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一个古道热肠的人!

走出冬季

<h3>南街,多少年来在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的穆斯林群众都有乐施好善淳朴善良的传承,他们看似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生活却不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h3> <h3>今天,就向你们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可能这些事迹对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习以为常,不值一提,对比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劳模来说,也是不足为道的。但是,这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时时处处发生在南街各族群众中的闪光点之一,它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h3> <h3>一段时期以来,在拍照许多南街穆斯林的葬礼时,有一个身影总是无意中闯入镜头中来,从抬埋体到入土安葬,都有他忙前忙后,当我把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又刻意躲避,这个人就是马杰。</h3><h3>马杰,一个朴朴实实的中年人,憨厚的笑容,仿佛是大写的善良!</h3> <h3>有多少次,总是看到马杰站在请起埋体匣最前面位置。</h3> <h3>如果,出埋体前不见马杰,总有人会问:马杰呢?</h3> <h3>每次出埋体,好像马杰理应站在这个位置。</h3> <h3>请埋体入匣。</h3> <h3>出埋体</h3> <h3>上车,去坟地。</h3> <h3>亡人入土后,盖上水泥板还是找马杰!</h3> <h3>没有见过他不耐烦的时候……</h3> <h3>每次都是细心盖好顶盖,不留缝隙,令人放心。</h3> <h3>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出于古道热肠,都是出于一个穆斯林善良的本能!</h3> <h3>看多了马杰的任劳任怨,忍不住赞叹:马杰,真是好样的!</h3> <h3>马上,周围人都点头称是,还有人转过头来说,这都不算什么,马杰多少年来悉心照顾他的残疾人老伯……</h3> <h3>还有人说,马杰的事儿(咱不说事迹俩字,省得给马杰增添压力)都上了街道宣传栏了!</h3> <h3>街道宣传栏挂在中街胡同里,是以马杰的闺女口吻写的,确实挺感人!一句话,好品行!</h3><h3>(眼神不好的人可以点击一下图片,放大了就看清楚内容了!)</h3> <h3>我有几次想给马杰照个正脸,马杰都躲了!只有从宣传栏上拍照吧!</h3><h3>不得不说,拍照上马杰表现得一点也不大方,南街人谁不认识你啊?你个秃脑袋瓜!</h3> <h3>其乐融融的家庭,令人称羡!</h3> <h3>这么古道热肠的人,肯定是代代相传,当然,也有媳妇的功劳!孩子也错不了!给个大写的赞👍!</h3> <h3><font color="#010101">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伊斯兰教义的基本要求,伊斯兰教与儒教都提倡孝顺父母。</font></h3> <h3>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伯,多少年如一日。老伯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床。马杰每天都要伺候老伯的吃喝拉撒睡,抱起放下,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我敢说,如果没有这个侄子,还有其他亲人这般悉心照料,就没有老伯这么的红光满面,不会有今天!</h3> <h3>昨天在清真寺无意中提起马杰,女乡老毛立英说,有一次我骑车回家把手机放到前面车筐里了(这心得有多大啊!),不小心颠簸掉出去了,也不知道丢在哪儿了,等我发现手机丢了就立刻返回去沿路寻找,找一路也没找到,只能懊恼的回家了。刚到家门口,街坊在等着我,说,你是不是把手机丢了?我说是啊!街坊说,是不是这个?我一看正是我的手机。咦?我还没到家,手机都到家了?</h3><h3>街坊说,是马杰(还是他家里的?毛立英表述不清楚,或许我耳朵有毛病?是马杰还是马杰媳妇捡到的都无所谓,因为一个人的善良不是孤立的,那是一家人的善良)在北二条胡同捡到了,给送来了。</h3> <h3>这条胡同是北二条,马杰的家就在这里。</h3> <h3>其他我就不用说啥了,大家看看照片吧!感受一下马杰的热忱!</h3> <h3>伊斯兰教认为,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是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古兰经》上说,“我从大地上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上复活”!</h3><h3>穆斯林归真,对亡人家属来说,是经历一次生死离别的痛苦过程。听到有人归真的消息,穆斯林群众要赶往亡人家中,劝慰亡人家属要在主的道路上忍耐和坚强。</h3><h3>搭送亡人到坟地是每个穆斯林应尽的义务。</h3><h3>所以,穆斯林听到有人归真的消息而置身家中不去送埋体是不对的,是不近情理的表现,也是有违教义的行为。</h3> <h3>南街穆斯林群众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马杰这样的古道热肠的人,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也是胡同文化的传承,更是伊斯兰教劝人为善的中心思想体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