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粽子【原创】

志远

<h3><font color="#010101"> 每到端午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怀念奶奶,既因为亲情,也因为粽子。</font></h3> <h3>  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安徽省含山那个袖珍小城。我吃的第一个粽子是奶奶包的。那时,每逢端午节,县城里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拿着自家的粽子串门显摆。看着小伙伴的粽子,我总觉得我奶奶的粽子最美、最好吃、最值得炫耀。奶奶擅长包“小脚粽”,形如她那双从旧社会带过来的“三寸金莲”。她的粽子大小匀称,摸着结实,吃着松软。有时候奶奶会在粽子里掺红枣、肉丁什么的,吃第一口是粽叶的清香,吃第二口是馅的甜糯,味美无比。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粽子里能掺进一小块肉,那怕是一块油渣,孩子们就像是过年了,高兴的不得了。</h3> <p>  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会乖乖地坐在她周围,一边观赏她的手艺,一边听她讲故事吟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奶奶是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虽然没文化,但却有知识,满腹经纶,记忆力超强,能出口成章。她孩童时期在村上听人说书讲故事,过耳不忘。她能大段大段地讲《红楼梦》,随口能说出许多至理名言,有的话影响了我一生,如:“跟好人学好人,跟狗子学咬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好话说的让人笑,恶语说的让人跳”等等。屈原与粽子的故事,我就是从奶奶嘴里知道的。</p><p><br></p> <h3>  我十九岁当兵离开家之前,年年吃的都是奶奶的粽子。奶奶的粽子从外形到口感都深深地嵌入了我的骨髓,以至于我在外吃的任何粽子,总觉得不如奶奶的粽子,吃起来似乎缺点什么?奶奶的粽子对我来说,其实就是“原唱”,别人包的再好,我接受起来总是有点困难。<br></h3><div> 奶奶九十四岁时离开了我们,她把手艺传给了我妈妈。我妈妈心灵手巧,继承了奶奶的真传,包的粽子如同出自奶奶之手。我每次探亲回家,无论什么时节,妈妈总会给我包粽子,临走还让我带上一些。吃上妈妈的粽子,就像又回到了奶奶的怀抱,奶奶边包粽子边讲故事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那种温暖难以言表。 </div><div> </div> <h3>  吃着粽子,想着奶奶,我忽然间顿悟:奶奶的粽子,包进去的何止是米馅,还有文化、慈祥、亲情和大爱啊……</h3><div><br></div><div>(写于2015年端午节前夜的巢湖一中同学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