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子”核试验场区散记

红柳恋

<h3>  1982年至1986年的5年间,我曾多次来往于农场(124团)、红山、马兰、新城子之间,执行平洞(代号9)、竖井(代号8)核试验任务。</h3><h3> 新城子也叫辛格尔、6公里、8区等。这里比7区(空爆、地爆4)条件有所改善,多数部队住进了平房。距离马兰也近了很多,相当于到7区的近一半。北部山区,光秃秃的。其中,基地称"北山",也叫9区,是124团2营的驻地,承担平洞核试验的工程保障任务。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8区在新城子的最东边,周围戈壁荒滩,一片不毛之地。夏天,炎热酷暑,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战友们承担着各类各次核试验任务。</h3><h3> 1981年12月,我调到124团3营部后,时常进入8区。8、9两个连队在8区承担工程保障任务,营部在场区的营房与基地指挥部近在咫尺。8区俱乐部是8连建的,竖井核爆主控站是9连建的,在一个小山包上,我也到工地参观进展情况。</h3><h3> 198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我被调到基地司令部办公室,稍作休整,便进入8区基地指挥部,参与8、9区的工作。除参加21--95、21--85任务外,还参与21--96、21--86的筹备工作,先后到10#、11#、16#钻井平台观看。李光启司令员、钱绍钧(副)司令员、高建民副司令员(顾问)等首长时常在指挥部,我也经常出入场区,来往于红山、马兰和新城子。</h3><h3>(图片均为微信公众号、美篇中选择)</h3> <h3>北山平洞口,"路",是基地政治部宣传处秦宪安干事拍摄的。124团2营战友(有许多同年入伍的老乡)在施工期间,我多次随首长进去洞内查看情况,酷似曲径通幽处,蜿蜒行进到尽处即为"爆心"。</h3> <h3>平洞核爆后的壮观场景。</h3><h3>1984年12月,我参加了21--95核试验,"0后",我陪钱绍钧副司令员登上山顶,查看是否出现"冒顶"之现象。登顶后,看到很多虚土山缝。</h3> <h3>爆后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quot;0后&quot;战友们(124团2营、21研究所、9院等)乘坐车辆,立即进去&quot;取样&quot;。</h3> <h3>钱绍钧司令员(右一)向中央首长李鹏(左一)、胡启立(左二)、宋建(中)汇报核试验情况。</h3> <p>一女战友在大钻机前留影(这位战友好像是研究所的,她看到这篇美篇后,给我留言了)。</p><p>竖井钻机,最初由316团、原来由技术总队(随后几次整编,成立技术部,由钻探1、2大队改为钻井大队、钻探大队,后又改为技术1、2团)承担此任务。技术难度大,遇到的问题多,战友们克难攻坚,突破一个个难题。</p><p>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董寿莘负责此项技术任务,并从🇩🇪德国引进大钻机技术,与国内有关单位专家协作,出色地完成了竖井核试验任务。</p> <h3>钻机塔架。在8区,极目远望,塔机林立,机器轰鸣,灯火通明,战友们轮番上阵,鏖战戈壁岩石,一次次圆满完成竖井核试验任务。</h3> <p>八区钻井平台、驻营帐篷(图片来自李广富美篇)。</p> <h3>竖井核试验的"0后"场景。</h3><h3>1982--1986年,我先后几次进入8区参加核试验任务。这种"取样"技术难度更大,需要用小钻机钻探"取样"。</h3> <h3>我在马兰基地时,部队代号已经由8023改为89800了(据资料记载,1975年更换代号)。进入场区、红山等地需要用此通行证。</h3> <h3>以下图片选自马兰电视📺制作中心的视频资料截屏:</h3> <h3>124团北山营地——彩门、标语、对联。</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地图上可以找到的——辛格尔,北山是部队的通俗称谓。黑乎乎的山峰,不生长多少植被。</font></h3> <h3>钻井平台、塔架,周围配套设施。</h3> <h3>夜幕下的塔架,灯光闪烁,除了机器的轰鸣声,四野寂静。</h3> <h3>下图为原21所战友邱学臣&quot;美篇&quot;里图片:</h3> <p>我在马兰基地时,周清波副参谋长(左一)是从国防科工委机关调过来的,随后听说他是总工程师。图为"取样"时的记录。</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