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在路上

其木格

<h3><b>应广大友友们的要求,我把此次西藏之旅的路线画出来给大家看。绘图能力不行,大家不要见笑,看懂即可。</b></h3><h3><b><br></b></h3><h3><b>我们这次是川进川出,川藏南线进川藏北线出。从鄂尔多斯到成都全是高速,过了成都上了318国道,全线转转弯弯,弯弯转转,有时一天走不了150㎞,遇上堵车,一天走不了多少路。另外我也是道听途说,计划今年隧道全部贯通,318和317国道有可能废弃,所以国道烂可想而知,尤其是到了高海拔山顶,几乎都在降雨,泥路打滑,很多货车一旦上不去,后面堵住一大片是常有的事情,318、317很多路段都很险,说它们攀附在悬崖峭壁上一点不为过,道路狭窄的有时只能单行走,到了拐弯处更是,所以到了雨季,尤其是今年,为了安全起见,我不建议大家去西藏。</b></h3> <h3><b>一个人出门旅行,现在已经不足为奇,旅行的理由有很多种,有的是为增添自己的履历更加丰满,而有的只是想走出去看看,有的是想出去让自己开开眼界……</b></h3><h3><b><br></b></h3><h3><b>总之五花八门的理由,让众多人跃跃欲试,而我,或许不归类在此,随心的走随心的玩儿,不为其他,只因喜欢。</b></h3><h3><b><br></b></h3><h3><b>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人不想放慢脚步,只想跟着时代大踏步的向前,而有时,放慢脚步,也是一种享受。</b></h3><h3><b><br></b></h3><h3><b>西藏之旅,有的人选择飞,此举忽略了沿途许多的风光,有的人选择火车,虽然隔着玻璃或多或少能领略一下外面的风光,但那一闪而过美景,会遗憾终身。</b></h3><h3><b><br></b></h3><h3><b>我佩服途中摩托自驾游的旅途者,佩服骑行者,更佩服徒步者。</b></h3><h3><b><br></b></h3><h3><b>当然我更羡慕他们能拿出那么多的时间,来饱览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所有景色。</b></h3> <h3><b>西藏之旅开启。2018.6.13</b></h3><h3><b>世界制高点西藏,是一片好贵安详,天人合一的土地,湛蓝的天空,保佑着它的子民们,他们与信仰紧紧相连,。</b></h3><h3><b><br></b></h3><h3><b>那些幽深浩瀚的湖泊,是人们庄严情愫的升华之地,充满神奇的喜马拉雅山,奔腾不息的雅库藏布江,圣洁的纳木错,历史久远的布达拉宫,是多少虔诚游人期盼的神圣地方。</b></h3><h3><b><br></b></h3><h3><b>走吧,随着我,一同投入她美丽的怀抱里。</b></h3> <h3><b>一早起来看到闺蜜朋友圈发工作状态,心里微微一颤,今天我将途径你的城市。原本只是心里那么一动,但沿途看到榆林两字,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拨通你的电话:胖,中午带我的朋友去你那儿吃中午饭。</b></h3><h3><b><br></b></h3><h3><b>无需过多的言语,一切就在简短中搞定。分别一年后,又见到漂亮的闺蜜,问东问西,问这问那,可惜时间短促,不能过多的谈论,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b></h3><div><b><br></b></div><div><b>榆林拼三鲜,是榆林的一道招牌饭,来榆林不吃榆林拼三鲜和榆林豆腐,枉来榆林一趟。</b></div><div><b><br></b></div><div><b>再见,我的闺蜜。回来见。</b></div> <h3><b>2018.6.14.从汉中出发,过四川,进藏。</b></h3> <h3><b>2018.6.15泸定桥</b></h3><h3><b><br></b></h3><h3><b>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目前,武汉红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条泸定桥,是扩展游戏项目。</b></h3><div><b><br></b></div><div><b>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b></div> <h3><b>泸定县到稻城亚丁的路不好走,路面积雪,弯道也多,顺着318国道,弯弯曲曲小心前行。</b></h3> <h3><b>折多山,是个垭口,海拔4618m,那里常年积雪,气温很低。</b></h3><h3><b>这里下车观光,需要穿上你带的最厚衣服,虽然是六月,穿羽绒服一点不夸张。</b></h3><h3><b>凛冽的风吹的你东倒西歪,当然了,这里拍摄美景也是理想的地方之一,只要你扛得住劲风的吹。</b></h3><h3><b><br></b></h3><h3><b>姐我属于那种头发一炸,啥都不怕的主儿。</b></h3> <h3><b>途径一服务站下来休息,遇见一个藏族姑娘,30岁,汉语极好。她是家里的长女,继承家里的家业,老公是入赘过来的,当年是她把老公高骡子大马的娶回来,而她只是低调地去了老公家,简单拜堂成亲。</b></h3><h3><b>她的父母给他们看着孩子,他们出来打工挣钱。她诚恳的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她的脸上有两坨典型的高原红,是家乡留给她的印记。</b></h3><h3><b>她谈吐自如,只是当我说咱两拍张照片吧,她捂住脸不好意思,在我的劝说下同意了。再见。淳朴的藏族姑娘,祝愿你越来越美丽!</b></h3> <h3><b>泸定县开始一路向西奔往稻城亚丁。沿途风景美不胜收。绿油油的草原,上面飘荡着悠闲的牦牛,淳朴的藏民用生硬的汉语回答着我们各类好奇的提问。</b></h3> <h3><b>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色的草原上,牦牛悠然自得,这些场景,我们在书本里或者电视里司空见惯,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那份惬意,真的不知道如何来形容。</b></h3> <b>山路十八弯</b> <h3><b>2018.6.16.前一天的疲劳,让我们晚上美美的睡了一觉。早晨起来,原路返回到巴塘,那里接住318国道,继续向西藏进发。</b></h3> <h3><b>我们在电视机经常会看到,绿色的草原,悠闲自得的牦牛,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看着这些,你便会神旷心怡,而当你亲自置身与此的时候,就会陶醉在其中。</b></h3> <h3><b>沿途的寺庙。</b></h3> <h3><b>看到路边劳作的藏民,我们停下车,带上我们的地方特色小吃,这样就容易接近她们,她们也愿意告诉你的提问。</b></h3> <h3><b>沿途各具特色的民居。</b></h3> <h3><b>2018.6.17稻城亚丁的大门入口处。</b></h3> <h3><b>我们的每次出发,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b></h3> <h3><b>这是到了稻城亚丁后的第一个景点,不需要任何工具,徒步500米即可到达,不过这里海拔以达到4000多,我小心翼翼地把草甸转了一圈,各个角度景色各异,这里也是乘电瓶车赶往五花海的站点,需要乘车继续前行的,必须徒步上来才可以。</b></h3> <h3><b>草甸有一处供友人踩着木头过小溪,我摇摇晃晃的走过来了。</b></h3> <h3>草甸风光之一</h3> <h3>草甸风光之二</h3> <h3>稻城亚丁出发进藏</h3> <h3>石头林</h3> <h3><b>甲洼村。这里有缘认识一位叫王长贵的下乡书记,他在这里驻扎下精准扶贫。</b></h3><h3><b><br></b></h3><h3><b>前两天我们在村里的酒店入住,给了我了很大优惠,返回来本来计划还在这里住,看到时间还早,就赶往前一站。</b></h3> <h3><b>这是藏民家里的孩子。这里依旧大多是家里长女继承遗产,女婿入赘。这三个孩子就是卓玛的外孙,女儿女婿在草原上放牧牦牛,家里只有卓玛和三个外孙,还有病恹恹的老人。他在床上吸氧,也是高原反应,自己的家回来也同样高反,过几天才能适应,他常年在成都租房看病,这段时间成都太热,所以回到草原上。</b></h3> <h3><b>84岁的老阿妈,有一个儿子,未娶媳妇,40多岁了,眼睛不方便,我们去的时候老阿妈不在家,只有儿子在家,还要忙乎着给我们一行人倒茶喝,看着家里的简陋情况,我们婉言谢绝。</b></h3> <h3><b>藏民家整齐的摆放着餐具。</b></h3> <h3><b>热情的藏民给我们端上来酸奶和青稞酥油茶,因为我从小也是喝奶长大的,对于这些,我是来者不拒,而且是多多益善,而同行的人中,有人喝不惯。</b></h3> <h3><font color="#010101">淳朴的他们出来送我们,安顿我们下次来一定到家做客。</font></h3> <h3><b>整个西藏之旅,我都在挑战着我自己,5000多米的海拔,几乎达到了我的极限。</b></h3> <h3>2018.6.18</h3> <h3><b>稻城亚丁里有两条道儿,一条沿着雪山,可以尽观雪山风貌,另一条是沿着溪水顺流而下。头昏脑涨的我,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误打误撞的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去又走出来,小溪时而温顺的用潺潺的呓语与石头呢喃,时而像发了脾气的怨妇咆哮着,溅起的水花四下飞扬,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b></h3> <h3><b>我们一路走走停停,看到好景或者感兴趣的人物,就会停下来,一边歇,一边与她们攀谈。走时我们带了很多零碎特色小吃,每次停下来,我们都会拿出吃的给她们,一来表示友好,二来便于开口说话。</b></h3> <h3><b>我背后是姊妹湖,就像两个连体婴儿一样,仅仅的挨着。远望,碧蓝的湖水,里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雪山,让你看不够。</b></h3> <h3><b>这是途中遇到的姐两儿,姐姐20岁,辍学,放牛看弟妹。西藏这个地区,女的还是主要劳动力,好多女娃不上学,作为家里的劳动力,她们大多很早就出嫁或是招个女婿上门,生3-4孩子。</b></h3><h3><b>据我不完全观察,她们到了30多岁面容憔悴,佝偻着身躯,在日子里行走。</b></h3> <h3><b>4685米。为了挑战自我,强忍高反,我也是笑盈盈的面对镜头。</b></h3> <h3><b>这样的简介,为了更好的了解地形地貌,我是不会放过的,每到一处,我一定会记录下来。</b></h3> <b>弯弯绕开始。</b> <h3><b>72拐停下来歇息,遇到一个呼和浩特的骑行女子,他乡遇故人,说了很多,留影纪念,咔嚓,忘记了就微信。</b></h3> <h3><b>进西藏盘查很严,每走一段就有一个检查点,身份证一一核对,有的路途限速,这段路规定你一小时到,你不能超速,开始的我们不懂,交通管制发给我们一个单,我们随手拿起,不看内容,休息的时候,一位友人提示,才明白。糊涂的我们啊。</b></h3> <h3><b>318有一段线路与茶马古道并列。</b></h3> <h3><b>这样的环保宣传者比比皆是。</b></h3> <h3><b>本打算看冰川,阴差阳错走进了牧民的迁栖草场上,美不胜收。这里是西藏自治州昌都地区八宿县,S201国道上的景。记得一定要走差路才能抵达。</b></h3> <h3><b>这里的游牧民住宿简陋,与牛住在一起,他们的牦牛奶由于没有冷存条件,只能全部用来制作酥油和奶酪。</b></h3> <h3><b>远处的冰山,美不胜收</b></h3> <h3><b>这部分人,从四川阿坝州来,已经走了5个多月了,一路走一路跪拜,一直到拉萨布达拉宫。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折服信仰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力量是那么的强大。</b></h3> <h3><b>徒步朝圣之旅。</b></h3> <b>背起行囊去拉萨。</b> <b>终于看到了拉萨的真面目。</b> <h3><b>拉萨外围的转桶念经朝圣者。</b></h3> <h3><b>关于歌剧《文成公主》这里多啰嗦几句。到了拉萨,这个大家记得一定要看。这个露天剧院离拉萨大概有5-6公里的样子,驱车20分钟左右,停车不收费。</b></h3><h3><b><br></b></h3><h3><b>歌剧气势磅礴,场面宏伟,演员阵容强大,骑马与羊群,都是真景,关于文成公主的剧情,有兴趣的自己找资料或者影像了解一下,这里不累赘多说了。</b></h3><h3><b><br></b></h3><h3><b>友情提示:多花点钱,坐在中间位置。</b></h3> <h3><b>走进布达拉宫。</b></h3> <h3><b>大昭寺外围。这里也是来拉萨旅游的一个必到之处,因为这里紧挨八角街,物品琳琅满目,也不是很贵,一般人都能消费得起,另外这里也有很多小吃,吃货们千万别错过。</b></h3> <h3><b>纳木错。今天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h3> <h3><b>那里的水鸟,与人和平相处,手里拿些吃的喂它,它们会千姿百态的夺食,与它们一起,你会把高反忘得一干二净。</b></h3> <h3><b>高反的我,来到纳木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头痛欲裂必不可少,入住后,同伴们上山看纳木错全貌,而我独自留守在住所。百无聊赖,头痛不止,反正是个疼,不如湖边溜达一圈。</b></h3><div><b><br></b></div><div><b>一步三挪到湖边,风呼呼的刮,湖水泛着波涛涌上湖边,怎么也得留下一个影子吧,至少我来过。</b></div><div><b><br></b></div><div><b>美女,帮我拍一张照片吧,缘分的序幕拉开,我们一起拍水鸟啄食,我们跳起来嗨皮,就这样,高反似乎离我而去,而这位不知名的朋友也随同伴走远。</b></div><div><b><br></b></div><div><b>正当我起身要离开之时,突然几个孩子映入眼帘,我用手机拍下他们跳起来的镜头,他们围观过来加我要照片。</b></div><div><b><br></b></div><div><b>佛曰:五百年修的一插肩而过,与他们,我想,至少修过500年了。因为接下来的事情那么的不可思议。</b></div><div><b><br></b></div><div><b>本来想要打道回府的,在这帮孩子的感染下,决定再挑战一下自己_继续登高望远。孩子们连拉带拽的最终还是把我拉到了最高点,老天眷顾,也让我拍到了美丽的晚霞,湖光一色,美不胜收。</b></div><div><b><br></b></div><div><b>一群特别懂事的孩子,他们也是旅途偶遇结伴而行,有的刚刚高考完,有的刚刚大学毕业,看着他们活力四射的样子,我的高反早已抛到九霄云外。青春的力量就这么大。</b></div><div><b><br></b></div><div><b>天色擦黑,开始返回,孩子们又是左拥右互的把我从山上“架”下来,送到住所挥手告别。</b></div><div><b><br></b></div><div><b>修片过程中,我舍不得删除任何一张照片,哪怕一样,孩子们,纳木错之行,我记住了你们,你们呢?[拥抱][拥抱]</b></div> <h3><b>和他们在一起,我仿佛又年轻了很多很多,高反也溜之大吉,有时候人们感叹自己老了,什么也做不成了,其实,只要你把自己的年龄忽略掉,把心态放年轻,一切皆有可能。</b></h3> <h3><b>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来西藏必去之地,更是朝圣者心中的圣地。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修路,80㎞的路程,我们摇晃了大半天才到,途中路烂不说,还有施工人员交通管制,单线放行,本来就高反的我,加上颠簸和高海拔,难受自不必说。</b></h3> <h3><b>张牙舞爪的我们。</b></h3> <h3>等我们一行人气喘吁吁爬到纳木错湖顶的山上时,正好太阳从云层的缝隙中露出一丝光,把整个纳木错湖映的通红通红。</h3><h3>所有的眷顾都被我遇上,类似这样的景象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我那一刻,恰好遇到。感谢那帮对我不离不弃的小朋友,是你们让我赏到这样珍贵的画面。</h3> <h3>雪山,大海,我</h3> <h3>沿途的油菜花</h3> <h3><b>在去往色达的途中,遇到一群放学的小朋友正好从校门口出来,他们有的衣服不整,小脸蛋脏兮兮的,这引起我的好奇,于是走近。</b></h3><h3><b><br></b></h3><h3><b>通过了解,他们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平时住在学校,最大的8岁,最小的三岁。通过和准格尔义工协会商量,这18个孩子的冬衣及学习用品,由义工协会来筹备赞助。我这个好事者一路上观测着类似这样的群体,觉得路途中能够帮助到他们,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b></h3> <h3><font color="#010101">就要分别了,小脑袋挤过来,与我合影。再见,小朋友们,我还会来看你们的。</font></h3> <h3><b>途中停下来看康定藏族的头饰。由于是自驾游,途中凡是遇到我们感兴趣的画面我们就停下来,这两个藏族女人,刚洗完头发又重新盘,恰巧我们路过,停车仔细打听,热情的她们羞涩的用不熟练的汉语回答我们各类奇葩问题。</b></h3><h3><b><br></b></h3><h3><b>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差一句温馨的问候,当你俯下身来,与之攀谈,他们是很友好的,并非传言中他们怎么怎么的。</b></h3> <h3><b>挤奶的藏族女人。漂亮大方,任由我们拍摄,最为可惜的是我把她们的号码丢了,无从给她们传递照片。</b></h3> <h3><b>一支老年骑行队,一个60岁,一个65岁,一个70岁。骑行也是一种修行,一种意志的锻炼。对我这个伪修行者来说,我是没有勇气去试行的。</b></h3> <h3><b>五月十三,是他们祭祀山神的日子,在一个垭口上,他们挥洒经文,嘴里念念有词,保佑他们一年四季平安。</b></h3> <h3><b>学校组织学生来祭祀,这是一所体校的学生,与我们友好的合影,还给我们分吃他们带上来的食物。人间处处有真情,</b></h3> <h3><b>天葬是蒙古族、 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 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b></h3><h3><b><br></b></h3><h3><b>__摘抄于网络。</b></h3> <h3><b>色达就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天葬台。我们一行人带着对逝者的崇敬而来。</b></h3><h3><b>不过,这里的腥味几里地以外就能闻到,如果你不适应,最好别去看。毕竟这样的场面不是所有人适合。</b></h3> <h3><b>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悟,21天的西藏之旅终于落下帷幕,心心向往的拉萨之旅,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那山那水那人,那景那物,那里所有的一切。</b></h3><h3><b>虽然高反让我头痛欲裂,但不排除过些日子,我又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上。</b></h3><h3><b>我的西藏之旅结束了,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抚平了未走前对拉萨的向往。</b></h3><div><b>如果途中没有云雾缭绕的天气,你不会感觉到沿途的神秘,如果没有道路上的积雪,你就不能感受到它的艰辛,如果没有雨水,你就不能领略它的难行。只有自己切身体验了,才能悟到那份美。</b></div> <h3><b>还有点空隙,再添加两张,这是包裹严实的我。</b></h3><h3><b>那里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光打在皮肤上,扎人的疼。</b></h3> <h3><b>淳朴的他们。</b></h3> <h3><b>学校名单,我不认识@</b></h3> <b>勤劳人家的牛粪,也是我们镜头下的稀罕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