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槎 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雅医

<h3>仙槎煤矿得从这两张安全网员的工作证说起,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叫“东方红煤矿”的地方。</h3> <h3>仙槎,为一地名,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矿务局。</h3><h3>亦作"仙槎"。</h3><h3>1: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 </h3><h3>2: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h3> <h3>地理位置:</h3><h3>205省道 </h3><h3>85公里处</h3> <h3>  该煤矿五十年代末期兴建的,她的前身叫涌山煤矿‘二号井’,再后来为仙槎煤矿,改革开放重组后署名仙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前后后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几代人的成长过程。现在的名片是“仙槎矿业”。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叫“东方红煤矿”?</h3> <h3>  七十年代修建的地方黄涌铁路,由燃煤蒸汽机车到燃油内燃机车风风雨雨几十年,曾为景德镇发电厂、焦化煤气厂、李家坳换装站等大型企业运送了半个多世纪的各类优质煤炭。如今被人为地倒腾的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杂草丛生……</h3><div><br></div> <h3>  2002年仙槎煤矿关闭破产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一度对今后的生存环境存在疑虑。</h3> <h3>她姓杨,附近村里的,在矿区工作多年,矿区关闭后,一直就生活在附近,说环境比村里好,所以继续在此生活。</h3> <h3>她的厨房</h3> <h3>她的卧室</h3> <h3>她的大院</h3> <h3>1996年的一口水井,井盖上用碎瓷片拼的时间,地点,就是没有人物,要不作文的三要素都齐备。</h3> <h3>你翻过来看,那是历史记录</h3> <h3>路口,曾经指挥列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人来人往,车来车往都在这所房子里发出指令。</h3> <h3>孩子骑着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205省道上</h3> <h3>车来车往,飞扬的灰尘</h3> <h3>当年的栏杆,估计只有拆除才会倒下。</h3> <h3>路边,孩子坐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物资的堆上,我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生日蜡烛”</h3> <h3>生日蜡烛</h3> <h3>家庭作坊</h3> <h3>老板说:“你是干什么的”</h3><div>我回答:“爱好摄影,记录一下”</div><div>老板说:“我们遵纪守法”</div><div>我回答:“与我无关”</div><div>老板说:“这有什么好拍的”</div><div>我回答:“我为以后记录现在”</div> <h3>矿区菜市场,也只依稀可见当年的盛况</h3> <h3>祖传道士也做广告?</h3> <h3>建材超市的现在</h3> <h3>仙槎社区大楼</h3> <h3>当年的辉煌依然还在</h3> <h3>  仙槎矿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老矿区,水灾、泥石流和地质塌陷一直给这里的居民带来严重威胁。</h3> <h3>矿区门口,监控还有用吗?</h3> <h3>还见一半油污的铁门</h3> <h3>裸露的工厂</h3> <h3>当年出煤的井口,被铁栅栏锁上了……现井口周边植被茂盛,绿色成蔭……</h3><div><br></div> <h3>现在的师傅下井是为了给井下排水,为了其他作业区的安全!</h3> <h3>井口那么大的二个机械轮,我反正没有见过</h3> <h3>安全责任 重于泰......这块黑板时间定格在2006年10月</h3> <h3>留住沧桑,时间定格在2015年9月</h3> <h3>安全下井</h3> <h3>还是需要安全...</h3> <h3>当年,大家在这里?</h3> <h3>中型选煤厂兴建于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在浮梁寿安仙槎地区投资了400多万资金……当年在乐平、浮梁地区屈指可数。几十年来为景德镇焦化煤汽厂、发电厂、李家坳换装站洗选出了大量的优质精煤、电煤。几十年来为国家的燃煤事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h3><div> 如今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人去楼空,一幅凄凉的景象……</div> <h3>透过窗口,你看见了过去!</h3> <h3>那几颗野草,在风雨中摇曳!</h3> <h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h3> <h3>选煤传送带依然矗立</h3> <h3>树干的青苔那么绿,倒地的消防桶那么红,色彩的艳丽呈现了那曾经的辉煌!</h3> <h3>那长满青苔的台阶,我们看来,是那么美,这得有多久没有人走过!</h3> <h3>斑驳锈蚀的铁门上,不知道是谁最后下班留下最后的那双手套!</h3> <h3>不知道是谁站完最后一班岗,留下的毛巾,风扇......</h3> <h3>还有那双在井上井下走过的雨靴。</h3> <h3>安全保障,那是过去,现在依然需要!</h3> <h3>为了不时之需,随手可以通知,也能接到通知的对讲机。</h3> <h3>到井下,必须要有光源,做好准备,充足电......</h3> <h3>国家领导人对煤矿工人的肯定,还留着</h3> <h3>当年大家进进出出,看的都是黑板上的通告</h3> <h3>维修车间</h3> <h3>排班表定格在 2017年元月</h3> <h3>工作有 福天天开心</h3> <h3>现在依然运行的一部分</h3> <h3>下班之前,洗个澡,平平安安</h3> <h3>......从我做起</h3> <h3>曾记得当年,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是大家共同的愿望!</h3> <h3>  仙槎煤矿动工兴建于58年末期,矿工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坚持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极大地促进了煤炭的健康发展……</h3><div> 当年设计矿井原煤产量为30万吨,半个多世纪累计为国家输送煤炭近几千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基础建设。</div><div> 那段辉煌,历史不会忘记!</div> <h3>  雅医 原创摄影</h3><h3>一并感谢随行的珠山布衣,糊涂二位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