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厦门城古城墙作为厦门存世较早的文物遗址,日渐引来专家、学者和游客的兴趣和关注,不少人士慕名前来参观游览,并从中进一步深入了解和重温厦门历史。</h3><div> 作为一名厦门本土人士,我也参与到学习行列之中。纵观厦门城古城墙历史要事记述,期间有一段不同的描述引起我的疑问和兴趣。</div> <h3>一、“清康熙二十二年总督李率泰墮城。”(《重修厦门城墙碑记》)</h3><div>二、“清康熙二十年被总督李率泰墮毁。”(散见于《厦门城六百年》一书P12、P69、P153都有近似说法)</div><div>三、“康熙二年提督马得功、总督李率泰令坠之,弃其地。”(《厦门城六百年》P45)</div><div> </div> <h1><b><font color="#ed2308">那么究竟哪一处描述才是历史真相呢!</font></b></h1> <h3>(此“天风海涛”石刻位于白鹿洞寺)</h3> <h3> 从这些记载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两个信息。</h3><div> 首先明洪武年间建造的厦门城古城墙已经在康熙年间被毁了,墮城的主使者为总督李率泰。其次,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厦门城古城墙是康熙二十四年由施琅将军重建,历经三百多年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遗留下来近百米修复后的城墙。</div> <h3>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上。</h3><div> 疑惑的焦点在于短时间内毁城后又重建,(当然也不排除这一可能性)清康熙二十年或二十二年墮城,康熙二十四年再重建,意义何在?难道是厦门城太小了?或者是有其他缘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显得不太现实,这会在文后进一步说明。</div> <h3> 为了探明真相我陆续翻阅了一些相关文史书籍,从李启宇先生著作《厦门史略》中“厦门大事记”查到以下记录:</h3> <h3> 清康熙元年(1662年)</h3><div> 五月 郑成功病逝。郑经离厦赴台袭职。</div><div> 清康熙二年(1663年)</div><div> 十月 清军攻占思明州,驱尽岛上残留居民,拆毁城墙民居,岛上一片废墟。时谚称:“嘉禾断人种”。此役,清军得荷兰船队相助。事后,清廷特许荷兰船队两年通商一次。(此处未提起何人毁城迁民)</div><div>……</div> <h3>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h3><div> 二月 清军攻占厦门,郑经退往台湾。总兵杨嘉瑞率部镇守厦门。此为清政府经营厦门之始。</div><div>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div><div> 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div><div> ……</div><div> 在“厦门大事记”里没有见到“康熙二十年”的相关记录。</div> <h3> 但大事记里所记载的“康熙十九年为清政府经营厦门之始。”,在其后的“康熙二十年”或“康熙二十二年”还有“墮城”的必要和意义吗?</h3><div> 莫非是将“康熙二年”发生的事误作为“康熙二十年”或“康熙二十二年”?</div><div> 问题似乎有了些许苗头,但还需进一步证实。</div> <h3><b><font color="#ed2308"> 那么“康熙二十年”和“康熙二十二年”到底发生了哪些值得我们留意的事件呢?</font></b></h3> <h3> 进一步查找翻阅,综合文史书籍记述和网络百度查阅可得到以下信息:</h3><div><br></div><div> 康熙二十年(1681年)</div><div> 正月十八日,郑经在台湾病卒。</div><div> 康熙帝采纳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div> <h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h3><div>六月 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底定台湾。</div><div> 但此中依然没有提到与厦门城“墮城”一说有关联的记载!</div> <h3> 于是我将问题的关注点由“墮城”时间转移到“墮城”事件的主要人物——总督李率泰。</h3><div> 再百度下“李率泰”,得到以下信息——</div> <h3> “李率泰(1608年-1666年),字寿畴、叔达,本名延龄(努尔哈赤赐名率泰),辽东铁岭人,隶属汉军正蓝旗,李永芳次子,清朝将领。</h3><div> 随多尔衮入关后,在进攻李自成军、打击南明桂王政权的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康熙二年(1663年),偕同耿继茂进占厦门、金门等地,迫使郑经退守台湾。康熙五年(1666年)病死,享年59岁,赠兵部尚书衔,谥忠襄。”</div> <h3>其实《厦门志》中两处记录也有冲突!</h3> <h3>我们再回头看看早期木刻版《厦门志》</h3><h3>——“康熙二十年总督李率泰……”</h3><h3>——看来问题的源头由此而来的可能性很大</h3><h3>——<font color="#ed2308">这对于我们今后在阅览书籍一种警醒!!!</font></h3> <h3> 问题至此已显露其矛盾之处,一位在“康熙五年”就已病逝的总督怎么会在康熙二十年再次出现呢?</h3> <h3> 整个事件经过大致是这样,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郑经离开厦门到台湾袭职。康熙二年清军乘虚攻占厦门,并继续实行“迁界”方略,毁城迁民,厦门城于此时遭受严重破坏,岛上一片废墟,时谚称“嘉禾断人种”。可见其惨烈。</h3> <h3>李禧先生《紫燕金鱼室笔记》书中所记载。</h3> <h3>薛起凤于《鹭江志》中的描述。</h3> <h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厦门城明洪武年建造的古城墙被拆毁时间为</h3><div>——<b><font color="#ed2308">康熙二年(1663年)</font></b>。</div> <h3> 当然了,厦门城明古城墙毁于清康熙初年并无碍于厦门城建城六百年史实,反而让我们倍感古城墙历经沧桑,“死而复生”尚能留存实属不易,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h3><h3> 深入挖掘和探讨古城墙的兴衰史必将为我们新时期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