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原创作品(收藏与读书)

<h3>收藏是一种文化,也是回味历史,回望曾经的文明,收藏的过程也是探寻知识的过程。每逢节假日,到各大市场淘宝已经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不管是收藏书画、瓷器、玉器以及各种各样的杂件,都需要丰富的知识,知识愈丰富,收藏到真品的机会愈大,知识就是力量,在这里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此刻,才会感觉到读书重要。<br>比如收藏书画,自古有之,收藏书画主要从个人风格、绘画水平、装裱、印章、款识等方面去鉴别。大名家的作品价格高,假画还多,一般人不容易辩别,书画收藏有地域性,从熟悉的本地区的书画家作品入手,更容易买到真迹,相对而言本地区书画家作品价格不高,假的相对少点。<br>虽然书画理论比较枯燥难懂,如果不深入研究,更会离自己的心灵遥远。美学家朱光潜就曾经说‘中国美学资料大部分从文论、诗论、诗话、和词话里找到‘’。他指的是《论语》、《道德经》、《庄子》、《老子》等哲学著作,历史、科学等著作,同样道理,鉴定方面也需要这些知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老话,说明了一个道理,熟悉的效果。我就曾经在古玩市场,买到张便宜的装裱好了的国画,卖家对此画不熟悉,也不是什么大名家,我因为认识这位老先生,他有80高龄了,画风我熟悉,看上面的款识,印章是用红色画上去的,看题款的文字,比较清楚是为古玩店主所画,也肯定不是这个卖家,画的可以,价格便宜,买下来,后来,请老先生重新加印。所以熟悉书画家的画风,一般不会买错误,你找本人画,可能价格高,古玩市场相反可以淘到便宜东西。<br>我曾经读汪曾淇先生的《塔上随笔》,这本散文集里有篇文章,《看画》,他在1947年在上海先施公司看到画有《断简残篇》扇面,扇面上画的是一条旧碑帖的拓片,半张烧糊的一角的宋版的残书,一方印譜……这样七拼八凑的画面,我有幸看到这样的扇面真迹,民国时期的扇面,现在比较少了。所以,文学作品记载的历史,对于研究书画有极大的作用,扩展了我们的视野。<br>我喜欢读书,更喜欢买书,也曾经去图书馆借阅,发现专业书籍少,还需时时提醒自己按时间归还,觉得自己拥有这本书,何时想看,何时看,所以还是觉得自己买书合适。好书也曾经借朋友,可惜一般都是泥牛入海,再难回,一本书,时间长了,朋友忘记了,自己也不好开口要了,想起有些好书也始终难以忘怀。<br>收藏与读书密不可分,荷叶藕,满塘转,互相依存,牵一发既动全身,搞收藏的人,多学习,多练就一双慧眼,这样,才可以在琳琅满目的文玩市场中寻觅到自己喜爱的物品。<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