舍,</div><div>醒来梦已空。</div><div>作品左边小字题记为"乙未立秋,时值七月初一寅时,天公不作美,电闪雪鸣,大雨倾盆,天色灰暗,几处燈明。吾惯于此时起床课学,故记之于深圳百合星城吉墨斋"。是一场夜雨打破了我的美梦,其实,梦醒之后到底梦香时想的什么,总是难以描述清楚的。不然,何以谓之梦也!</div> <h3>行书玩味33x66㎝(2015年书)</h3><div>【手记】书法在玩耍之中,有情感志趣所在,在墨飞笔舞之时,有心追手摹跟进,玩艺悟道,心诚则灵,寻味尝鲜,卧薪藏胆。习书三十年一贯制,墨守陈规,放眼不开,放量不成,这两个字破了自家的清规戒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一口气写了“玩味“之类的情墨志趣用语,留藏二三幅,此幅属于其中之一。</div> <h3>小楷唐李白诗三首33x50㎝(2002年书)</h3><div>【手记】这是一幅较早的小楷,写得一丝不苟,有字格,仿魏晋,爽朗。用笔洗练,字迹干净,笔画含蓄,存此以较今,是进或是退,有些益处。</div> <h3>隶书唐刘禹锡《陋室铭》30x35㎝(2009年书)</h3><div>【手记】2009年自隶书入选第二届全国隶书艺术大展之千人千邮展之后,书写隶书的兴趣有所增大,有时,一口气写上几幅,甚至更多。写此幅字时可谓漫不经心,信手涂拓,没有来由,权当练笔,打发时间,遗闲逸趣,故见东倒西歪,难成章也!</div> <h3>小楷古诗三首29x47㎝(2016年书)</h3><div>【手记】2016年写这幅字,并非一次成功。书写时,全幅共五行大字,每首诗末尾注明作者姓名与诗的名称,然第三行左下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几个字没有接着写,但是,后面一首诗又顶头开笔了,当时一愣,不好!整个作品的内容安排出现问题啦!沒有及时收笔,继续把诗歌抄完,回头想办法补救,说起来笔者真是愚笨,竟然将未完成好的作品放了大好几天。后来从"辞源"的排版中受到启发,现在有的台历也是这样排版,如最后一排内容安排不完,就将剩下的字排在上面空隙处。按照这个办法补救一下,即成现在这个样子,看上去还是无伤大雅,勉强说得过去。</div> <h3>隶书古诗二首45x66㎝(2015年书)</h3><div>【手记】对于简书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添置书帖不少,接触面相对扩大,临习频率加快,量亦在增加。俗话说"梨子好吃,不去尝不知滋味",简书不去理会它,不去大胆试探亦不知其中奥妙。比如此幅作品诗两首,其一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二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首诗一共五十六个字,至少有一大半是不认识的。有了认识,想写好也不容易,这就是笔者的一点体会。</div> <p class="ql-block">隶书心经局部33X136㎝(2009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习隶多年,仍觉没有得法,没有好大进步,在临习中慢慢的意识到,远古的书法比近古或现代的东西更难认识与掌握。写不好隶书,也许是没有涉猎篆书之原因,也许是方法不当或选帖不适的原因,或者是认知不明或用工不到位的原因,总而言之,是自已本身的原因。写来写去,依然情形不容乐观。这幅隶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局部图),一改常态,有行无列,只有点滴简迹,感觉其字不够神气,笔力滑而不涩,缺少静穆古雅之味。不过,侥幸入选第二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展。</p> <h3>草书古诗一首33x66㎝(2014年书)</h3><div>【手记】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写草书了,心想手痒,又进了一批宣纸,试手试纸都在情理之中。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尤其最后一句,意思是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其诗教学用得多,报刋上见得多,读得熟烂,记得牢靠,所以,信手擒来,意在笔先,落笔成章,几分钟就可一挥而就,用的長管羊毫,三尺徽宣裁三,一得阅墨兑水。因一时无派场,故未及铃印,闲置至今。</div> <h3>草书古诗十一首34x68㎝(2011年书)</h3><div>【手记】我对草书的练习,过程比较简单,首先熟悉笔画、偏旁与部首,其次用笔,用墨,再次就是局临或通临,最后边临边创,从小字到大字,从一首诗到多首诗,从小幅度到大幅式,书法的各种形式如:条屏、横批、斗方、对联、扇面基本上都有尝试,此幅扇面也正是在试探中进行创作的。困为字小字多,扇面幅度大,不小心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要求自已格外注意,聚精会神,写完写成是有一定把握的,我的习惯是将写好的作品内容再复读一遍,包括千字文,古文长篇都是如此,一旦发现错误及时抢救,时间放长了,错误不易发现,如果参加参展赛只会落选,误了美事。【释文】:略。</div> <h3>行书古诗八首34x68㎝(2011年书)</h3><h3>【手记】这幅兼于行与草之间的古诗条屏,正是在集中精力学习孙过庭《书谱》之后而书。胆子不大,畏手畏脚,只顾求形,不知道神在那里。所以,难看,但是,写起来还是比较经意的,大字七行,小字一行半,首先是有所构思的,眼高手低,不得不承认有些操之过急,无论是从笔法,墨法、章法、风格、尚意诸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权当凑数,恕诸友见谅。</h3> <p class="ql-block">行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33x136㎝(2008年书)</p><p class="ql-block">【手记】十年前写了此幅条屏,五年前山东【中国书法网】推介【潘汉平书法艺术网】时,上传于"作品展示"栏目。其实,初衷不是为了这事,而仅仅只是作为练习品,一放几年,纸的层色泛旧,字也停留着过往。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在此,正文只写了上半阙,下半阙为小字题款,感觉对伟人有点不尊矣,</p> <h3>隶书王安石诗一首33x33㎝(2003年书)</h3><h3>【手记】这幅黑底白字隶书斗方,使用的是万年兰宣纸、白色国画颜料,追求的是知黑守白苍劲高古的古色古香的韵味。</h3> <h3>行书佛60x50㎝(2013年书)</h3><div>【手记】因读《佛教的起源》而后,感赋诗一首,即有:</div><div>七绝 写佛</div><div>庆幸结缘翰墨事,</div><div>有书散尽腑中忧。</div><div>行无禅意佛难驻,</div><div>笔少骨筋魂自丢。 </div><div><br></div> <h3>隶书中国硬笔书法在线30x130㎝(2003年书)</h3><div>【手记】2003年退养在家,初习上网、打字、拍照、发帖甚至更多,先后与"硬笔书法天地"和"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结缘,两个网站我都题过字,记得为"在线网"送此幅站名题字的同时,还有一幅"真情沟通、广结书缘"的条屏,可见该网站"书家题字",紧接着几年下来,在该网站先后举办"潘汉平书毛泽东诗词硬笔作品展"和"临帖展"等。一说15年即逝。往(网)事回首,记忆尤新,紧接着先后在"中国硬笔书法网"和"中国书画评论论坛"挂职,亦曾题贺,不在话下。</div> <h3>隶书劝学联句33x50㎝(2014年书)</h3><h3>【手记】"虽云智慧生灵府、更须功夫在笔端",此劝学联句原从杨再春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中摘录,用楷、行、隶体多次练写过,不过,用隶书取此章法还是首次。2002年我添置了一套倪文东先生编著的篆、隶、楷、行四体章法共四本、其中《隶书章法》使我茅塞顿开。后来借此章法创作一幅隶书扇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曾刋于《中国钢笔书法》的"硬坛翰墨"栏目,其它作品亦有的入展或获奖。此幅字是为了什么缘故而书,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横直早知道,闲时办着急时用,平时无的放失的日子也不少,漫不经心地挥毫涂雅几笔,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回味一下,这样的情形也时常发生。</h3> <h3>草书古诗选抄33x70(2013年书)</h3><div>【手记】这幅草书古诗选是在练习草书两年后的试笔,从点画、运笔、结体、章法、字风、韵味与前期创作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实破,感觉在字的线条上有点质的变化,即力度有所增强,在字的神态上有些飞跃。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序》,“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些难得做到,但是,可以感悟,追求。本人此幅字基本达到笔力坚挺,气舒情畅,用笔娴熟,布局得力,独具个性风格之要求,如此描述可谓王婆买瓜,疑似不谦不慎之嫌耶!【释文】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日,何处是长安。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iv> <h3>小楷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条屏33x100㎝(2009年书)</h3><div>【手记】2009年仲秋,返深圳之前我仍在湖北老家,书斋"墨汉瓦屋"是我学习写字寸步不离的"雅舍",许多入集的书法小品都是在此处创作的,此幅小楷上下两屏组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亦不例外。其实,这条屏起先并非如此,而是一个大扇面,当时是为了应征首届全国扇面展而书的,一共写成好几幅,结果没有入展。于是,后来,将其中一幅扇面裁剪成两屏,又拼成一个长屏,扇面也好,长屏亦罢,虽然形式变了,但字的本身是不可能变的,这个期间主要临习《王羲之的小楷习字帖》和《黄庭经》。</div> <h3>楷书《心经》50X50㎝(2004年书)</h3><h3>此幅字是在那年临习六朝写经(具体什么字帖一时记不清),几个月下来,总觉得一个"难"字,字有其形,而神气不足,既然是写经,干脆脱帖抄录《心经》得了,当时一口气写了好几幅,择其中稍强的一幅,裱过。俗话说的好,"有心栽花花不好",折腾许久,仍然发生掉字现象,好歹挂在客厅年余,来客说不喜欢此字的居多,所以说,做到雅俗共赏确实不易。</h3> <h3>行书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34X52㎝(2015年书)</h3><h3>【手记】习书三十年,行书作得少,偶尔试笔,也很寻常。范仲淹的文章喜读,除《岳阳楼记》之外,其次就是这篇《严先生祠堂记》。相对来说,用硬笔录得较多,毛笔抄得极少,因此,很难称好。对行书理论的学习,一知半解,曾读《明清书法论文选》,多了消化不好,写起来眼高手低,至畏牵丝、连带,上下呼应顾昐,加上笔画使转、结体嬗变,章法布局之类的环节问题,看图说话,笔者不宜多言。</h3> <h3>行书不忘初心30x50㎝(2017年书)</h3><div>【手记】写扇面一直手脚放不开,何况行草写之甚少。"不忘初心"这个词一时成为世传热语,对人对己对事皆为适合,大家都在写,所以,不妨也试试手气,感觉良好,游刃而余,一气呵成,未计工拙。</div><h3><br></h3> <h3>草书归真传神33X66㎝x2(2016年书)</h3><h3>【手记】草书少字书写比多字更难,因为字大易走神走形,执管功力不强,不活,字会变态、变样。四字分两屏,屏屏组合,也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相对独立,以免雷同;第二、用笔一致,变有依据;第三、相对牵扯,左右呼应;第四、虚实相兼、墨色和谐、第五、风格相同、韵味十足。但是,说的总比唱的好听,理想和憧景总比现实伟大、祟高、壮观一些,真正做到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思想完美统一其实比走蜀道还要艰难。</h3><h3><br></h3><h3><br></h3><h3><br></h3><h3> 吉墨斋辑于2018年6月17日</h3> <h3>楷书毛泽东词一首138x34㎝(1994年书)</h3><h3>【手记】此幅字入展1994年湖北省首届新人书法作品展,也是笔者代表作之一。标志作者书法走入正道,时年39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