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如风——悼念把余生奉献给瀛湖的植物学家朱平风先生

观澜书院

<h3>昨夜,从瀛湖孙兄处惊悉朱平风先生已于6月6日溘然长逝,享年77岁。</h3><h3>朱平风先生临终前吩咐子女,简化程序、不举行仪式;正值农忙,不通知瀛湖的村民;不占用墓地,骨灰运回瀛湖、埋葬在大树下。</h3><h3>闻之,挥泪如雨。</h3><h3>大山无言,静默无声。</h3><div>瀛湖静谧,暗含深情。</div><div>植根秦巴,奉献余生。</div><div>果木林林,葳蕤如斯。</div><div>先生已矣,脊梁陨落。</div><div>科学精神,永驻心间。</div> <h3>《把论文写在山上》</h3><div><br></div><div>7月20日正午,瀛湖镇洞桥村。40度的高温把通村路烤得滚烫,村民杨汉喜骑着一辆摩托沿坡而下,在一处老旧的院落旁停下。“朱老师,今天咋样,吃饭了吗?”他轻轻地问道。</div><div>“没得力气,也没得食欲,啥饭都吃不下!”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伛偻着身躯,缓缓地走出来。这位老人名叫朱平风,退休前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林研究室副研究员,扎根瀛湖15年后,第一次被病魔击中,此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div><div>2002年,朱平风退休了,只身一人来到了杨梅大树安身地——瀛湖镇洞桥村,自此彻底将实验室搬到农村。从那年起,朱平风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从此,我再没有休息日,每天干10多个小时,倾我所有,尽我所能。”朱平风用余生将多种亚热带水果北移3至4个纬度,在这个偏远的陕南小镇开启了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div><div>杨汉喜本是个普通农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种地为生,后来买了船,主要运客人和货物,再后来因为一场事故,家里负债10多万。朱平风来了以后,杨汉喜按照她的指导种了30余亩枇杷和杨梅,那段灰暗的日子很快就被富足的新生活取代。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他对朱平风的敬仰也越来越浓烈。</div><div>经过朱平凤的实验,近几年,芒果、龙眼、香蕉、柠檬、巴西樱桃等亚热带水果也已试种成功,即将全面推广。不仅如此,现在的果农也越来越多,仅洞桥村就成立了3个水果种植合作社。朱平风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兴农致富”的路子。</div><div>“年轻时,大家劝我要多写论文、多发表,我讲‘要把论文写在山上’,年老时,朋友说要量力而行,我说‘人生只有一次,要尽力而为’。”朱平风说。</div><div>8月4日晚,当杨汉喜再次来到朱平风的院落时,这位老人呼吸困难、视力开始模糊。他立马拨打120,随后与妻子一起护送她来到安康市中心医院。当晚,朱平风被告知身患急性心肌梗塞,需要马上手术。情急之下,杨汉喜代替她的家人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凌晨两点,她被推向手术台,一台心脏支架手术顺利完成。凌晨五点,她重新恢复了意识。</div><div>至此,杨汉喜悬了一夜的心终于落了地。他和妻子很欣慰,但仍为眼前这位羸弱的老人心痛。他们更习惯看到朱平风硬朗、要强、倔强的样子,因为那是这位“科学家”最自信、最踏实的时候。但他们依然相信朱平风一定会很快恢复往日的活力,因为扎根瀛湖镇后,她曾说过:“我的榜样是日本的远山正瑛,能像他一样干到97岁再走就好了。”</div><div>大山无言,静默无声</div><div>瀛湖静谧,暗含深情</div><div>果木林林,葳蕤如斯</div><div>朱平风将论文写在了大山上,也将自己的余生留在了瀛湖。</div><div><br></div><div><br></div> <h3>人物简介:</h3><div><br></div><div>朱平风,陕西汉中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女教授。1965年考入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省林业厅,1966年来安康从事社教工作,1975年回省农业科学院从事林业教学研究。在安康期间她发现安康气候很适宜发展果业,她的观点提出后被学界否认,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她一直没有放弃信念,2002年她退休后携多年积蓄,告别家人,毅然来到安康,专门从事优良果业研究推广。</div><div>5年间,她放弃都市生活,放弃本有的天伦之乐,在汉滨区瀛湖镇洞桥村,选择临湖的一块荒地,一撅头一撅头挖坡开荒,建房修梯地,跑外地引进果苗试种。通过艰辛的努力,她育出的枇杷、杨梅、甜油桃、柠檬、台湾火龙果都相继结出了果实,她成功引进了上百种果业品种,推广并在安康形成产业的有柠檬、枇杷、杨梅、甜油桃等。她把自己育的果树苗免费发给瀛湖周边的清泉、新龙、平凉等村农民,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并在安康推广形成了产业。</div><div>来源:安康市地情网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