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癸巳端午是杨(公)仁恺与夫人合葬的日子,前来出席的亲朋甚多。经家人杨健姨父介绍,结识刘慎思将军。一见如故,彼此心灵相通,常微信联络。刘老每创作新诗词或书法,总能与我分享,我更多的是拜读与学习!</h1><div><br></div> <h1><br>记得初次去刘老府上,刚忙完园子里除草工作的他,身穿当年抗洪抢险纪念背心儿和一双破旧的布鞋。因为提前预约,老人在家早已备好热茶,热情真诚, 温文尔雅 。而且生活艰苦朴素,让我倍加敬重眼前这位老者。他身体非常健壮,像一位专业的运动员,身体魁梧,全身肌肉很是健硕,估计一般3~5个小伙也不是他的对手。据说老人家文治武功,此言不虚也。<br>这次本想利用业余时间拜访并交流一下书法心得。但还是如往一样寒暄于身体近况,先生娓娓道来:“最近忙于耕园、除害虫,腰部时常不适,晚间总起夜。”出于自己多年从事医疗保健职业,腰部疾患还是有把握的。我用推拿手法为老先生调理,过程中老先生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手法和我原来保健医有相通之处,看来你对中医的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前途无量呀……”<br>次日,我接到刘老的喜讯,特来电告知:“我的腰不疼了,而且一觉到天亮,真是妙手回春呀”。<br>虽得到先生的认可与鼓励。但我深知,责任之重大。医学的道路是艰辛的,更多的是如履薄冰的风险性!“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语出《孙思邈传》,也是我的座右铭。</h1><div><br></div> <h1><br>和刘老相处的日子,不仅负责先生保健,更多的是《翰墨情缘》。我钦佩他的书法,他也由衷的欣赏我的诗书画印。他送我的书法我都倍加珍惜,就连春节送我的对联,我都没舍得补壁,至今留在信封里,默默珍藏着。<br>刘老书法,气势雄强、正气十足。功成身退后,临池不辍,主攻“二王”、“魏碑”等法帖,书法榜书最难攻,而其尤善榜书。人民鉴赏家杨(公)仁恺先生,对刘老书法高度概括:“慎思将军擅诗文兼通八法,军旅尚不多见,爱艺术甚为殷情。享誉艺林,有大家之风范,令人钦羡不已也。”……<br>2017年10月下旬,家人告诉我刘老病情突变,总院C T显示肿瘤增长迅猛。依然忍受病魔的百般折磨,去参加辽宁省博物馆的公益事业。还好,我与张春雨贤兄陪同护驾。活动结束,刘老邀请我去家里作客,我本想婉言谢绝!但他说腿痛厉害,我就不得不从命了。记得那次家中午餐虽不算丰盛,刘老亲自为我倒上他最爱喝的家乡酒“泸州老窖”,端起酒杯与我共饮。我莫名顿感酒杯的沉重,情感错杂、思绪万千的我,强忍着没让自己的热泪流淌,怕他因为看见我不坚强的样子而伤心难过……<br>其实,做为智慧的刘老早就意识到自己安危,心里焦急如焚,但表现出非凡的坚毅与从容。有一次家里急电说:老先生彻夜难眠,请我马上到府上。凭我多年对中医的理解,感觉先生脉象尚可,寸关脉稍强,尺脉不如往。时有腰痛,下肢寒凉等。于是,我决定为他针灸,这是交往以来第一次为老人家行针:选了几个名家经验穴,如百会、神庭、太溪、涌泉等穴,也许是信任使然,果真不辱使命。晚间睡得很踏实。据老人家说:次日,还睡了一上午,先生很是高兴!夸我不愧于“妙手回春”。</h1><div><br></div> <h1><br></h1><h1>时间真的很快,来不及问候就杳无音讯了。谚语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刘老在北京301医院治疗的日子,我一直默默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起来,再回到我们从前挥毫泼墨的情景……<br></h1><h1>可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2018年2月7日,接到春雨贤兄传来的噩耗:老首长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得此消息,正值东北最冷的时节,倍感寒意沁心,真是宛如晴空霹雳,情不能自已矣!<br><h1>也许人到中年才更加体悟真情的来之不易。老师大人走了,他走的那么安然与从容,戎马一生、家国情怀、尊师重道、鼓励后学。实为国之良将也!</h1></h1> <h1><br>我以此生结识刘老先生为荣。他的爱国精神、尚德笃学、 睿智豁达、知书达礼、勇敢担当等,皆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br>刘老您安息吧!一辈子的操劳修来此长眠!足矣!!您送我的墨宝及书《慎思诗集》《翰墨情缘》《赋闲咏怀》,我都会好好珍藏并细细品读的,以此化悲痛为力量,鼓舞自己 、砥砺前行……<br><br>此篇写在戊戌端午节,时值刘慎思将军安葬日,谨以此篇 以示缅怀!<br>赵文畅追思</h1> <h1>附:<br><h1> 《端午感怀》<br> 赵文畅<br>端午时节雨倾盆,<br>恰似军师无尚恩。<br>往日蹉跎曾记否,<br>海棠依旧笑情真。<br>殚精竭虑著檄文,<br>忧国赋咏怀爱民。<br>如椽巨笔挥方遒,<br>思之泣然感天神。</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