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路(上)……

天马行空

<h3>1949年初爸妈结婚,郎才女貌。在那个年代婚礼虽然谈不上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但还算是很隆重的。站在前面的两个小姑娘就是牵纱童。</h3> <h3>我母亲(王玉清)年轻时的照片。母亲生于1920年农历2月26,母亲从小就爱干净爱打扮爱美。个头不高小巧玲珑,五官很精致,樱桃小嘴但很有轮角,眼睛有神。</h3> <h3>这张照片太珍贵了,也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张外公外婆的照片(文化大革命时候都烧光了),其中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是小姨填房的),小孩是我的舅舅。听母亲说继外婆重男轻女,喜欢她的哥哥,不喜欢她,这可能就是照片中没有我母亲的原因吧!但母亲说外公喜欢她。外公常说,男娃女娃都一样。</h3> <h3><font color="#010101">父亲(郑景柏)家景也比较好。我们祖籍是四川开江人。爷爷在奉节县老家置办了不少的房产和田地。听说爷爷很善良对人很好,对租户和佃农从不苛求,解放后,爷爷没有被批斗过。爷爷也娶了三房,父亲是大房生的。父亲同父异母的两个妹妹都在奉节县老家。可不幸的是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我都没有见到过,连照片都没有看到过(文化大革命时都烧光了)。我都不知道爷爷奶奶长的是什么样子。父亲是解放前的大学生,毕业于上海法学院万县市分院(法律系)。但性格不好,刚愎自用,脾气大。</font></h3> <h3>我舅舅(王亚奇),是一个帅哥。不但长的一表人才,而且为人亲和,温文尔雅,也很有文彩。听说当年高考,同时有五所大学录取了他,最终他进了四川大学(化学系)。成了开县开中校(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他的化学教得一级棒,但文化大革命时受到了冲击,受迫害十多年,1978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时才平反昭雪。这是他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帅吧!</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我外公(王守一)。今天才从千里之外开县老家二表哥那里传过来,实属不易。外公年轻时跟随刘伯承从军,当时四川军阀混战,刘伯承任团长,我外公王守一任下面一个营的营长,十多年后,在一次战役失利后,部队打散了,与刘伯承失去了联系。外公就在成都市郊三瓦窑置办了一个砖瓦厂,开始经商啦!并在成都市春熙路附近又安了一个家,娶了第三房。后来染上了鸦片败了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也是风流倜傥,潇潇洒洒的一个。他个子很高,在那个时候在四川他身高有178CM,而且很壮实。他爱好很多,喜欢打网球🎾,篮球🏀,羽毛球。他是原单位篮球队的中锋。他法学院毕业后去了四川省云阳县法院做过书记员,解放后在奉节县法院,公安局也都工作过,最后是在奉节县人民银行工作。在六十年代初期,受冲击被划成了黑五类。从此我们家就受牵连背黑锅遭打击。父亲于2014年在成都去世。享年91岁。2015年清明节合葬在母亲身边。</font></h3> <h3>年轻时的舅舅仪表堂堂,谦谦君子一个。舅舅生于1916年10月11日。从小喜欢读书,爱学习勤思考,做什么事情总能举一反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学霸。他做事很有原则,为人也很谦和。但在那个年代还是被划为黑五类,因此离开了开县中学,离开了他非常钟爱的五尺讲台。1978平反后开县中学请他回校教学,他坚决拒绝了,却被开县城关中学请去教书啦!这也是我1979年中考完了转学到开县没有去开中校读书的原因。我直接去了开县城关中学读高一。</h3> <h3>这是我舅舅舅妈的结婚照。听妈妈说,舅妈(莫渊明)与她是同学,关系非常好,舅妈年轻时长的也漂亮,舅舅也很帅,我母亲就给他们牵线搭桥,促成了一对鸳鸯。舅妈非常爱舅舅,当舅舅读大三时,家境败落,无力供给读书时,舅妈就辍学(也在读大学)到处打工挣钱供舅舅完成学业。舅妈(莫渊明)生了两个儿子,大的表哥叫王行开,小的表哥叫王行渝。后来因病去世。</h3> <h3>前排左手边是我舅妈(莫渊明),右手边是我母亲,后排是我舅舅。</h3> <h3>这是我舅舅和舅妈(何祖元)的合影像。舅妈何祖元也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大的表姐叫王丽芳,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工作,护理部主任,现已退休。小的表哥叫王跃飞,在开县农业局工作,正科长。</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舅舅家全家福。第一排: 王霑(王行渝儿子),王端谅(王行开女儿),唐棣(王丽芳女儿),王云霞(王跃飞女儿)第二排: 易维香(王行开爱人),何祖元(舅妈),王亚奇(舅舅),曾莲业(王行俞爱人)第三排: 唐建勇(王丽芳爱人),王跃飞(小表哥),王行渝(二表哥),王行开(大表哥),王丽芳(表姐),朱建明(王跃飞爱人)</font></h3> <h3>瞧这一家子,好幸福的一家人。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间隔了八年才有我。听哥哥们讲父亲最喜欢我姐姐,小时候很宠她。当时父亲在法院工作,母亲在学校教务处工作,家境尚好。</h3> <h3>这是我和母亲姐姐的合影。看,一脸的不高兴,不知道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我1963年出生,64年父亲受迫害就离开了我们。接下来就是文化大革命,社会秩序很乱。母亲怕我们受影响,就给我们买来了象棋,跳棋,扑克牌等等娱乐工具,供我们在家玩耍,不让出门。</h3> <h3>我的母亲是一个不畏强权,敢作敢当的人,是一个吃苦耐劳,有情有义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工作认认真真的人。在我儿时的时候,母亲总是给我买肉包子吃,而自己吃红薯。我很想念我的母亲,每次想着想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和品质。</h3> <h3>苦难岁月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在我一岁的时候,父亲被一场政治运动划成了黑五类,到宜宾修铁路劳动教养去了。在那个一人得志鸡犬升天的年月里,我们家成了坏分子家庭,亲戚远离我们,朋友疏远我们。可怜的母亲用瘦小的身体,单薄的力量带着五个孩子,独自支撑起家庭。白天上班,下班做饭,晚上还要给孩子们缝补洗衣,听邻居们讲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钟才休息。而且早晨上班还要去江边挑一担水到单位(那个时候小县城家里没有自来水管,单位要求每个人都要下河挑水到单位)。后来我妈老了,公司的同事还在跟她开玩笑,说:当时看到你挑水的样子很好笑,个头小,身体不稳两边摇。这是真实的故事。</h3> <h3>这张照片是我们五兄妹跟母亲的合影。我妈生我时都43岁了,父亲又不在身边,我从小就是我妈的小尾巴,走哪里都带上我。妈妈最喜欢我,我也最爱妈妈。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一天早上吃面条🍜,母亲去菜场买菜回来,忘了买小葱,父亲就不高兴发脾气(父亲吃面很讲究,非要在碗里洒些小葱,说是香),我看到母亲满脸的委屈和不快,就问母亲为什么?当我知道原因后,马上说我跑步去买,这样等面煮好时能赶的上。母亲要给我零钱,我说不用,我身上有两分钱。通过这件事,母亲说我很懂事。</h3> <h3>我母亲从一个大小姐转变成老妈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都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每逢过年过节,母亲就带着我们在家卤牛肉,做米花米叶子,炸明糖果,腌腊肉,炸酥肉,做各种泡菜等等,我们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别人家差。我跟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回家探亲,她都非常高兴。我总是牵着妈妈的手到广场散步,楼下遛弯。她爱打麻将,我们后人就陪她玩牌,或者她就把她的好朋友叫到家里打牌,我就亲自下厨给她们整一大桌菜,让她们玩开心。母亲特别好客,这一点我跟母亲一样。</h3> <h3>看,这张照片,我站在妈妈旁边。这是母亲单位奉节县糖业烟酒公司的同事们在三八妇女节时照的相片。我母亲在公司下属的酱油厂做仓库保管员,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最美好最难忘也是最幸福的童年时期。每当工人们休闲时,我就扮演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给叔叔阿姨们表演,我胆子大不怯场。工人们都喜欢我。</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照片是母亲带我和大哥去宜宾探望父亲时在那里照的。我旁边的小妹妹是父亲同事的小孩。在我心中虽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她仍然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像我们家这种情况的有很多,许多女的承受不起这副重担,抛家弃子,离家出走。而我母亲则是紧紧地把我们庇护在她那单薄的羽翼下,默默地忍受一切。让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家,谢谢母亲!我母亲于2012年去世,享年93岁。2013年在万州沱口公墓下葬。母亲愿您好好安息吧!</font></h3>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大哥(郑飞跃)的合影。大哥是1949年11月出生的,比我大13岁。我大哥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听姐姐说大哥的数学作业老师都不用改,是示范本。乒乓球更是厉害,曾获得过奉节县南岸四个中学的冠军。可不幸的是,由于父亲受迫害,孩子受牵连,大哥读不了高中。15岁初中毕业就下乡当了知青。并且一干就是九年啊!这九年中有八次被公社推荐返城工作,一次是参加高考上了红榜,但都因家庭的原因和被别人打击报复,从红榜上刷了下来。九年的知青生活,无数次的精神摧残,对大哥的打击实在太大了,精神差点崩溃啦!那一年四川阿坝来奉节招划木工,边远山区,条件非常艰苦,都是体力活,父母问大哥愿意去吗?大哥说只要能跳出农村,去哪里都行。父母四处托人找关系,终于搞成了。这样我大哥就去了阿坝州马尔康当划木工人。大哥来信说,那里都是深山老林,古树参天,七八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一颗树,最大的树要十一人才能围上。条件异常艰苦,蚊叮虫咬,生活条件很差。由于大哥初中学习时基础很扎实,在马尔康红光林业局子弟校招教师的考试中,被子弟校高分录取啦。当时许多高中生都没有他考的好。后来他就在马尔康局子弟小学教书了。1979底年父亲平反。母亲退休姐姐接班工作后,她参加了与县委领导组织的到农村搞中心工作,在那里认识了马清保(县紀委组织部书记),通过他才把大哥大嫂一并调回老家奉节县。并调入在父亲单位银行工作。马清保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他给我们家帮了很多忙。谢谢您马大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大哥在无望中学吹笛子,用音乐来缓解压力,排除烦恼。大哥非常聪明,也很有毅力,只要有空都在吹笛子,清晨,中午,晚上只要大哥回城在家,都能听到笛声。邻居街坊和我般般大的伙伴(李南等人)都对我说,我是听着你大哥的竹笛声长大的,隔壁家王炳心开玩笑说,周末懒觉都没得睡,都被你大哥的笛声吵醒了。我哥就是这样自学成才,从哆来咪开始到现在各个业余乐团争相要他的竹笛专家。听一个从部队文工团退休的专家说,这个吹笛子的水平达到了专业水准。现在他在成都市一个老年乐团担任首席竹笛表演者。他的乒乓球也打的非常好,六十来岁时在奉节县参加无年龄差别的比赛中获得第六名。</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大哥在马尔康认识了小他十岁的大嫂李春华(四川江油市人,当年随父母全家下放到马尔康),他们于1978年在马尔康红光林业局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哥大嫂是1983年10月一起从马尔康调回奉节县,大哥被安排进入了父亲单位工商银行,后来在银行保卫科当科长,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责任心强多次被评为奉节县银行系统先进和万州专区省银行系统先进。大嫂安排在罐头厂上班。大哥于2003年内退,2010年正式退休。现随儿子生活在成都市。</font></h3> <h3>这是大哥快乐的三口之家。是在奉节老县城家工商银行宿舍楼的合影照。说到大哥就不得不提一提前大嫂李春华。她聪明能干,活泼开朗,会烧一手好菜,对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好,对老人也很孝敬。是一个知道感恩,有情有义之人。母亲很喜欢她,说她嘴有一张手有一双,能说会道。后来因家庭矛盾与大哥分手了。但她仍一如既往地对大哥对我父母对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好。她在成都另安新家,也给她儿子郑长青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单位。她对她爱人张和生以及他们家人也很好。她的孝顺和善良得到了我们家人的首肯。也与我们家人成了好姊妹。无论是我父母或者是我们去成都,她都热情接待,并要去她家住,说多少年不见要好好热闹一下。对我父母更是照顾有加。她对我非常好,说我很懂事,比她的亲弟弟还亲。</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的大侄子郑长青。他于1997年底参军去了辽宁锦州沈阳军区40军。侄子长青当兵前后判若两人。不爱学习,不思进取,贪玩好耍。我探亲回家,给他辅导数学,告诉了他正确的解题方法,结果他还要求我帮他写在作业本上。真把我气死了。太懒啦!经过两年部队生活的锻炼,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生活自立自强,工作积极主动,待人接物有礼有节。1998年我把他调到武汉金口489仓库。有一段笑话,他刚从锦州到我家时,7点不到就起床了,被子叠的如四方块一样,四轮上线,俯卧撑轻轻松松五六十个,站军姿,踢正步样样标准。他幺婶说,青青把衣服换下我给你洗洗,不,我自己洗。真勤快呀,扫地抹屋样样都抢着干。幺婶十分羡慕。部队(特别是野战部队)真是一个大熔炉呀!后来去了仓库工作不到半年,再来我家时,就换了一个模样。不过连队的领导对我说,长青军人素质不错,各个科目都很好,每次有重要任务时都点名他上。1999年长青就复原回家了。现在是公司项目部经理,管理全国好几个省的业务。厉害了我的侄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今年我大哥年近70岁,在成都市自家吹笛子的相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1981参军一扫郑家二十年的阴霾晦气,迎来了光明的曙光。光荣之家的门联政府一挂就是三十多年。直到我退休为止。我和大哥是家里两个穿制服的人,也是家里两个共产党员。</font></h3> <h3>这是我大哥和现任大嫂(李素荃)在成都市桃花园的合影。大嫂李素荃人很热情很善良,对大哥非常关心,我们都很尊敬她。</h3> <h3>这是我们在万州姐姐家中玩时的合影,大哥是摄影师。左起: 张和生,李春华,郑迎辉,李素荃和我。</h3> <h3>这是我和姐姐(郑迎辉)的合影照。姐姐是1953年7月出生的,比我大10岁。初中毕业后成了我们家第二个下乡的人。耕田插秧,教书宣传样样都行。她跟大哥的命运一样考试上红榜,推荐工作都被刷下,当了五年的知青,前途一片渺茫。在一次劳动中,山上滚下一个大石头从她身上撵过,骨盆骨折。再也不能去农村干活了。只有接母亲的班回城工作了。</h3> <h3>接班去了县糖酒公司门市部工作,也就是站柜台。我上下学都要经过她工作的地方。翻看他们的留言簿,每天都有很多她的表扬信,都是跟我这般大的女孩写的。还有很多人专门去看她,她的容貌和气质一下子在县城里传开了。给她取了一个外号---赛西城(我们家住在西城区)郑美人。当时在县城里很有名,许多人都说她比当时大红大紫的刘晓庆还要漂亮些。她也会拉二胡,常常带着她的姐妹们到我们家来玩。后来公司改革她去烟草公司,在那里年年都是先进。</h3> <h3>她是我们家最聪明的,反应快,脑子灵,手脚麻利,曾经在糖果厂包糖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也是我们家的智多星,她考虑事情周到全面,心底也很善良。我们家的孩子都对父母非常好,很孝顺。尤其是大哥,姐姐和我。姐姐是1998年内退,2013年正是退休。现在住在万州。</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的四哥(郑运熹)。1955年生,比我大八岁。在家里有两个知青的情况下,自愿下乡,农活不好好干,专门调皮捣蛋。让爸妈很是操心。后来去了县酒厂工作。现在已退休,生活在奉节。我还有一个哥(郑运宏)。1951年生,排序老二,我叫二哥。不爱学习,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在外面学木工,老实善良,一根筋。但他的家具做的很好。后来也去了妈妈单位,由于不善言辞,家里成分不好,常常受外人欺负,又不会自我排解,三十多岁就自寻短见走了。我可怜的二哥,善良的二哥,你是当时家中补给的主力,每月将全部的工资都交给父母,补贴家里。你没有等我工作来报答你(我当时正在军校学习),你就走了…………,我经常给你和父母烧纸钱,愿你好好安息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的姐夫哥(李明义)。1950年生,万县市人,是万县市港务局有名的帅哥,仪表堂堂。天资聪慧,记忆力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华夏五千年历史他倒背如流。家庭成分也不好,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接班进了港务局工作。一腔热血得不到重用,后来就不思进取了。贪玩好赌不顾家,哥们义气重,朋友很多,不追名逐利,乐善好施,很有三国宋江的味道。他的饭菜做的很好吃,尤其是椒麻牛肉,粉蒸肉和烧鱼块。姐夫很孝顺,对我父母很好,照顾老人时都是他下厨做饭。他大智如愚,心胸宽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font></h3> <h3>这是姐姐姐夫在奉节老县城家港务站宿舍的合影。他们是1979年结婚成家的。</h3> <h3>上图是我的外侄女李文娟。</h3><h3>下图是我的三个侄儿侄女。郑长青,李文娟和最小的郑长庚。</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68年随着父亲劳教期满回家,我快乐的童年一去不复还了。精神上的打击,生活上的艰辛使他爆操专横的脾气越发膨胀,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出手打人,哥哥姐姐都下乡了,我就成了他的下饭菜。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就会挨骂,被煽耳光,我十岁左右就开始扫地洗碗,洗衣做饭。他的眼睛让我感到恐惧,比老鼠见到猫还可怕。父亲打我们下手很凶,一个巴掌下来,脸上手掌印要留几天。他不分轻重,手里拿着什么就用什么打人,扁担,刀背,拳头我们都挨过,听大哥讲还将二哥四哥五花大绑吊在屋梁上打。邻居王霆叔叔说他是军阀作风。我们家除了姐姐不怕他,我们都怕他。在生活上他非常自私,做了荤菜只顾自己吃,我们小孩多吃一点,他就瞪着眼睛说,你们以后有的是吃的。他的口头禅是: 肉管三天,汤管七,啃了骨头管二十一,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说你们多啃骨头,营养可以管二十一天,少吃肉,让他老人家多吃。全然不管我们的营养是否跟得上身体的发育。我学习看书的电灯由40瓦给换成了25瓦,说是要节约用电。有几次因学校有活动放学回家晚了一点,他就把厨房门锁上,不让我吃饭。母亲看着我也无能为力。我就跑到二哥做木工的地方去,二哥立马带我去买馒头给我吃,还有一次是邻居家王炳中的母亲(雷世清)看不过去了,就拉我到她家吃饭。艰难的岁月让我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感恩。在学校我一直都是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喜欢的学生,是班上的文体骨干,唱歌跳舞是我的强项。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总在班上前两名。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毕业,几乎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红小兵等光荣称号,只是毕业的最后一学期没有获得奖状,那是因为我的家庭出生不好,被校方领导取消了。有一次数学没有考好只得了89分,回到家里就被他爆打一顿,屁股都打肿了,隔壁陈天登叔叔过来劝说方才止住,他说如果期末不考100分不准回家。真不巧,也真可怜,终期数学考试因为少写一个单位符号,被扣了一分。我拿着99分的试卷不敢回家,在宿舍大门外呆到天都快黑了,旁边家杨叔叔问我,小郑天都黑了你怎么不回家啊?我说数学没有考100分不敢回家,父亲要打我。杨叔叔说走,我带你回家,他对我父亲说,不就差一分吗?我家小孩数学都没有考及格过,那我不要打死他呀?后来白卷英雄张铁生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成为时代标语,我真想去教育局控告他,但是不敢。我太怕他了,我见到他双腿都发抖。在家经常挨打受气,在外也常常受欺负。我就这样在他的淫威下生活,我想过离家出走,我真希望有人把我拐走。小小的年龄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我不想提起童年,这是我最痛苦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我小学的毕业照。我的家住在原奉节县大西门(西城区)煤建宿舍,一个大院里住着几个单位的职工,有三十多户人家。工农路小学是我的母校,刘琼瑶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我们心里的指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一次劳动课,送肥到周边的农村,回来的路上,一位挑大粪的农民大哥不小心将大粪水洒落在我身上,又脏又臭,心里很是窝火,农民大哥连声说对不起,我也不好说什么,就自认倒霉的回走,可是一路上同学们都在嘲笑我,用怪异的眼神盯着我,用难听的语言笑话我,心里很难受。第二天,就在第二天班主任刘琼瑶老师知道这件事情后,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对我提出了表扬,对嘲笑我的同学进行了批评。老师的表扬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表扬,更是心灵的鸡汤,她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明辩了对错,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宽容。那天我心里从来没有过的开心,心情倍爽。永远记住了那一天。刘老师谢谢您!</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证书和1981年应征入伍的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76年9月进入奉节县中学读初中,陈学华是我们5班的班主任教语文,张华老师教数学。六十年代是全国的生育高峰,我所住的宿舍就是集中体现,62年---66年出生的孩子就有近三十个,我们的宿舍很热闹,但父亲不让我与男孩子玩,容易扯皮打架,引起家庭矛盾,只能与女孩子玩,女生玩的东西我都会,于是我就有了“假女娃子”的称呼了。家庭成分不好,在家胆战心惊的我,在外同样受欺负遭冷眼。有同学在黑板上写着,郑✘✘是黑五类狗崽子滚出去。上课铃声响了,我才跟着老师进教室。狗逼急了要跳墙,我也不只是一味地忍让,逼急了就跟他们打架。上初二上学期,一天晚上去发电厂澡堂洗澡时,被严重烫伤,双腿双手的部分皮肤都脱落了,大哥的好朋友刁帮助及爱人拿来三床棉被盖在我身上,我还发冷,妈妈看了直流泪,我安慰她说,我不痛你别哭。父亲在医院里照顾了我两周,没有对我发脾气,这是我记忆里我最感谢他的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我1979年初中毕业时的合影。学校也在改革中求发展。到了初三年级,学校从十个班中选出了二个重点班,五班六班为重点班。我顺利进入了六班,张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劳动课。全校学生去长江边挑沙子到学校,支援学校建设。我挑了满满的一担子,吃力的走着,走一段路休息一下,衬衣都湿透了。一路上看到许多同学都只挑了象征性的一点点,腰都不弯,有说有笑,十分轻松。我心里在想是不是自个太傻了?怎么没有他们聪明呀?以后也学贼点别这么老实,反正老师也不知道。第二天上课,张华老师公布了班上所有人沙子的过磅重量。大部分人只有几斤,我和少数几位同学上了三十多斤。老师严肃的批评了他们,对我们少数几人更是提出了表扬。其实劳动挑沙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以前没有哪个老师像张华老师这么认真较劲。张老师教会了我,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事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要偷奸耍滑,敷衍了事。谢谢张华老师! 您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1979年8月舅舅和二表哥第一次来我家照的合影。(这时大哥还在马尔康没有回来)</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起: 舅舅,母亲,父亲。第二排左起: 二哥,四哥,二表哥。第三排左起: 我,姐姐,姐夫。</p> <p class="ql-block">1979年下半年,我初中毕业,原本在奉节中学读高中,当时我分在高一七班(一,三,五,七四个班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李新明是班主任(他爱人张华就是我初三六班的班主任)。这年的暑期,我舅舅和二表哥从开县第一次来到我们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母亲在我们面前从没有提到过她有亲戚),姐姐飞也似的跑过来告诉我,舅舅来啦!当时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舅舅刚平反就来我家看望妈妈。当时他已经在开县城关中学教高中化学。当得知奉节县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多时,就说开县的升学率高,建议我去开县读书。那年,我没有去高一七班报道,而是直接转学去了开县城关中学。同去的还有表姐(马国平)(她是我大娘的女儿)。</p> <h3>这是1980年2月我在开县城关中学读书时,母亲来看我跟舅舅一家人和周大秀(表姨)一家人的合影。第一排左起: 王端谅(王行开女儿),周大秀外孙女。第二排左起: 廖良森,舅舅,母亲,周大秀,舅妈。第三排左起: 我,廖叔云(周大秀的儿子),马国平(表姐),易维香(王行开爱人)。第四排左起: 王行渝,王跃飞,王行开。</h3> <h3>这是在开县城关中学读书时与班上几个同学的合影。前排: 刘治国,韦先凯。后排: 我,这个记不住了。</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1981年高中毕业照。这一年我们中学取得了历届最好的成绩,文科11人,理科30人,共有四十多人考上了大学。我们三班作为全校的尖子班绝大部分都上线了,上重点大学的都出自三班。我读高二时又从开县转回奉节中学了。因为开县城关中学的教师队伍出现矛盾,不安心教学。父亲又把我转回奉节读书。开县城关中学的教学水平不高,就相当于奉节城关中学的水平,我当时的中考成绩比同级的同学高出很多,老师们也只能按照大部分同学的情况教学,书本上带星号*的内容都不教,由于我的基础比他们好,总是考全年级第一名。我以平均93分的成绩转入奉中高二三班(转学进班本来是要进行考试的,根据成绩决定进什么班学习,我听说那年就我一人转入奉节中学,以前的老师对我也很熟悉了解,觉得我以前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没有对我进行测试)</font>。当年奉中又搞了一个火箭班,把全校最好的理科学生转入三班,并辅以最强的老师队伍。进入三班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几乎要崩溃,没有一门及格,数学最差只有9分。妈呀?这些题目我都没有见过,完全不会做。当时我又无脸降级,只有硬着头皮学习,不懂就向同学们请教,平时自己加倍的学。成绩有所好转,但还是班上最差的一个。估计校领导也没有想到我的成绩这么差,同班同学陈健(当年是我们年级的学霸,初中三年我们都在一个班上,我的成绩一直以来也很不错)问我,一年不见你成绩为何掉了那么多啊?我羞愧地说,很多东西没有学过。高考结束,我考上了中专(奉节师范学校),没有去读。就与余国平,徐建明,管延庆相邀去当兵了。</h3> <h3>这是大哥大嫂从马尔康回家探亲时的合影。</h3><h3>第一排左起: 二嫂杨传凤,母亲,外侄女李文娟,父亲。第二排左起: 二哥,我,原大嫂李春华,姐姐。第三排左起: 姐夫,大哥,四哥。</h3> <h3>生活中不能忘记的人---黄斌。转学回奉中进入三班后,由于跟他们差距太大,听不太懂,跟不上进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我经常去问黄斌,他总是耐心的仔细的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甚至我在部队里遇到难题找他时,他都给我一一解答。三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变化太大,我一直没有联系到他,听说去国外了。愿他事业有成! 身体健康!</h3> <h3>这是当兵走之前去奉节白帝城玩时的合影。徐建明,余国平和我。如果问我没有考上大学有什么遗憾的话?我想应该是天意难违,顺其自然吧。我回奉中读高二期间,碰到原初三六班的同学任中伟,他是高一七班的。他告诉我一件事情: 原本高一七班加你正好五十人,你转学了,就四十九人,这年也有人从外地转学到我们班的,可没有学习多长时间就因病死了。班上一直保持四十九人,第二年你又转学回来了。你的命真大。不知是真是假? 果真如此那就是天意。说明我通过转学逃过一劫。幸哉幸哉!</h3> <h3>我们宿舍有三个人参军,郭云强与我们的合影。前排左起: 我和张奎。后排左起: 郭云强和司后春。</h3> <h3>当兵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当兵让我离开了家乡,终于逃离了那双可怕的眼睛,就像逃出鸟笼的小鸟,呼吸着新鲜空气,自由的翱翔。我们新兵训练是在河南灵宝榆林弹药库。寒冷的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第一次来到这里真不适应,我们许多战友的手都冻的红了又肿,肿了又烂,我们用冰水洗脸刷牙,洗衣洗袜。每天出早操(不能戴手套),队列训练,跑步,投弹,射击一样不少。一向做事认真的我经常受到班长的表扬,我班的队列训练总是让我做示范。射击也很优秀。班长对我很好!</h3> <h3>后排战友费南与我和新兵班长的合影。在新兵连我和费南的关系最好。经常在一起,无话不说。我们班长是河南固始人,话不多,为人实在。新兵连的生活不好,这里以面食为主,我们很不习惯。每天只有午餐才能吃到大米饭,我们就死劲吃,撑个饱。早,晚餐就凑合吃点。可班长经常半夜从炊事班找他的老乡搞来一些肉煮了吃,他常常把我从梦中叫醒,跟他一起吃肉。我非常感谢我的班长。</h3> <h3>1981年底新兵训练结束,我们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马上就要打散分配到各个连队去了。临走时,新兵连连长,指导员及班长与全体奉节新兵合影留念。</h3> <h3>新兵训练结束,我和谢中平,陈期奎,邓龙刚分到郑州三十三分部白沙农场。半年后我被调到教导大队炊事班,当时驻在郑州市黄河路。我又与吴少平,赵选兵在一起。我们的任务是后勤保障---做饭。生火,切菜,发面,蒸饭,炒菜,喂猪样样都轮流来做,队领导夸我说,要论厨艺选班长,郑运祥应该是(这是说笑,班长都十多年兵龄了,我还是新兵呢)。也就是在这里,老乡吴少平把猪喂死了两天都不知道。轮到我喂时,我经常打扫猪圈,给猪冲澡,喂新鲜的食料。猪长的又白又肥。为此队领导给我年终嘉奖一次。</h3> <h3>这是1982年在郑州二七纪念馆前照的相片。</h3> <h3>我当兵走了,但只要有战友探亲回家,我总要买些烟酒糖果的托他们给父母带回去。父母的生日也从来没有忘记过,都要给他们寄三十元钱。当知道大哥一家人调回奉节县老家了,心里非常高兴。后来听说大哥大嫂从父母家分出来住了,生活有些困难,我立马找战友东拼西凑借来三十元钱,给大哥寄过去啦!当时,我们当兵一月也只有十一二元钱的薪水。姐姐眼睛青光眼去万州看病住院,我也借钱三十元给姐姐汇去。当听说二哥自寻短见在医院抢救,我回家给二哥打水洗脸擦身,回军校不久就去世了,也给二哥家寄去三十元钱。我平时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烟喝酒,消费不多,过上几个月就可以还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困难。反正在部队吃穿不愁,生活无忧,心情很愉快。</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同年入伍的好战友谢中平。我们都住在西城区,我上下学都要从他家门前路过。我们很有缘,从新兵到中牟白沙农场再到923确山油料库,总在一起。在油料库我们接触很多,无话不说,他幽默风趣,敢作敢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胆大心细,为人实在,很讲义气,不按常理出牌,有时也很调皮捣蛋。我海纳百川,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读军校走了,我们书信往来最多,他转业回家之后,还经常给我寄牛肉干。每次回家我们都要相聚在一起。谢谢了我的好兄弟!祝你一生平安!健康幸福!</font></h3> <h3>这是我自参军以来第一次探亲回家,也是我考上军校后的第一次回家时与好伙伴郭云强的合影。这次回家父母很高兴,父亲给我买了一部照相机。这是他给我最大的奖励。</h3> <h3>这是当年探亲回家后,我们1981底入伍的在奉节县的战友聚会合影留念。介绍一下。</h3><h3>从左至右前排:王继承,郑运祥,郭明贵,李安平,左斌,邹伟,陈期奎。</h3><h3>中间:陈建华,费南,胡德建,苏春林,徐建明,李少平,刘利华。</h3><h3>后排:余国平,孔庆,司厚春,扬业平,张奎,蒋玉芳,邱成建,余海,安奎,马林,龙世和,刘学勇。</h3> <h3>这是李春满处长请我们几个四川老乡吃饭,也是给我送行。非常感谢李处长! 生活中我处处遇到贵人相助,真是我的福气啊!生活中有您们才更精彩。介绍一下。前排是李处长的三个小孩。第二排左起: 嫂子(处长爱人),刘凯,艾松安,袁作文。后排左起: 李处长,我,谢中平。</h3> <h3>当兵后第一次探亲回家,全家人合影留念。前排是: 母亲和父亲。后排左起: 周良秀(四嫂),四哥,我,姐夫,姐姐。1982年中旬,教导队从郑州迁移到信阳市,我在信阳陆军765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疝气手术)。1983年初又被调到确山油料库,与谢中平,刘凯,袁作文和艾松安在一起。我在基层警卫连,站岗,训练,生产劳动是主要任务。军体拳和跳木马训练,排长总是让我站在前排,第一个跳木马作示范,要求大家像我一样。我的技巧可以,臂力差,力量项目差些。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差点上不了军校。听同班战友说,他们站岗时经常不在岗上,把枪藏起来到处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每次都老老实实的站岗,从不离开岗亭。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啊?说明一下,我们油料库背靠大山,有四个岗亭,一号门,二号门各一个,再一个是流动哨位,另一个在山上。有一次连队集合去场部机关看电影走了。当时我站岗,岗亭就在队部附近。那晚正好有乒乓球世界杯比赛,中国队是夺标大热门。好想看球赛,于是,我想到了他们讲的办法,把枪藏起来,自个溜到队部看球赛,可没有多久就被查岗的两位班长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我。当年参加部队高考整个油料库二十多人考试,就我一人考上。十多年后听谢中平说,因为站岗的事差点去不了军校,是我们的老乡李春满(仓库管理处处长),连队指导员王献成说情做工作。再者,以前每年仓库都有战士考上军校,今年只有我一个人,刷掉了就没有人啦,仓库的面子也挂不住。还有,平时我的表现确实也不错,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断送别人的前程。这件事我当时都不知道,只知道我临去军校报道的头天晚上,班长还让我去山上站最后一班岗,估计是专门考验我吧!我二话没说,就去站岗了,经受住了考验。就这样,第二天我乘火车去军校了。</h3> <h3><font color="#010101">人生第二个转折---考上军校。1983年7月我考上了平顶山市武汉军区军医学校。</font></h3> <h3>这是1985年我们学员四队举办的元旦晚会。我和同班战友徐晓舟在晚会上表演节目。</h3> <h3>1985年5月我们队举办的婵声诗会表演赛,我在表演赛上获得朗诵一等奖。</h3> <h3>这是1984年我和好战友好同学好老乡顾彪在平顶山军医学校的合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在军校读书时我们形影不离,走街串巷都在一起。顾彪是重庆市人,不但智商高,情商也高,生活情趣更高,他热爱生活,对人真诚,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顾彪长相俊朗,身高近180CM,是我们队的帅哥。现已转业。三十多年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h3> <h3>这是我军校战友顾彪。大帅哥一个。</h3> <h3>1985年7月我们军校学员毕业合影。我们学员队队长陈江海是四川万州人,对我们几个老乡都很关照。毕业临走时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并告诉我,本来我是找人把你分配到湖北省军区的,但今天上午公布时发生了变化,肯定有人把你调换啦。天啦!陈队长在默默地帮我,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在此,衷心的谢谢陈队长!</h3> <h3>1985年全军大调整,武汉军区被撤销,军区大院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基地指挥部。同我一起被分配到基地指挥部驻沉湖基地卫生队的有,卢丽娟,黄丽莎两名军校护士,还有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的丁国友,彭雄才两名军医。这是我们卫生队全体人员的合影照。</h3> <h3>沉湖基地位于汉江边上,汉川与沔阳交界处,是部队大垦荒开辟出来的生产基地。生产大米,办有养猪场,养鱼场,盐蛋皮蛋板鸭加工厂。但周边环境很差,生活条件很苦,我们卫生队就更不用说了。有句歌谣是这样唱的,三个蚊子一碟菜,三只老鼠一麻袋,河里的蚂蟥当腰带。分到这里来的人十有八九都不安心,都会想方设法调走。干部子女好走,一句话的事,有关系有门路的也好走,就是我们既没有背景又没有关系门路的,要调走就难上加难啦!</h3> <h3>这是军民双方参演人员的合影。刚到卫生队时,我还是很上进的,从书店买来了日语教材,每天跟着磁带学日语。可是,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因为卫生队经常停电,没办法学习。后来就带着大家白天打球,晚上打牌。我的房间就是大家的娱乐场所。在沉湖卫生队我们打红心❤5,即红心❤5最大,用比牌(就是自身主,两个红心❤5,四个王和8个序号主)决定以打什么为主,谁手里的比牌多谁就可以决定打什么主。每天晚上我们把赢的钱集中起来,第二天上午买菜,我下厨给大家打打牙祭。大家玩的也很开心,其乐融融。</h3> <h3>这是与我一起分到沉湖基地卫生队的第一军医大学毕业的丁国友医生。我们关系密切,患难与共,在卫生队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丁医生为人谦和,真诚,做事认真,可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后来调到南昌市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在麻醉科当主任。在此祝他万事如意!健康快乐!</h3> <h3>刚到卫生队的时候,有的战友以泪洗脸,情绪十分低落。而我一个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树苗根本没有感到苦,我积极主动的工作,修理X光机,打扫环境卫生,组织大家参加体育活动。卫生队文体活动器材奇缺,我向雷队长建议购买点活动器材,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稳定不安定情绪,队领导不予睬纳。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我就发动学员和队里的工作人员自愿捐款,一人一元钱,这样凑了五六十元吧。我就亲自去武汉买回了排球,排球网,羽毛球网和拍子(那个时候便宜)。在武汉商场购买东西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几十年了没有给同事们说起,今天在这里讲一讲。我揣着集资的钱和战友们托我买东西的钱,可能有百把块钱吧,在武汉市3路电车上被小偷摸走了,车上人多很多,自己没有发现。所以才发生了在商场选好东西之后找不着钱包那尴尬的一幕。这件事老乡李国安知道,因为我和他一起去的。怎么办?怎么办?钱丢了事小,下月发薪水时可以补上,可东西买不回去,怎么给集资的战友们交代啊?是大事啊。当时心里很着急,李国安告诉我,去找通信站老乡王金平借钱。就这样我才一五一十的把战友们委托代买的物品和活动器材带回来了。第二个月发了薪水就把钱还给了老乡王金平。</h3> <h3><font color="#010101">活动器材买回来了,我就亲自画出羽毛球场地和排球场地,组织大家学打排球,学打羽毛球。我们的排球全胜友邻单位汽车队。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1986年五四青年节还与地方沉湖卫生院合作举办了卫生队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文艺联欢会。当时来观看的人很多,把我们的饭堂围得水泄不通。这下子我在沉湖基地出了名,场部机关点名要我和黄丽莎去机关组织一场军事知识比赛。我们卫生队的刘安兴战友获得第一名(当然得助于我的帮忙指点)。就在这一年的下旬,我同时收到两个通知,一个是沉湖基地要成立军乐队要我参加,一个是去武汉解放军第161医院放射科进修的申请批准了。新上任的苏林忠队长建议我以自己的专业为重,到武汉学习去。</font></h3> <h3>这是1987年我与老乡李国安,潘国安在武汉东湖梨园的合影。1987年上半年我在卫生队光荣入党了,不久就去汉口解放军161医院放射科进修了。我的第一次恋爱也是这个时候开始的。87年春节回家探亲,经别人介绍认识了在银行工作的王✘,不但人长的漂亮,气质也很好,个子跟我一般高,她父母很喜欢我。那一年为了给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在医院进修期间,请了几个会弹吉他🎸的也在医院放射科实习的朋友给伴奏我唱歌,录制成磁带寄回去。她的反应很淡然。1988年初夏她和她母亲来武汉玩,科室陈主任很重视,将医院几个同事住的房间腾出来给她母女两住。战友老乡李国安,王金平非常给力,也送来了被褥和军毯。她妈妈很高兴主动地跟我一起打扫房间卫生了,汗流浃背忙完了,也没见她帮个忙,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在我们家都是后人忙前忙后,让老人多休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呢?)。更让我感到失望的是周末去武汉归元寺玩。我到处忙着买票,张罗东西,临到中餐时,又四处找饭馆,菜还没有上齐,她就自个盛饭吃了,我说怎么没先给你妈盛饭呢?她说我们家自己吃饭自己盛(现在想来可能是每家的习惯不一样吧!是我多心了)。我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心里很难受,后来我就跟她提出了分手。第二天当我看到她很沮丧,无精打采时我的心又软了,又跟她和好了。表示再接触看看。(这一切她母亲不知道,她们返回时,她母亲还专门买了一个床单送我,我很感谢她母亲)。回家之后很长时间也没有给我来一封信。我就自己设定了一个时间,若到时还没有收到来信,我们就分手。果然,在我设定的时间没有来信,于是我就主动的给她写了一封分手信。信寄出的第三天就收到了她的来信。但事情已到了这个分上我们就分手啦!当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觉得自己当时也不会谈恋爱,也没有想想别人的处境,真心的替她想一想,这样做会给她带来的伤害有多大呀!我真有点后悔,对不起她。更对不起她父母。望他们能原谅。我想说的是恋爱无对错,只是心灵的感应。这段感情我一直没有对别人说起,今天第一次。我只想说,都是我的错,少不更事,只想自己的感受而忘了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我愿她生活的 幸福快乐!</h3> <h3>这是1987年下半年的一个周末,我们在汉口的几个战友踩单车去武昌东湖梨园玩时,在梨园大门口的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 王金平,李大勇,李国安,我,袁柱清。1988年8月我进修学习年满结束,本该回卫生队的,但此时我经过袁柱清认识了基指门诊部杨苏豫医生,当时杨医生一人身兼两职,她还兼管放射工作。杨医生又把我举荐给了门诊部戚玉才主任,经过几天的考察,戚主任让我暂时留下来帮助工作。这样我耍了一个小聪明,没有回沉湖卫生队,而是带着组织关系到基指门诊部报道了。</h3> <h3>在门诊部,工作上我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生活上严格要求,与同事们友好相处。业余时间办黑板报,组织各项比赛,积极参加门诊部文体活动。得到大家一直好评。这一年1988年我被授予中尉军衔,是门诊部唯一一位身穿军装的军人(门诊部都是文职干部,不穿军装,当时我的关系在沉湖基地,所以我授衔了)。这个时候门诊部也开始对外搞体检创收。我经常穿军装与郑玉惠出去联系体检单位。郑技师最喜欢我跟她出去搞外联,说我聪明,眼里有活,会给她打掩护,人也很随和。</h3> <h3>在门诊部帮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至今没人知道的一件事情。一个周末,我向值班的杨护士借来自行车去武汉商都买了一对哑铃。在回来骑行到解放大道原星星商场处,回头看没有过往车辆,就横穿马路想过到解放公园永清路这边时,一辆黑色轿车从背后超速飞驰而来,直接撞到我自行车上,司机立刻打方向盘,黑色轿车在马路上画了一个90度印迹,开到解放公园路边停住了。我当时被撞飞了,从两米多高摔下来,屁股重重落地,自行车撞坏了。路上行人看到这一幕都吓坏了,我躺在地上只听道很多人在喊,别让司机跑了,把车围起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好生感动啊!我躺在地上先用手摸一摸头,嗯!没有出血,头脑也很清醒,再活动一下四肢,都活动自如,没有出血,手臂有一些软组织擦伤,自己慢慢地准备爬起来时,又听道有人再说,小伙子别动,赶快去医院检查检查。我自己是学医的,知道该怎么做。我慢慢的爬起来,只感到屁股很疼痛,腰部还好。若骨盆有骨折的话,自己是站不起来的。这时侯,肇事司机等人跑过来搀扶,我一看是军人,车牌又是基指机关的,就对他说我是门诊部的,不用去医院了,你们赶快去把自行车修好,在下午5点钟之前送到机关门诊部交给杨护士,别影响杨护士下班回家。他就开车把我送回来了。我当时没有正式调过来,不想因为这件事对我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我的调动。第二天我忍住痛一瘸一瘸地去上班,别人问我,我就说是自己不小心摔伤了。就这样至今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我真是命大呀!当时马路上的车子不多,中间也没有栏杆,若发生在今天,第一辆车没有撞伤你,第二,第三辆车也会撞伤你。真是幸哉啊!</h3> <h3>经过长达一年的考察,终于在1989年8月调到基指机关门诊部来了。你知道有多难吗?让我娓娓道来。在门诊部从主任到工作人员都喜欢我,各方面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首肯。戚主任多次与沉湖基地领导商量我的调动事宜,但都因那里缺人才而不放行。为了给沉湖基地卫生队培养放射人才,首先,戚主任以基指门诊部的名义向上级组织要了一个学影像的专科毕业生,想用他来换我,可是,该同志太聪明了,他自个去沉湖基地卫生队看了一下,档案都没有交,马上就回武汉了,找人托关系,坚决不去卫生队。这一招失败了。戚主任又想办法,让卫生队派人到武汉解放军161医院放射科来进修学习,门诊部给提供住宿的地方。这样卫生队学护理专业的张春国改行来进修学习放射。可还没有学完,他就随他父亲张七星(沉湖基地高级农艺师,长春人)一同调到吉林长春啦!当时沉湖基地领导王连山与戚主任都住在上滑坡宿舍的,常常见面。戚主任又让他派人来学习,这样又陆陆续续派了两个自愿兵到161医院放射科学习。若不是戚主任这么决定的要我,留下我,我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普通干部是绝对调不到基指机关门诊部来的。这是我天大的福气呀!戚主任就是我的大恩人,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然,还有很多同事,战友,朋友都帮忙找关系说好话,在此一并感谢!</h3> <h3>调到基指机关门诊部是我人生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转折。来到门诊部顿时感觉气象万新,机关的待遇简直太好啦!大米,鸡鸭鱼肉,盐蛋皮蛋,蔬菜水果食用油什么都发,过年时,花房还要给每人发一盆花。各种演出电影票也发,游泳证都给你办好。哇!简直幸福死了。跟卫生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在卫生队,而且我们还就住在综合加工厂旁边,一年到头,不发一个咸鸭蛋,不发一粒米,什么都没有。难怪留不住人的。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真没有错。</h3><h3><br></h3> <h3>这是基指机关游泳池,盛夏我就在这里游泳🏊消暑。这是一个露天的标准游泳池,每年机关都要在这里举办游泳比赛。平时也对外开放,我们是凭游泳证免费入场。</h3> <h3>调到门诊部的当年年底,戚主任就派我和张福炎医生去陕西西安学习助行器。一种辅助偏瘫病人行走的仪器。这是我和张医生在西安大雁塔前的合影。利用到西安学习的机会,我和张医生首先去参观了第四军医大学,他们的教学楼很有意思,从空中往下看就是一架展翅欲飞的飞机。后来去游玩了兵马俑,骊山华清池,西安事变兵谏亭(也就是蒋介石在一个巨大的石缝里藏身的地方),还参观了蒋介石关押,杀害杨虎城地方,真是惨不忍睹呀!</h3> <h3>这是1990年父母来武汉玩时,我们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合影。自从我军校毕业以后,父母几乎每年都要到我工作的地方来玩,短则一个月,长则2-3个月。沉湖卫生队去过,武汉161医院进修学习时来过,在基指机关门诊部工作时也来过,我都是让出房子,到工作的机房睡觉。你们若认为父母来肯定是帮我洗衣做饭的话,那就错了。父亲到我这里就说,运祥,我们是来疗养的。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们是来旅游的,不要有什么指望。总之,我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买菜,做饭,洗衣,刷碗都是我的事,就像以前我在家读书时一样。孝敬父母,照顾老人是每个做儿女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说的。说实在的,他们每次来,我都非常高兴,虽然是单身一人,也总是在他们到时来就把鸡汤炜上,鱼肉都准备好了。但是有一次父亲把我给气死了。在门诊部工作时,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去夜校学习(成人自修大学),临到快考试了,他们来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们。那段时间,为了准备考试,我每天晚上看书都要到零晨1点钟,没有睡过一次懒觉。周六全部考完了,心想明天是周日,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可第二天早上8点不到,父亲气呼呼地走到我休息的地方,用拳头👊锤门,大声吼道: 你还不起床去食堂买饭呀,要把老子饿死啊!食堂离我们住的地方就两分钟的路,他们都不愿意去买一下。我心里也很不舒服,但还是立马起床了。有时,我看到其他战友的父母来军营总是给做饭洗衣忙个不停,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呀!我没有那个享福的命。</h3> <h3>这是1991年基指机关举办的文艺汇演现场,我们门诊部跳的是大型舞蹈《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黄汉平和我领衔主跳。该舞蹈在众多好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二名。161医院的舞蹈《化蝶》获得第一名。</h3> <h3>演出结束后,戚主任亲自上台与我们参演人员和刘建兴编导合影留念。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和褒奖啊!</h3> <h3>这是我和黄汉平跳舞蹈《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一个舞台造型。</h3> <h3>这是文艺汇演结束后,基指机关首长与参演人员的合影。中间四位首长从左到右是: 杜克安副政委,张锦绣副司令,李少白副司令,徐明英政委。</h3> <h3>1990年休假独自一人去了一趟庐山。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看到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香炉峰,也看到了“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写给李进的《题庐山仙人洞照》,还看到了三叠泉,五老峰,龙首顔等等,庐山太美了,难怪诗人文豪都喜欢庐山。左看成林右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庐山的最好写照。从此爱上了旅游。</h3> <h3>1990年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我获得了基指机关通令嘉奖。</h3> <h3>图中右边的是我到基指机关门诊部之后参加的一些比赛并获得的荣誉证书。</h3><div>图中左边的是我在门诊部工作之余,还参加了《湖北广播医学英语》学习,并取得了结业证书。也参加了湖北省成人自修《行政管理学》大专的学习。真是不容易啊!全班四五十多人开学,中途退出了三分之一,最后毕业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吧。我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并最终获得文凭的人之一。</div> <h3>这是门诊部组织去江夏纸坊白云洞旅游时大家的合影。</h3> <h3>这是门诊部组织去木兰山旅游时戚主任和我的合影。我在门诊部时间不长,从1988---1992年,这五年期间,在戚主任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象棋比赛,扑克牌双升比赛,有羽毛球比赛,还组织了去木兰山,白云洞春游,组织大家学习交谊舞等等。工作之余,大大的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我忠心地感谢戚主任! 感谢大哥大姐们对我的关心❤! </h3> <h3>基指门诊部是我特别留恋的地方,是我的娘家。想当年我二十多岁,小伙子一个,单身在外。每逢节假日,门诊部的老领导和同志们都轮流安排我和其他几个年轻人去他们家吃饭过年,经常嘘寒问暖。家里来人了,总要给我们送饭票,拿吃的等等。你们说,我能不把这里的每个人当家人吗?门诊部能不是我的娘家吗?我在门诊部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五年,非常难忘的五年,非常美好的五年。</h3> <h3>这是在机关门诊部时,1992年底机关分给我的一套单身宿舍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后来也成了我的婚房。</h3> <h3>这是基指机关门诊部战友在门诊部门前的合影。</h3><div>前排左起: 颜黎明,殷晓云,刘定华,王朝礼,戚主任,秦协理员,(金惠宝),张福炎,高月奎,郑玉慧。</div><div>后排左起: 陈玉杞,宋燕峰,刘惠,杨苏豫,郭玲,申卫珍,杨治敏,刘艳,张莉平,韩彩文,黄汉平,郑运祥,张建民。</div> <h3>1992年底部队军改,基指机关降级为总后驻武汉后方基地。降级就意味着要减少编制,这一年机关各部的干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调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深圳的,成都,重庆的等等到处都有。门诊部也有人调走了,郑技师一家去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韩彩文调走了,我呢?我会去哪里呢?正当我迷茫时,戚主任告诉我,小郑我把你调到161医院放射科啦!真是我的大恩人啊---戚主任。想当年我在161医院进修学习时,希望能留下来,没门路进不去呀!今天戚主任很顺利的就把我送去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h3> <h3>1992年12月31日我来到了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政治处报道,当时关向东干事带领我去放射科签到。</h3> <h3>再次回到离开五年之久的161医院放射科,见到以前的老师和同事们既亲切又生疏,望着仪器和设备既熟悉又陌生,真是百感交集啊!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从零开始,好好学习努力干。当我发现岛津ZS--20A型X线胃肠机的机械手臂半球形压迫器坏了,经久失修。医生给病人做胃肠检查时,看不清楚胃粘膜,观察不到小的溃疡,给诊断带来很多困难。早会上医生们都提出了要厂家来修理,或者是更换,但费用很高。之前也有其他技师修过,但都不理想,而且有金属铁丝的伪影。我就自告奋勇地说,把它交给我吧,我能够修好。当时我还住在基指大院里,我跟大院木工房的师傅们关系都很好,我就和师傅们一起商量琢磨,仔细比对,终于修好了。既好用又没有伪影。得到了陈凡主任的表扬。为此还写了一篇关于机器维修的文章于1995年3月发表在《中外医用放射杂志》上。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h3> <h3>1995年1月8号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放射科同时有四对新人在科主任陈凡的提议并组织下,由田夏当司仪,为我和马婷婷,周志刚和李小红,周俊和杨月秋,彭华松和欧阳帆四对新人举办一个热闹而又简洁的集体婚礼。</h3> <p class="ql-block">请看下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1sptj9u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的2018年,让美篇记录生活,记录美好!</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