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耶路撒冷的爱与哀愁

瞿瑛

<h3>&quot;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quot;当上帝耶和华、耶稣基督、真主安拉,聚集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时候,世界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像耶路撒冷这样令人沉思……</h3><h3>作为三教之地,耶路撒冷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到处是神圣的古迹。耶路撒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色列国王大卫率人屠杀了耶布斯人,夺取了该城,他们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更改成了今天的名字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人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也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老城分为四个部分:犹太教区、基督教区、穆斯林教区和亚美尼亚教区。犹太教区的哭墙和橄榄山、穆斯林教区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教区的圣墓教堂和苦路都汇集于此。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三大宗教精神重心,刻满了征战和兴亡的印记,宗教和政治派别之争,实在是不堪重负……</h3> <h3>以色列王大卫</h3> <h3><b>哭墙,以色列人的圣殿仅剩下这段遗址</b></h3><h3>橄榄山是看耶路撒冷老城,甚至是整个城市最好的地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到达耶利哥之前,曾在橄榄山休息了一星期,而这个星期也是耶稣受难前最后的日子。现在的橄榄山坡上种植着橄榄树,遍布着15万犹太人的墓地,最古老的墓碑有2700年历史之久。犹太教徒相信,安葬在这里的人,会在耶稣下次到来时最先复活,所以这里的墓穴也贵得惊人,因为死者都想第一时间复活及面见弥赛亚。弥赛亚是犹太人心中盼望的救恩人物,而基督徒相信弥赛亚已经降临,他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所以,无论对犹太人还是基督徒而言,橄榄山都是一座让人印象深刻的圣山。</h3><h3>要说以色列人心中的圣殿,就是哭墙了,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每天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看见男教徒在该墙前失身恸哭,女教徒则裹着头巾,捧着经书祈祷、抽泣,甚至亲吻墙面。1948年犹太人如圣经预言般地复国,流亡了近2000年的犹太人回到了耶路撒冷,宗教迫害、生活艰辛、二战中遭大规模屠杀……所有这些理由,都足以让西墙的哭声从早到晚,缀泣不止。</h3> <h3>每天都有络绎不绝身着一身黑色传统服饰的犹太教正统教徒前来这里进行朝拜,也能看到其他非遵循传统的犹太人,这些人所做的事情略有区别。</h3> <h3>进入哭墙的男士必须戴上犹太人小帽KIPPA,这是提醒人们,即使你绝顶聪明,还是要谦卑在上帝之下,小圆帽象征顺服。</h3> <h3>依据犹太教传统,祷告时必须男女分开,现今男士祷告在左方,女士在右方。</h3> <h3>即便在哭墙,以色列女兵也是配枪的。</h3> <h3>橄榄山上的万国教堂,是耶稣被捕前夜祷告的地方。</h3> <h3>耶稣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耶稣头顶的希腊字母源自《圣经·启示录》中的一句话:&quot;上帝说,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茄,是在以后永生的全能者。&quot;</h3> <h3>这座教堂由16个国家出资建造,教堂穹顶上镶嵌着这些国家的国旗,代表捐钱的国家。</h3> <h3>教堂内有几幅很有名的壁画,《痛苦中的耶稣》、《犹大之吻》、《基督的被捕》,说的就是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h3> <h3>教堂前拍到两个可爱的小天使。</h3> <h3>橄榄山下的犹太人墓地,山坡上种着橄榄树。</h3> <h3>一群犹太人正在橄榄山下的墓地拜祭。</h3><h3><br /></h3> <h3><b>圣殿山,穆斯林的世界在这里微缩又被放大</b></h3><h3>如果说哭墙是犹太人眼中的耶路撒冷,那么哭墙旁边,木道通往的圣殿山,便是穆斯林的耶路撒冷。对伊斯兰教徒来说,他们认为此处是昔日穆罕默德升天之处,所以耶路撒冷为伊斯兰教徒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短短四百米栈道,三重安检。荷枪实弹的以色列警察负责治安,年迈的穆斯林端坐入口,负责宗教核准。巴以之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圣殿山的"不定期开放",过了重重安检,才能靠近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圆顶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当通过重重安检进入圣殿山时,哭墙这边喧嚣的祷告声忽然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静逸的庭院和宏伟的建筑。宏大辉煌的圆顶清真寺伫立在宽阔的圣殿山广场上,八角形的墙体饰满了充满伊斯兰特征的蓝绿色纹样,金色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顶上的新月闪耀着神圣的光芒。无论你站在那儿,都能看到金顶的光芒。圣殿山另有一座银顶寺----阿克萨清真寺,原是穆斯林为纪念穆罕穆德升天而建,历经整修,今日银顶颜色已改为灰黑色。</h3><h3>圣殿山如今属穆斯林所有,犹太教徒不可入内,犹太人只能在圣殿山下的哭墙哭泣,缅怀曾经存在的至圣所。不过时至今日,圣殿山一直是巴以冲突的根源所在,这个面积只有0.135平方公里的小山丘是中东动荡乃至世界和平之所在,而麻烦或许并不完全在于领土争端,更多的则是根植于双方血液和骨髓里的忠诚的宗教信仰。</h3> <h3>圣殿山上最醒目的标志非圆顶岩石清真寺莫属,清真寺圆顶被80公斤的纯金覆盖,从任何角落远望圣城,都可看见这座黄金圆顶。</h3> <h3><b>苦路与圣墓教堂,基督徒追寻着有关耶稣的一切</b></h3><h3>每个到耶路撒冷的游客不管是否信教,都会走一下苦路。这条路更是基督徒有幸来到耶路撒冷必走的一段既哀伤又感恩的朝圣之路。耶稣受难路有14站,从耶稣受审、定罪、第一次摔倒、被钉在十字架到最后耶稣遇难处圣墓大教堂。他的死亡,为世人完成救赎;他的复活升天,开启求恩的时代。"苦路十四站"每站都有传说,如果幸运的话,可以看见虔诚的基督教徒背负着"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从同一条"苦路"上经过,而一旁的阿拉伯人却根本不会眨下眼睛,庞杂的游客、少量的犹太人和基督徒穿梭在一起,让这条阿拉伯街市显得特别熙攘嘈杂。</h3><h3>对于基督徒来讲,圣墓教堂毫无疑问是耶路撒冷老城中最神圣的地方。从四世纪开始,圣墓教堂就成为信徒的圣地,因为它见证了耶稣生命中最后的几个小时。基督徒认为这里就是耶稣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升天的地方。苦路的最后5站,如今都在圣墓教堂里面。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内部情况十分复杂,教堂内每一钉子、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圣墓教堂正门大厅中央一大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异香,是传说中耶稣遗体卸下的地方。许多教徒围着这块大理石顶礼膜拜,据说上面浸透了耶稣的血,大家争先恐后地把信物放在上面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往左,大厅中央便是那著名的小教堂状圣墓。圣墓石洞极其狭小,不足2米宽,教徒们在外排起长长的队伍,就为了进入墓室祷告。</h3> <h3>苦路每一站都有标志,这是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的地方,他身上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体无完肤。在这里他遇见母亲玛丽亚,圣母悲痛至极,心如刀割。</h3> <h3>第五站,西蒙从田间回来路过那里,罗马士兵强迫他背耶稣的十字架。</h3> <h3>第七站,耶稣第二次跌倒,士兵们不断鞭打他,催促耶稣赶赴刑场。</h3> <h3>第八站,妇女们泪流满面,跟随耶稣,耶稣安慰她们,不要痛哭我的苦难,该当痛哭你们的罪过,这实是我受苦难的缘由。</h3> <h3>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士兵们带来两个囚犯,与耶稣一起受死。</h3> <h3>苦路就是这样熙熙攘攘的。</h3> <h3>小贩手上拿着一本中文旅游书,买了一本。</h3> <h3>七枝烛台,犹太教的徽号和以色列国徽的中心图案。</h3> <h3>路边售卖各种物品</h3> <h3>走过一站又一站,终于到了圣墓教堂,他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h3> <h3>圣墓教堂内景</h3> <h3>苦路第十三站,这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就是传说中耶稣气绝后从十字架上被取下,然后放到这块石板上,全身涂油准备安葬的地方,石板上的红色就好像浸透耶稣的血,众人跪在这里亲吻涂油台,把信物放上面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h3> <h3>我也学他们样,把刚买的十字架放在上面擦拭,有点像我们在寺庙里开光的感觉。</h3> <h3>苦路最后一站,耶稣墓。耶稣死后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在此处复活,所以他是空墓穴,并无遗体遗物随葬。</h3> <h3>圣墓石洞及其狭小,不足2米宽。教徒们在外排起长长的队伍,就为了进入墓室看一下,现在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我陪着好好先生也进去祷告了一番。</h3> <h3>圣墓教堂外景</h3> <h3>夜幕下的圣墓教堂</h3> <h3><b>伯利恒的隔离墙,两个世界两个天地</b></h3><h3>1967年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建立了犹太人定居点。这一侵占巴领土的行径激起了巴勒斯坦人的极大愤怒和反抗。以色列为了保护犹太定居者的安全和通行,避免受到巴武装人员的袭击,就利用加沙地带狭长地形和边界线短的特点,修建了一道隔离设施,把加沙地带分隔成南、北、中三段,并有重兵把守。在隔离墙边,不能拍岗哨,也不能快跑,有些路段不能停车,否则可能遭到以色列士兵的枪击。现在的伯利恒被以色列当局控制着进出口,日常行政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隔离墙两边是两个世界,以色列一边是修剪齐整的草地和执勤部队,而在另一面有联合国难民署援建的房子,遍布灰尘。</h3> <h3>犹太人定居点</h3> <h3>来到伯利恒,就是为了参观圣诞教堂,耶稣诞生的地方,也是巴勒斯坦首次申遗成功的地方。每年圣诞节,教皇都要来此参加活动。</h3> <h3>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孕,临产的玛利亚和丈夫约瑟到伯利恒申报户口,城中客房住满,他们只好在马厩里过夜,当晚玛利亚生下耶稣,马厩成了耶稣的摇篮。</h3> <h3>来圣诞教堂就是为了看这个银星洞,耶稣出生在这里,原来是个泥的马厩,后来被人用银代替,再后来成了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h3> <h3>同样是街道,以色列人这边看上去还挺整洁干净,巴勒斯坦那边就乱糟糟的。</h3> <h3>头戴黑帽、身穿黑色外套、留着鬓角的男士,他们就是正统派的犹太教徒。</h3> <h3>正巧遇到一场犹太男孩12岁成人礼,通常要请上乐师,全家人一起欢乐、赞美、跳舞。</h3> <h3>街上到处都能看到马赛克镶嵌画店</h3> <h3>我在一家阿拉伯人店里买了一幅马赛克画——耶路撒冷。</h3> <h3>店里品种挺多,团友买了一幅大幅的生命树。</h3> <h3>还没拼完的马赛克画</h3> <h3>以色列的石榴很红很红,买了一杯石榴汁,味还可以。</h3> <h3><b>以色列女兵,纤柔与野性并存</b></h3><h3>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对妇女普遍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他们规定:年满18岁的女性都必须服役2年。走在耶路撒冷的街头,随处可见穿着军装的姑娘。她们头戴船形帽,身背M4卡宾枪,除非洗澡、睡觉,作为战士的以色列女兵都枪不离身。曾在哭墙的厕所里就亲眼看到,上厕所时女兵们居然也背着枪,真够吓人的。其实,除了这些军人特征外,她们爱说爱笑,就跟一般的青春少女没啥两样,即便你要求拍照合影,她们也都落落大方,欣然依允。总得来说,以色列军队对女兵的管理并不像男兵那么严格,女兵服役的地点往往离家不远,下班后即可回家,第二天一早再返回军营。但是她们并不比男人逊色,也和男人一样,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能完成各种各样的战斗任务。如今,以色列国防军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离开&quot;女子军团&quot;的支援而独立完成任务。</h3> <h3>耶路撒冷,圣地中的圣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名城,世界的中心。犹太教的至圣所在此,他们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他们依然在等候他们的救世主降临;基督教救世主耶稣在这里走过苦路,被钉十字架,为人们赎罪,又复活升天。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教导人民敬拜真主阿拉,他在此升上七重天。</h3><h3>这里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所在,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地,是24小时发生新闻的地方,这里就是圣经中提及的应许之地!<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