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保定,传说中的尧帝故乡 ,有着30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浓郁北方风情的保定古街巷象一条条涓涓溪流,把那一代代人勤劳奋斗的故事,缓缓地流进人们心田。</h1> <h1> 每当我看到这些古老街巷的画面,总有一种依恋的感觉。街巷两边的房屋、临街的大门洞、满街飘过的槐花香味,总是那么蔼然可亲、拨动心弦。</h1> <h1> 温馨的街巷,是人们和睦相处的家园。</h1><h1> 清真寺街,位于古城东南隅,街中有清真寺而得名。清真寺有西寺、东寺、女寺,以西寺规模最大。清真西寺建于明代万历44年,我国古建筑风格,灰砖简瓦,气势壮观。清真寺四周逐渐形成回族居住区里,习武摔跤盛行,涌现了众多武术摔跤高手。不远处的白运章包子铺、真素斋糕点、白兰斋羊杂罩火烧,生意兴隆,名声遐迩。</h1> <h1> 四棵槐,地处城东北城部扑朔迷离的胡同群中,长400米,基本呈长方形街块。四周有前平嘉胡同、王家楼、公德胡同、胡家井和扁豆胡同等五条小巷环通。此街中间原是个蓄雨水的池塘,因有四棵明代高大粗壮的古槐而得名。这里和享誉保定的槐茂酱园有着割舍不开的渊缘。</h1><h1> 相传酱园开业于清康熙十年(1671)。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太后谒西陵在保定驻跸,品尝槐茂酱菜赐名"太平菜",名声大噪。光绪三十一年,槐茂酱园扩大经营,在四棵槐盖起作坊,生意更加红火,成为"保定三宝"中的"一宝"。</h1> <h1> 悠长的街巷,是人们社会交往的缩影。</h1><h1> 古城西北部的半亩园街,因西街上张宅后院一个半亩地大的花园而得名。半亩园街北侧有门洞五个,最大的是安徽会馆。光绪年间,因有安徽籍大员任直隶总督,此处会馆同乡联谊聚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h1> <h1> 王字街,地处南大街中段东侧,南北走向,街长320米。《清苑县志》记载,此街曾为元、明、清朝四个王姓进士居住而得名。该街有湖北都督王占元开办的乾义面粉公司营业处、山东会馆、秦汉青宅、保通烟行、马氏宅等大宅院。1997年旧城改造中,除保留原乾义面粉公司营业处大院外,其余全部拆除,建起裕华园小区。</h1><h1> 窄窄的巷子,如今成了宽阔街道。路边居民楼与小店交杂,显得密集紧凑。楼里、墙外、路旁都有很多绿植,与五颜六色的店铺灯箱搭配起来,显得干净整洁,形成很美的居住环境。</h1> <h1> 幽雅的街巷,给人们淡泊宁静的空间。</h1><h1> 延寿寺街位于古城西北隅,街长半里。街名源于街中一座延寿寺。街中段直隶总督署直辖督标五营右营守备署衙门,于民国八年改建为省立女子师范附属第一小学,后更名延寿寺小学,文革时改为向阳小学。延寿寺小学教室为旧衙门厅堂,宽畅明亮,庭院槐树参天,青砖铺地,教学环境优越。60年代,我在延寿寺小学上学,延寿寺街上留下了儿时欢快的脚步和笑声。</h1><h1> 现在,街巷路两边都是绿荫大树,社区花园绿意盎然,阳光洒在草坪上,充满勃勃生机。</h1><h1> 巷里的山东会馆(山左会馆),创立于清嘉庆14年,民国初期吴佩孚捐资重建。山东会馆旁边有吴佩孚故居,房基高出街面一米多,院周环以条石为基,磨砖对缝的高墙,临街大门高耸台阶之上,门旁的抱鼓石雕刻精细。延寿寺街宅院都有独特的建筑格局,有讲不完的故事。</h1><h1> 不长的小巷,集庙、衙门、学校、会馆、大宅院之于一身。可惜这些宅院在1997年旧城改造时拆除,代之高楼林立的双彩小区。</h1> <h1> 通衢的街巷,饱含人们对知识的追求。</h1><h1> 穿行楼,正名"应奎楼"。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是一座建在四周有堞口台城上双檐、八角、四面开门、八面设窗的亭楼。台城城基四面各有一拱券门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扩路拆除。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h1> <h1> 闲暇的街巷,是人们怡静心逸的港湾。</h1><h1> 胜利胡同,地处城中南,曲折形南北走向。清代以前北端是水坑,南部是清苑县署和县捕厅。民国初年从两署之间开出此巷。旧称县署胡同,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胜利胡同。此巷最大院落是北端31号,是一个二层小楼,气势雄伟、构建华丽。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李英儒曾在这里居住。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参议室入驻,后改为民居,1993年定为市级重点民居保护院。</h1><h1> 在这里,那些时代见证物不仅被完好保留,还与新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你在灰旧掉色的墙面下,一边探索市场新的玩意儿,一边可闻见旧时光的味道。</h1> <h1> 兴华路,地处古城南部,东西走向。明清以前曾驻清苑县衙署,民国初年命名为旧县街,解放后改成兴华路。清河道署位于兴华路西段路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四年裁撤大名道,设置清河道署后移驻保定府,其官员为主管水利的正四品,辖保定、正定二府及数县。民国初,此官署由北洋军第二师长王占元购为私产,改建成公馆。解放后,由河北省供销社、河北省档案馆驻入。</h1><h1> 人们喜欢这里,不止是因为那些小巷小店,而是它在融入创新与个性的同时,它还能保留那份独特的时光痕迹。那些接地气的小餐馆和便利店,让这里时时散发出悠闲的气息,耳边回荡的店铺里阵阵音乐和笑声。</h1> <h1> 轱辘把胡同,地处城内中南部,路长百余米。因胡同中央有一段长约5米的转弯处,整条胡同俯瞰酷似过去水井打水时摇动的辘轳把,称之为"辘轳把胡同"。胡同内多大院,原保定糕点名店福兰斋经理郝锡九宅院就在这里。</h1><h1> 街边的小吃店有更亲切随和的味道。路人在这儿吃饭,店里播放着俄罗斯世界杯比赛实况,用完餐,眼睛盯着屏幕,也舍不得离开。</h1> <h1> 一条条古街巷,带人走进"三山不显、四水不流"的保定,走进古城人平凡宁静的生活。岁月的痕迹,时光的流逝,令人心动,唏嘘不已,好在它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h1> <h1> 后记:保定俗语"三山不显、四水不流",当地人说法不一。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三山不显"指小梁山胡同、泰山行宫、廒山胡同。 "四水不流"指城内秀水胡同、单井胡同、双井胡同和井儿胡同。</h1> <h1> (谨向本文图片作者王亚楠致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