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名言 [原创作品]

风的声音

<h3><br></h3><h1> 父亲的名言 [原创作品]</h1><h3> 文/付庆才</h3><h3> 图/网络</h3> <h3>  我的父亲不是名人,只是个小人物,小老百姓一个!可是从小到大,父亲说过的话,有很多让我受益终生!——题记</h3> <h3>  我的老家在邹东山区,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那会儿,还是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农村贫穷落后,村里人生活困难。那时候百姓指望“公分”吃饭,家里的劳动力多,挣得“公分”多,秋天分到的粮食就多,生活就会好一些;若孩子多,劳力少,那生活就可想而知了!我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只有我们兄弟三人,不是孩子太多的家庭,可是我父母身体都不太好:父亲有风湿性关节炎,干不得重活;母亲呢,右腿得了骨髓炎,动过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卧床不起,不但不能随生产队劳动,还需要人侍候。我家劳力少,挣不到“公分”,每年秋天分到的粮食少一些。即使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了,由于父母身体不好,收获的粮食也不多。记忆里我家每年都会有两三个月没干粮吃,只能喝点稀粥度日。父母看病花了不少钱,家里能变卖的也都卖的差不多了,已经没有值钱的东西。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桌子,桌面上还有四五个小坑(凹下去的地方),那是常切菜(菜,特指地瓜秧。切碎晒干,没有粮食时用来充饥)的成果。我家的这张桌子功能强大,和面、擀饼、切菜、吃饭全用它,那是我家几十年的“老古董”呢!另一件给我印象深刻的“家具”就是风箱(做饭时吹火用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鼓风机吧)。那风箱还是我爷爷的父亲置办的,风箱的拉杆都磨去了一多半,原本长条形的拉杆下面被磨出了向上凹的弧形。拉杆中间磨得很细很细了,好像随时都会被拉断似的。</h3> <div>  贫穷的家庭总会被人看不起。有时父亲出去借点地瓜干,来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不少次父亲都是空手而归的,人家都怕还不起,不肯借。看着父亲愁苦的脸,我常默默地陪在父亲旁边,那时我认为这是帮助他的最好的办法了。记得有一次,父亲拖着病腿转了半天,也没借到一片地瓜干。回来后,他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叹气,我铺了张草席,默默地躺在父亲身边,一声不吭。父亲好像看出了什么,把我搂在怀里,我们爷俩抱头痛哭……</div> <div>  饥饿是难熬的。内心发慌,胸闷气短,浑身无力,头晕目眩……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有一次,我实在撑不住了,偷偷地跑到村东边的玉米地里,掰了几个玉米棒子,连煮都没煮,就生啃充饥了!父亲知道后,把我打了个半死。他边打边哭着说:“我经常给你说‘冻死迎风站,饿死打饱嗝’。你怎么那么没骨气呀!你怎能那样做呢?你怎能那样做呢?”我不知道父亲打了我多少下,也不知道这句话父亲说了多少遍,结果是我牢牢地记住了父亲说的话:冻死迎风站,饿死打饱嗝!我不知道这句话算不算名言,但是,在父亲说过的所有的话里,这应该是我记得最牢的一句吧!从那以后,即使饿晕了,我也没有再偷吃过生产队里一丝一毫的东西。而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后来,能够考上学,能够做一名老师,我总觉得与父亲的这一句话不无关系。直到现在,我仍然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div> <div>  好在总有善良的人,村里一户姓杨的人家,常常借给父亲粮食,我隐隐记得他叫杨井金——因为他去世的早,我的印象模糊了。每每想起,内心总会升腾出浓浓的感激之情。每次春节回家,我们兄弟三人都会到他家拜年,有时实在太忙了,就让三弟一个人去他家坐坐。虽然有恩于我们的人去世了,常与他的后辈们联系,大概是我们兄弟三人在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吧?这又何尝不是父亲常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呢?</div> <h3>  父亲说过的话还有很多,文雅一点的有: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别掉饭粒;夹菜要夹靠近自己这边的,要不惹人嫌。艺多不压身。这次考不好不要紧,下次一定要努力……这些话是父亲在不同场合对我说过的,这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h3> <div>  父亲说的话,有些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些粗俗。我记得他常常对我说:“儿呀,你要争气,牛粪还能发发热呢。”“儿呀,要看得起自己,坷垃头还能擦屁股呢。”这些话我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我想,那大概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思吧?</div> <div>  父亲说过的这些朴素的、富含哲理的话,有一些或许是别人说的,有几句的确就是父亲的名言啊!</div> <h3>  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若转载须带原创作者“付庆才”的名称,否则将被视为侵权。</h3><div><br></div><div> 图片、音乐来自网络,如若侵权,立刻删除。</div><div><br></div><div> 联系邮箱:fy83226@163.com</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