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摩洛哥 千姿百态摄影人 2017.11.14

顽童老妈

<h3>2017年11月,经历久久的期待,我们追随着三毛的脚步,开启摩洛哥浪漫之旅。</h3> <h3>浓郁的异域风情、悠久的伊斯兰文化、多元的历史交错,让我们对这个北非国家从书本走入了现实。</h3> <h3>此时,查看我在那天的微信中这样描述:</h3><h3>因为电影"北非谍影",</h3><h3>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叫卡萨布兰卡的地方;</h3><h3>因为作家"三毛",</h3><h3>知道了缘自撒哈拉沙漠的浪漫爱情故事;</h3><h3>更因为舍夫沙万的蓝,</h3><h3>让我在深深浅浅、亦真亦幻中沉醉迷失;</h3><h3><br /></h3><h3>踏上这神秘国度的第一天,在卡萨布兰卡迈阿密大道与大西洋落日不期而遇。</h3><h3>我,真的醉了!</h3> <h3>从餐厅上车,至今难忘那匆匆的回眸。</h3><h3>同伴问我,这有什么好看的?</h3><h3>我也不清楚。</h3><h3>可能这暮色中的异域风情,</h3><h3>让我想到了子夜在坎昆海边的寻觅、</h3><h3>在利马大西洋岸边与当地姑娘的日落合影、、、</h3><h3><br /></h3><h3>讲真的,旅行前我们为到哪些景点煞费苦心,</h3><h3>旅行中,我们更期待那触动心灵的瞬间感动。</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是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为纪念前国王六十大寿而兴建,是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清真寺。</h3><h3>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以开启关闭,25扇子东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抵抗海水腐蚀。</h3><h3>出发前,看到网友从海滩滩涂中拍摄的清真寺水中倒影,真是美极。</h3><h3>可惜的是,清真寺附近海滩的施工工程已经一年,还在封闭状态;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过多的停留。</h3> <h3>摄影人拍摄一张照片容易吗?</h3> <h3>时间有限,赶紧结束了清真寺的游览,争取在傍晚前到达马拉喀什,重头戏是感受老麦地那的集市。</h3><h3>上海电视台的专业摄像师沈志伟负责拍摄手机视频,我则负责为他拍摄工作照。</h3> <h3>马拉喀什(Marrakesh)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有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市场(露天市场),也有整个非洲最繁忙的广场。炎热、尘土和泥砖堡垒使马拉喀什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h3> <h3>图比亚清真寺,是北非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h3><h3>建于公元11世纪,有垂直于麦加朝圣方向的17道柱廊。在神龛凹室和它两翼的两跨周圈有采光槽,里面的木结构&quot;穆克纳斯&quot;蜂巢状立体雕饰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设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没有出现过。</h3> <h3>我的朋友们,禁不住仙人掌果的诱惑。</h3><h3>紫色的舌头,就是大胆尝试后的结果。</h3><h3>建议穿淡色服装的朋友们注意,不要将果汁滴到衣服上,很难洗掉。</h3> <h3>喜欢这里的,肯定不止我们。</h3><h3>学生们也开心的玩起了自拍,从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回归世俗、走向开放包容的希望。</h3> <h3>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是不得不去的打卡之地。</h3><h3>用人声鼎沸、烟火缭绕、各色杂耍、混迹其中来形容,丝毫不为过。</h3><h3>简言之,翻版的中国小商品集市与美食广场。</h3><h3>恍惚中,仿佛跨越千年梦回一千零一夜故事。</h3> <h3>马诺雷勒花园,是一座占地十二公顷的美丽的植物花园,同时也是摩洛哥马拉喀什艺术家集聚的艺术圣地。</h3><h3>花园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杰奎琳在十上世纪20至30年代,即摩洛哥还是法国保护区时设计建成的。1947年对外开放,从1980年开始,被法国的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伯奇所有。2008年,在伊夫圣罗兰去世后,他的骨灰被撒在这里。 马拉喀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就设在花园里,其中包括了伊夫圣罗兰先生个人珍藏的北美纺织品,此外还有大量陶瓷、珠宝和绘画。 </h3><h3>花园不大,非常精致</h3> <h3>有一种蓝,叫马约尔蓝。</h3><h3>一点不夸张,蓝的钩魂 !</h3> <h3>麦地那老城,如融入梦幻的时光机,</h3><h3>一个不小心,与驴车马队擦肩而过。</h3> <h3>这里,是手工制作的工场;</h3><h3>这里,是大小商人的卖场。</h3><h3>无论工艺品还是生活废品,在这里都是流通的对象。</h3> <h3>本尤素福神学院,始建于14世纪。4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渴望求学的学生的庇护所,尤其是神学。学校的名字取自阿尔摩拉维德王朝(Almoravid dynasty)统治者之一Ali Ben Youssef。学校有132个客房,建筑装饰雕刻华丽,是摩洛哥建筑的瑰宝。</h3> <h3>楼上,当时是学生宿舍。</h3><h3>窗子很小,室内昏暗,采光和通风条件都很差。</h3><h3>难以想象,它们是怎么度过春夏秋冬的。</h3><h3>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专心研读、顿悟人生吧?</h3> <h3>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拉巴特的,</h3><h3>晚餐在酒店附近的海湾进行。</h3><h3>照例,朋友们在餐厅等待;我在海边拍照。</h3> <h3>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很早就醒了。</h3><h3>房间窗口正好拍摄海港与大桥的晨曦。</h3><h3>看着天边渐渐变红变亮,沉睡的城市在慢慢苏醒,</h3><h3>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h3><h3><br /></h3><h3>那个高高的方塔,就是哈桑塔。</h3> <h3>用300的长焦,可以在阳台遥拍乌达雅城堡。</h3> <h3>拉巴特是摩洛哥首都,位于摩洛哥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h3><h3>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h3><h3>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政治首都。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h3><h3>将在摩洛哥走过的所有地方相比较,拉巴特应该是最像城市的城市,有那么一点点现代城市的感觉。</h3><h3>尤其难得的是,拉巴特突破了所有建筑不能高于宣礼塔的戒律。将在布雷格雷格河口,我们晚餐饭店附近建造高于宣礼塔的大型销品茂,而且由中国公司承建。</h3> <h3>拉巴特王宫,位于拉巴特市中心,始建于1785年,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h3><h3>规划行程的时候,看了很多游记和照片,决定放弃王宫。</h3><h3>地接是好心,又给我们增加了这个王宫和清真寺。</h3><h3>其实真没什么好看的。</h3> <h3>小小的王宫门前,站着不同颜色制服的警卫,这里是摩洛哥唯一可以对军警人员拍照的地方。</h3><h3>迷彩是防爆警察,蓝色是宪兵,白色是皇家卫兵,浅黄色是辅警,黑色西装是王宫工作人员,有时候可以看见戴红帽子的是负责宗教事务的人员。</h3><h3><br /></h3><h3>我觉的还不如看团友吕老师,模特猫步自带风,</h3><h3>大大的拉风哦!</h3> <h3>穆罕默德五世墓,即国父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距离王宫5分钟车程。</h3><h3>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h3><h3>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h3><h3>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h3><h3>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h3> <h3>墓正面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h3><h3>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h3><h3><br /></h3><h3>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h3> <h3>这里还有一个好地方,只对穆斯林开放,那就是祷告厅。</h3><h3>朋友们在不知情时进入后发现,这里的光影非常适合拍摄,可惜我没有来得及按动快门,就被告知不能入内,赶紧出去。</h3><h3>现在分享的照片是旅友蒋中兴拍摄。</h3> <h3>在有限的时间里拍摄,摄影师也真不容易。</h3> <h3>乌达雅堡&nbsp;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h3><h3>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h3><h3>城墙前的阶梯是碟中谍五汤姆克鲁斯骑摩托车冲下来的地方。</h3> <h3>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二是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堡旁靠海外的一组平房,原为葡萄牙军事监狱,法国占领后改为饭馆,至今一直开放。</h3> <h3>乌达雅城堡的小巷,</h3><h3>是我们在摩洛哥第一次与蓝色的邂逅。</h3><h3>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与急促的脚步声此起彼伏,</h3><h3>完全是停不下来的节奏。</h3> <h3>乌达亚城堡中的蓝,浅浅的、点缀的、毫不张扬的出现。</h3><h3>会让人安静,而不会让人狂热。</h3><h3>与舍夫沙万的暴力蓝相比,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h3><h3>游客少,安静,是这里的一大优势。</h3> <h3>往小巷走到头,就是城堡要塞。</h3><h3>观景平台出现在眼前。</h3> <h3>到达平台,大西洋赫然出现在眼前。</h3><h3>对于只能看黄浦江、苏州河,以及黄沌沌东海水的魔都人来说,蔚蓝清澈的海水足够吸引眼球。</h3> <h3>一个男孩进入我的画面,</h3><h3>无意中拍摄到他将球踢向空中的画面。</h3><h3>那个球,仿佛踢向了大西洋。</h3><h3><br /></h3> <h3>游客在这里,</h3><h3>可以闲庭信步、可以看海发呆,</h3><h3>可以相互调情、也可拍你所爱。</h3><h3>至于拍摄时姿势吗,</h3><h3>女士会在意,男士可以忽略不计。</h3> <h3>将要出城堡门了。</h3><h3>摄影家协会的叶大师抓住最后的机会在那儿等待,等待合适的人出现才肯按动快门。</h3><h3>我则不然,二个门洞、三个元素在画面中,还等什么,按动快门,咔嚓走人。</h3> <h3>从里往外看乌达雅城堡,那是另外一种感觉。</h3><h3>感叹中还是那句老话:</h3><h3>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h3><h3>古今中外,没有例外!</h3><h3><br /></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