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br></div><div>看江山(之二)</div><div><br></div><div> 张学康</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在聂耳广场</div><div> </div><div><br></div><div>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div><div>阳光明媚,空气清凉</div><div>丝丝缕缕的阳光空气律动</div><div>是音符在跳荡</div><div><br></div><div>我的思想在清风里</div><div>思想着他人的思想</div><div>我的身躯在阳光下</div><div>沐浴着他人的阳光</div><div><br></div><div>国歌在耳畔回响</div><div>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div><div>或许几百年后,这里</div><div>还会像今天这样</div><div><br></div><div> 2017.12.27</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 金沙江•红河岸</div><div><br></div><div><br></div><div>从金沙江边来到红河岸</div><div>体验着一山过后一山拦</div><div>我虽未走出万山的圈子</div><div>却见同是高原上的大水呵</div><div>少了些陡峭多了点壮阔</div><div><br></div><div>长河落日的孤美</div><div>不时在脑海迭加映现</div><div>揉揉眼睛搓搓脸再看红河</div><div>右岸,香蕉林葱郁壮硕</div><div>左岸,芦花已不是九月的白</div><div>左右的风景融入红河的红</div><div>这片土地的容颜和生命基因</div><div>已不可避免地去向大海</div><div><br></div><div>当我在云梯酒店安顿下来</div><div>从云层的窗孔四下里看</div><div>苍茫中红河已驾云雾远去</div><div>剩小县城在山上忽隐忽现</div><div><br></div><div> 2017.12.28</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 撒瑪坝看日出</div><div> </div><div><br></div><div>清泉流在石上</div><div>云雾绕着梯田</div><div>人在镜里镜外行走</div><div>飘然若雾中游泳的仙</div><div>湿漉漉的话语像吹气泡</div><div>我们彼此用鳃呼吸</div><div><br></div><div>村寨在梯田下面</div><div>此时已被云海遮掩</div><div>云海上流霞涌动</div><div>像红河奔腾翻卷</div><div><br></div><div>霞铺流云学水声</div><div>此情境只能李贺配诗</div><div>举着相机手机的我们</div><div>学着雀跃鸟叫惊叹</div><div><br></div><div>太阳爬着云梯越升越高</div><div>云海上流霞仍在奔流</div><div>有狗吠鸡鸣从云海下浮上来</div><div>有鞭炮声人声从云海下浮上来</div><div>有酒气肉香从云海下浮上来</div><div><br></div><div>突然有人喊去寨子吃饭了</div><div>呼啦啦人就隐没在云海里面</div><div><br></div><div> 2017.12.29</div><div><br></div> <h3> 看梯田</h3><div><br></div><div><br></div><div>相拥互举的梯田</div><div>从山脚涌向云端</div><div>我试图想数一数</div><div>却像小时候数星星样难</div><div><br></div><div>有的梯田很小很小</div><div>镶嵌在大块的梯田间</div><div>宽不到一尺长不过一米</div><div>收获红米不够顿饭</div><div><br></div><div>有的梯田很窄很长</div><div>从这头见不着那头的边</div><div>有的梯田中间大两头小</div><div>宛若怀孕的母亲那般</div><div><br></div><div>我不远千里来探看</div><div>看山、看水、看云霞满天</div><div>看层层叠叠梯田、没边没沿</div><div>是多少人多少辈的劳作</div><div>劳作得如此壮观,如此震撼</div><div><br></div><div>整上午我就在梯田间游走</div><div>想遇个耕耘者留影或交谈</div><div>所见都是远处来的观光客</div><div>虽热闹却像丢了魂样孤单</div><div><br></div><div> 2017.12.30</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从金沙江边来到红河岸</div><div>体验着一山过后一山拦</div><div>我虽未走出万山的圈子</div><div>却见同是高原上的大水呵</div><div>少了些陡峭多了点壮阔</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村民走了城里人来</div><div><br></div><div><br></div><div>来撒玛梯田</div><div>不仅仅是寻奇</div><div>拍照、登高、览胜</div><div>游玩。我来看梯田</div><div>不仅仅是看好山好水</div><div>云海流霞、梯田如镜面</div><div>我还想看农民们耕耘</div><div>生机勃然的劳动场面</div><div><br></div><div>导游说你要早来十几年</div><div>这里人欢马叫、热火朝天</div><div>现在种田收不回成本</div><div>年轻力壮的外出打工了</div><div>留下梯田展览农耕文化</div><div>给外来的人们游玩参观</div><div><br></div><div>没有了庄稼生长的梯田</div><div>盛装着洁净的流水、白云</div><div>还有我淡然而又娇情的脸</div><div>以及摄在镜头里的惆怅</div><div><br></div><div>梯田的主人出走了</div><div>我来主人的田边看一看</div><div>像是偷窥家园的入侵者</div><div>像是游手好闲的流浪汉</div><div><br></div><div> 2017.12.31</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br></div><div> 一山分四季</div><div><br></div><div>红河两岸的山呵</div><div>有多高大有多巍峨</div><div>用什么词句描述都显虚幻</div><div>爬过才知道,从岸边至山项</div><div>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div><div><br></div><div> 2017.12.31</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br></h3><h3>//附录</h3><h3><br></h3><h3><br></h3><h3>用心灵抚摸人生 <br></h3><div> </div><div> ——读《谁被挂在水上》</div><div> </div><div> 李艳琼 </div><div> </div><div> 诗人张学康在他的诗集《谁被挂在水上》(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跋》文中这样写到:“在文学期刊编了许多年的诗稿,也写了许多年的诗,而许多年前就有一个希望——为自己编辑一部诗集出版。然而当我选编完这部诗集时却没有潇洒的愉悦或希望满足后的轻松,感到的是无边的怅然和寂寥。诗是什么?这是诗吗?或这是好诗吗?我苦苦追问自己,却久久没有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从这段文字中,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于张学康而言,诗是他生命的朝觐,灵魂的追寻。而他的这种朝觐和追寻并不是简单地流于形而上,而是他把诗当成了他的事业,从而在“许多年”中编诗,写诗,又不停地在肯定与否定中追问:“诗是什么?这是诗吗?或这是好诗吗?”追问中自然显现的是对诗的热爱或纯粹的诗人品质。我认为具有这种品质的诗人才是真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他能把诗当成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生存的内容,当成自己的事业或生存价值和意义。无论人生路途多么遥远,或是坎坷孤寂、荆棘密布,他都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与诗融为一体,在诗中认识和完善自己。正如张学康所言:“写作(包括一切纯粹的写作),是一种孤独和寂寞的劳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苦旅,若用现在大众(即世俗)的眼光看,实在是没有意思得很,悲哀得很。但千百年来就有人自讨苦吃,或曰独善其身,固守精神家园。或顺从于内心召唤,发出自己的声音,塑造独立自由的人格尊严。他们甘为渴而不死的夸父,永远推动石头上山的希绪福斯。这样的写作在高处,是我一直敬仰和追随的。”</div><div> 一位哲人说:“你要向天观看,瞻望那高于你的穹苍。”所谓观看和瞻望,就是以一颗赤子之心,与天地灵光相沟通。也许这就是诗人获取灵魂归属与灵感源泉的最佳方式。正如张学康在《月光曲》中:“ 呵月光 你的品质令我哲学/你冰清玉洁的神秘/被我发达起来的想象推动 /越飞越高 谁说高处不胜寒/那是还没有受过低处的缘故/低处 是谁被挂在水上∥今夜 当我走出高楼的阴影/像一棵小草回到花的原野/仰望 等待你的降临/再次赐福 领我飞升。”这里的月光,就是诗人在人生和诗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理想之光。虽然月光高远而神秘,几乎是无可企及,但诗人并没有因自己身处无奈的“低处”,或是被现实的“水”羁绊住双足而放弃追求,而是借助自己日渐“发达起来的想象推动”,在宏大的诗空中“越飞越高”。 </div><div> 悲悯,是一个诗人必备的情怀。它应该成为诗人的生命状态;成为诗人的眼神和表情;成为诗人的手势和声音。而关注现实,则是诗人对这个世界赋予良知的具体表现。在读张学康诗集《谁被挂在水上》时,我不仅读到了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还读到了诗人对生命的悲悯和敬畏、对现实世界洞察的细致与真挚的求索。如诗集中的:《盲人》、《走在路上》、《寻找你》、《让眼睛再来走走》、《思者》、《人生一种》、《面对四周墙壁》、《阴阳人间》、《独坐黄昏》、《漫步矿区小路》、《体验一颗树的长成》、《困在沙滩上的鱼》、《逝者》、《关于诗人的流言》...... 从这些诗中,我看到了诗人的心灵之手,在“悲悯”中深情地触摸人生,触摸世界,触摸诗,因而也使这些诗行变得沉郁,诗情时显沉重。但诗却更加深刻,更加感人。如这样的诗句:“我不知道这些流言是从哪开始的/诗人死了 死在他制造的诗里 死于/他的读者 诗人自己和诗人的影子/这就给所谓制造象牙塔者找到归宿/其实这个世界 时间诞生 就是/一些人死去 一些人还继续活着/活着的人 总有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但还得努力学会去做 做得坦然/诗人不愿意 就只能死在臆想的塔里...... ∥要是你活着 诗人 活在畸形里/逃离现实 归隐虚无 自我悠然/或想象萎缩 思想阴暗 冒充淡雅/那我严肃个脸与你讨论就没有意义...... ∥若是死了 被自己营造的塔窒息而死/抑或飞蛾扑向光明 战士滚向雷区/孤灯下 留几支秃笔 三两华发/以及磨损的一张红木桌子 是否值得∥当我最需要你回答的时候 诗人/请莫转过背去 如天沉默。”(《关于诗人的流言》)这是一个诗人面对生存的尴尬无奈、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差时,向自己灵魂深处发出的深刻诘问。读这样的诗,我们的思想也会禁不住跟随诗人的诗思,一起用心,用灵魂去触摸人生,触摸世界,触摸诗。 </div><div> 诗是从心灵释放出来的火花,是心灵在生活的泥土上培植的花朵。于诗人而言,心灵显示出至高无上的自由价值;在生活与心灵之间,诗,承载着诗人的一切痛苦、欢乐和忧伤。在诗人的生活与心灵之间,发生着一切诗的故事,把诗的故事蕴酿成诗,这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高度依托和深刻渗透。张学康就是一位将心灵深深根植于那片他生存的土地之上背景之下的诗人。 </div><div> 看过太多世事之“悲”的人,感情或多或少会有些偏执,特别是诗人。但张学康却不因看多了“悲”而变得冷漠消沉。尽管前路茫茫,他的态度依然是坚决的,他仍追随“我是渴而不死的那个夸父/永远推动石头上山的希绪福斯”的信仰之旗,充满着思想和行动的力量前行着。因此,在他的诗中既浸染着人的无奈、无助、无望的心灵吟唱,又充溢散发着坚韧、不倔、向上、在路上九死而不悔的决绝。正如他在《我们走吧》中表达的:“那么我们走吧∥前面的风景/已被圣人和先知描述/但谁知道呢/也许花还是那花/但草已不是那草/或归根结缔/什么风景都是惨/但注定了/站着不能到达风景∥那么我们走吧/当黄昏还未麻醉在手术床上/走吧 生的欢乐/或许就在无望的路上”。我想这应该就是张学康多年来在生活和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卧薪尝胆,明知无望却又欢乐着苦苦求索的写照。</div><div> 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只有能够体验幸福的人,才能说得上是完整的人。生命的痛苦,是人与生俱来的缩命。但生命的幸福,却是一个需要用灵魂才能体验到的真理;是一个需要秉承天地之灵的启示才能领悟到的关于爱的真理。张学康《情诗二十九首》之《90424》中这样吟道:“叫我的小名儿吧 那湿润润的/伴你泪珠滚出来的小名儿/那天 你眼亮亮的含满泪花花/乎得那样纯情 呼得那样急切/在呼唤中我们融化了 升腾了/只有心砰砰地跳 血晕眩地热/很久了 没有人再叫我的小名儿/我的小名儿已随着童年消失了/遗失在我青春强健的肌体里了/只有回到家乡去 偶尔/才会听到妈妈或父老们的呼唤/不过那是昔日对孩儿的呼唤呀/叫我的小名儿吧 那圆圆的/伴你泪珠滚出来的小名儿”。情诗顾名思义,即用于抒发或描写爱情的诗。从《诗经》开始(或许更早),爱情就是人们所歌颂的主题。在我看来张学康的这组《情诗二十九首》几乎都与中国古典情诗中表现质朴、含蓄、富有想象力的特点相契合。尤其是这首《90424》,它的语言自然流畅,情感朴实真挚,是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另类表达。 最为可贵的一点是:诗中不但抒发了男女之爱,而且还抒发了父母之爱,乡土之爱。这是一首充满人间大爱的情诗。</div><div> 一首好诗,无论它多么短小,它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它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无论在多么浩渺的文学烟海中,她都是风姿绰约、暗香盈袖而又傲然独立的。如张学康这本诗集中的几首短诗:《海边》、《初约》、《让我们》、《在河滩》、《我愿》、《给花工》、《学者》、《小溪》、《渔女》、《凝望》、《在森林里》、《柳叶》。在此例举《小溪》一首:“痛苦 欢乐/跳跃 奔波...... /这是诗人们的情绪/不同程度的假托∥我 就是我/一些小水滴的组合∥我的生命/是自然的/我的生活/是一首无字的歌。”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一种以清新、优美,充满自然灵气的隐喻或拟人手法。短短数行,便道出了一个“我”或“小溪”再或一个“诗人”,对待生活的从容淡定以及豁达开朗。</div><div> 总之,读张学康《谁被挂在水上》这部诗集,我读到的是一种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对诗的感悟和思考。一种独到而深刻的思考。</div><div> 最后还是回到张学康的《跋》文中:“爱过、恨过、孤独过、寂寞过...... 我一直试图着把这些感觉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这本小集子里读者会看到我的用心。”我想我是看到了的,希望读到这本诗集的朋友们也能看到。 </div><div><br></div><div><br></div><div> 原 载《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2年第5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