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2018.5.2日,昨夜一场雨加雪,让今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我们从丁青出发,这里海拔3700米,让人感觉比较舒服,今天的第一站是孜珠寺,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海拔4800米, 据说孜珠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 怪石嶙峋,禅洞叠叠。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西藏政教大权的原始宗教,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佛教,而到边远偏僻的地方隐藏起来,以保存自己的势力。这使琼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区成为苯教寺庙和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 </font></h3> <h3>孜珠寺活佛丁真俄色仁波切说过一句话:“孜珠寺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除了非常有缘分的人……”</h3><div>这里的山路非常险峻,车辆在狭窄急弯且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行进,大概是昨夜的一场雨雪让今天山中雾气升腾,在山下仰望山间,几乎只能看清楚山下的一小段,山腰以上笼罩在云雾之中,同行的伙伴调侃说一会儿咱们就会成仙进入云层,我心想那怎么可能,觉得伴着车辆的向上攀登云层也会被推高,就如同再低的云你都永远无法抓到,随着车辆小心翼翼的向上行进,海拔也在不断的升高,不知是湿度太大,还是海拔太高,我们果真进入云层(或许是高密度的水蒸气),车辆被雾气包围着,能见度极低,这时司机师傅能做的就是瞪大眼睛努力辩识脚下的山路,在这样高度紧张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中行进了好久,车辆终于冲破云海,能见度逐渐变好,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看了一眼被甩在我们脚下的云海,颇有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登临海拔4800米时,看到那奇异陡峭形状如同龙脊的孜珠山,巍峨雄奇惊人心魄,在西藏几乎没有与之可比的!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孜珠寺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灾荒、法难、战争还是动乱,虽然孜珠寺会受到干扰甚至遭到拆毁,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世代传承不灭;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只在孜珠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继承,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每逢鸡年,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不辞跋涉之苦,华服盛装地聚集在这海拔4800米的雪域圣寺,弘宣善法,祈福忏罪,殊情胜景,蔚为壮观。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法会期间上演的神舞剧“极乐与地狱”</div> <h3>图片上矗立在崖壁上的那座小白木屋,就是孜珠寺长老闭关修炼的地方。</h3> <h3>站在海拔4800米的山上远眺,脚下云雾缭绕,头上金雕翱翔,你会完全忽略这里的高海拔带给你的不适,那一时刻,你会觉得经历之前车辆在山路上那段漫长而艰难的行进是值得的,让人不禁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虽说现在是5月份,但高海拔使得这里仍然被大雪覆盖,为这座禅寺更增添了一份圣洁。</h3> <h3>虔诚的苯教信徒日复一日的绕孜珠寺磕着长头,用这种方式感恩现在的拥有,祈求实现心中的更多的夙愿!</h3> <h3>转经也是这里人们每天的必修课,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是年迈的老人,只要有时间,就会手持转经筒,快乐的绕山转经,这种生活状态承载了他们无限的寄托。</h3> <h3>僧人与这群小狗们快乐的嬉戏,传递着暖暖的爱意,在这里似乎永远没有纷争,人们与万物和谐共处,充满祥和与宁静。</h3> <h3>这里山高路险,从山脚下开车到山顶,需要翻越数座高山,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山路穿梭,但是并没有阻止国家对这片净土的关爱,山上布满了太阳能路灯,山上的通讯信号极好,僧人们也用上了手机,让山里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与外界的无限沟通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h3> <h3>拍摄:浅秋 文字:浅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