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年年末,我入职一家国企。好事多妨,"杂陈五味"腹中收,形成了认识内心,没有论怨心理,盈盈的是喜悦。之前与同学Z君、Y君的"三人之约",二位学友已于夏秋入职上工后一一践约,剩下是我的一份。为此,不忘相约的我,欲在年尾岁末安排,不愿跨年去。</h3><h3><br></h3><h3>想到上工后领发第一份工资要等过新年春节,于是,便与母亲道明因由,先预支些钱用。这种以借款方式向母亲提出拿钱,这还是头一回。说的也是,才刚从学生转为社会职场人,但又觉得自己已是个自立人,能够自食其力。一顿饭钱花用不了多少,可人儿突然觉得一切都应成人化。有感于心,有怀于行。这是人变得成熟、自信、有担当的开始。</h3><h3><br></h3><h3>"三人之约",是我和Z君、Y君在临近中学毕业,约好各人在领取自己人生第一份工作薪水这天,一定去找一家好馆子,聚谊杯盏,互贺相庆,不忘初心。是时,文革还在中期,破旧扫古、政治唯上的社会气氛,虽说没有文革初期那样甚嚣尘上,可态势犹存,余风仍在。那些老字号饭店都被革命化了,优质服务项目被破除剔去,传统店招名号也被撤牌易名。若要上大饭店宴客请吃,还得低调悠着点儿,不然,时会被指追求享乐、奢侈靡费,平添了乱意。</h3><h3><br></h3><h3>如约的饭馆定在南京路上广州饭店,即文革前的"新雅粤菜馆",人称"小新雅"。这是1967年被改了名,在这之前的1966年还曾一度改为"红旗饭店",只是维持了一年左右,就改成了广州饭店。当时饭店的门面不大,仅为双开间,营业楼层缩至在底层和二楼。名店不欺世,厨点师们的基本功夫都还在手上,翻炒烹饪,无不长技。传统品种虽是流失不少,但出的常见菜品,色香味形还是俱在,为此,有点上了粤式的菠萝咕咾肉,蚝油牛肉,广式烧腊的蜜汁叉烧 、烧鹅等一些特色菜肴。口味地道,食指大动,正宗粤菜 ,首屈一指。在缺食少物年代,尤为引爆舌尖的味蕾,让人垂涎三尺。</h3><h3><br></h3><h3>此前,Z君、Y君约请的天津馆和北京饭店,也都是上海老字号,誉满沪上。天津馆开在淮海中路襄阳公园对面(现已拆了),记得那次点了其独特的茄汁鱼片,独面筋,京酱肉丝等菜品。尤其是炸豆腐,外焦里柔 ,极为滑嫩,筷子夹上 ,一吹即破,口感甚好。被人称誉的"狗不理汤包 ",文革那时一度被视为庸俗不尊而撤了多年没有做。不过,天津馆的饺子做得不错,记忆特深,值得一赞:皮面劲滑菜肉馅,咸鲜适口盘中物。娇耳只因此地有,厨师肯定别处无。</h3><h3><br></h3><h3>再是,北京饭店名气不可小视,其为沪上老牌京菜馆,西邻南京东路"小新雅"。以前称"南华燕云楼",1967年文革初期被改名为"北京饭店"。1978年恢复"南华燕云楼",1979年定名为"燕云楼"。镇店之宝,当推"燕云烤鸭",用的膳房挂炉烤鸭技术,有称"北有全聚德,南有燕云楼"。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认作是小资生活,有闲阶层享用的东西,不被时代政治接受而无缘食啖。但招牌京菜还是不少,按菜单上点了醋溜鱼片,宫爆鸡丁,虾仁,老爆肝等一些菜。有一只"拔丝苹果",在其菜品中有得一拼,口味甜脆微酸,果实津泽,细嚼慢咽,满心溢悦。当然,还有名点银丝卷,一丝丝,丝丝入口,堪为上海一顶,还是名店有匠心 。</h3><h3><br></h3><h3>那时光,兜里揣上10来块钱,去上大饭店消费开销,心里笃定的很。依着当年生活水平,足可叫上10人一桌开涮,荤腥菜蔬,酒足饭饱,吃的畅爽。那时有点档次的饭店,好一点的菜价钿每只也就在6、7角上下。那天粤菜馆一餐花了5块钱左右,可十分享受了膳食厨艺,可口美食,让人在食用时感到非常满足,回味悠长。饭菜油盐无两样,色香味形不一般。广东话里有一词叫"搵啖食",是"找好吃的"说法,其俚语也隐含着"谋生计"的意思。其实,人们在对美食追求的同时,也正是在谋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饮食文化和谋生恣态,能凸显出人的生命形态。</h3><h3><br></h3><h3>饮食同学,最见性情。餐桌旁,谈笑间,重拾回忆,体味情义,其乐陶陶 。怀恋那倚天叭地、没心没肺、快乐很简单的小伙伴日子。留念这敞开心扉、谈天论地、心向远方的同砚时光。年少气盛不知愁,过往曲直事纷忧,成了一地鸡毛。伴随青涩,走过彷徨,一起成长,离校了,不吃散伙饭。因为时间,青春,友爱,己煲出一世情谊,记述了同学春秋,留下了难忘年华。</h3><h3><br></h3><h3>一饮一啄是天定,一饭一蔬皆有情。匆忙生活,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大路四方,惟有朋友共鸣,声在耳畔。 </h3><h3><br></h3><h3>(2018/6/10)</h3><h3><br></h3><h3> </h3><h3> </h3> <h3>一份上工培训通知,时间:1973年1月31日(星期三)。在此之前,入矿手续均己办妥。因离春节还没几天,正式上班恰在节后。</h3><h3><br /></h3><h3>那年代,能成为国营工矿企业职工,想必幸福感以及对未来期望都不会低的,尤其首入职场新人。</h3><h3><br /></h3><h3>四十五年,同月同日同星期。感慨!光阴流逝太快了… </h3><h3> </h3><h3> 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