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浅岁月匆匆过,又是一年端午时。</h3><h3><br /></h3><h3> 南宁的水街,端午前半个月就有阿姨阿奶坐在店门口包粽子,现包现卖,因为新鲜味道好,买的人挺多。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善良勤劳的爷爷奶奶有六个儿女,加上孙子辈,可谓是操劳了一生。尽管他们离开很多年了,时不时还是会想起------<br /></h3><h3> </h3><h3>小时候在重庆,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里,前院后院楼上楼下几十户人家。院里有口水井,那时还没有冰箱,所以炎热的夏季里,大家买了西瓜就放水桶里用绳子吊在水井里,晚上切开来吃,爽口得很。</h3><h3> </h3><h3>童年的记忆里最开心的就是过节了。因为一过节院里就热闹得很,院里有个大石磨,一到国庆、春节什么的,家家户户泡黄豆,我家也泡。奶奶把泡发好的黄豆一勺一勺均匀撒在石磨盘上,用手推动大石磨,一圈一圈又一圈,白花花的豆浆就出来了,奶奶用它来点豆花。豆花啊,现在成了我的乡愁,因为南宁人不吃蘸麻辣佐料的豆花,所以每次回了重庆一定要寻了豆花下饭吃。</h3><h3> </h3><h3>元宵节,家家户户泡糯米,推好的糯米浆用大块的沙布吊起来过滤,最后,做成糯米粉用来包汤圆,那几天啊,整个院里香气四溢,因为大家都在泡糯米、炒芝麻------<br /></h3><h3> </h3><h3>每年端午节临近,奶奶把清香翠绿的粽叶洗净晾好,甜香的糯米被水长时间浸泡后粒粒晶莹丰盈,在阳光下泛着亮光,能干贤慧的奶奶坐在竹椅上,一手拿粽叶一手抓米,这么一裹那么一绕,绳子三两下一缠,一个个漂亮的三角粽就闪亮登场了。我们家喜欢原滋原味的白水粽,煮好后的粽子依旧清香扑鼻,蘸着白糖好吃极了。几十年过去,我仍旧喜欢这种吃法,却不知为何,已找不到儿时的味道。</h3><h3> </h3><h3>童年时光一直藏在温润如水的记忆里,常常触景生情、又时时被一段话一件事把思念勾起,如同江上飞文章里写的,我们始终难以忘怀的,是一份情怀。</h3><h3><br /></h3> <h3>我不会包粽子,但这世上有一种幸福叫做有人一直惦记你。每年端午,姨妈包了粽子都会送给我一些品尝,朋友家有粽子也会赠予一份,意外的惊喜是今年同事又送了好些凉粽给我,我只想说,我很幸福,有你们真好!</h3> <h3>"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h3><h3> </h3><h3>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从中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具备医药功能而来。</h3><h3> </h3><h3> 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h3><h3> </h3><h3> 传统习俗就这么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所以每年端午我都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保家人平安健康。</h3><h3><br /></h3> <h3>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草药浴</h3><h3> </h3><h3>农历五月五药浴这个风俗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广西人喜欢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以治皮肤病、去邪气。</h3><h3> </h3><h3>女儿出生后,每逢端午,我都会去市场上精心挑选一些草药,拿回家冲洗一下,用剪刀把草药剪成几段放一大锅里,来来回回煮上几锅给女儿泡澡。今天煮的时候,霏爸说这草药水好香。我笑起来:"味道很好闻吧,丫头小时候每次泡澡时都会问,妈妈,这水那么香可以喝一口吗?"</h3> <h3>凉粽还可以这么玩!先谢谢姨妈包的粽子,花点小心思,味道大不同,酸酸甜甜的木莓酱、香脆美味的芝麻肉松,你喜欢哪一个?</h3> <h3>端午有三宝:粽子、艾草、绿豆糕。</h3><h3> </h3><h3>从古至今,绿豆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所以端午节吃绿豆糕除了满足人们的口福外,还有排出体内毒素的期望,用健康的体魄迎接酷夏的到来。这次做了蔓越莓和蜂蜜两种口味。</h3> <h3>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生活幸福甜如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