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舍三清雾

信江晨风

<h3>摄影:信江晨风 吴建平 传力仁伯 汪小泉 思奇 扬羽&nbsp;<br></h3><h3>文:信江晨风</h3> <h3>  许多人都知道,三清山是座奇山。奇山必有奇雾。特别是当代作家秦牧为三清山而写的散文——《去雾的家乡 松石的画廊》发表以来,更让三清云雾增加了不少神秘和诱惑,令人向往。</h3><h3><br></h3> <h3>  这不,最近就有外地朋友来电,询问三清山的天气情况,意图很明了,就是约我上山去看雾。当然,大家都爱好摄影,还有去拍雾的目的。三清山的云雾我是看过多回了,出彩的平淡的都有。虽然没了新鲜感,但我对她还是念念不忘的,因为她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天性,那个“更好”总是令我魂牵梦萦。于是,我与朋友“一拍即合”。就在五月底的一个周末,估计三清山会有一次雨过天晴的好天气,我们便再约了几位好友,组了个“摄影团”,开启了这次寻雾之旅。</h3> <h3>  记得那天是饷午刚过,我们就下了缆车,踏上了上山的栈道。一路细雨霏霏,氤氲朦胧,能见度仅有十几米,只能彳亍而行。栈道外,一排排乔木若隐若现,阴森的面目冰冷无情,像是在吓唬人;峭壁上,间有几蓬野草挂在上面,随着风雨摇摆,好像也会随时掉下来拦路似的。都还没到目的地,便一路的鬼天气,人的心情也跟着阴沉了起来。话又说回来,要看到奇雾,可能是得先经历点“磨难”,毕竟极端天气才能造就极端景象嘛!及至到了女神宾馆,老天还是不开眼,阴雨如故;明早会不会放晴,大家都没底,但又不甘心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等下去。好在这样也体现了诚心和执着吧。</h3> <h3>  有位同伴倒是很热心,大约每隔一个时辰便会出门看下天气,半夜也一样。子时,没有动静……丑时,没有动静……及至寅时将过,老天好像被我们的诚心感动了,开始消雨去阴,露出了点晨曦、峰影、树形……大家都顾不得怎么盥洗,便一溜烟地朝山顶奔了。</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们气喘吁吁地到达目的地时,正是“三清奇雾”拉开帷幕之际。举目四望,雨后初晴,岚生雾起,好一派天生奇景、人间仙境,大家都被惊得一时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用我熟悉点的“摄影行话”来说,可以叫“通透”。因为这时天是蓝的、霞是红的、林是绿的、崖是黛的,满山五颜六色而且清新透明,恐怕上帝的调色板也不过如此吧。再可以叫“层次分明”。因为这时置身绝顶俯视,四周群山环伺,中间穿插着几道浓雾,宛若白色的巨龙缓缓游动,让远山近石、上峰下谷、左树右崖等各种元素迭次而现、错落有致,无需专业相机、刻意构图都能拍出好的照片来。还可以叫“对比强烈”。因为这时朝阳也爬上来捧场,穿过峰间豁口,撒向群山层林、沟沟壑壑,把阴阳割错、冷暖争辉、虚实同框等画面呈现得异彩纷呈、淋漓尽致,与摄影教科书里的范例比,也毫不逊色。……</h3> <h3>  对摄影人来说,三清山如此给力,怎一个“心旷神怡、荡气回肠”了得?美得大家喜笑颜开,情不自禁,连称“运气好”、“不虚此行”;也忙坏了相机、快门和三角架。按事先约定,我还“有任在身”,得为此行作文,便顾不得拍照,再次“钻进”雾的形形色色找起素材来了。</h3><h3><br></h3> <h3>  初时,我看那雾其实也有“根”。按《百度汉语》的解释,雾,就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我看三清山的雾几乎都是先起于谷底的,缘由可能是谷底深幽,集水多且气温更低。她诞生时,通体素白,一尘不染,堪称雍容华贵;即使升出地面,映着晨曦,透点微蓝,也是淡雅至极。雾有初心而且清纯,不应该记取吗?</h3><h3><br></h3> <h3>  再瞧,那雾也是有“韵”的。随着水蒸气源源不断的冒出,雾也就愈来愈浓,不一会便造出了一片白皑皑的雾海。这时的雾像极了娴淑的女子,风韵十足。她有延绵之功、滔滔之势而无哗众之意、咆哮之声;她即使漫过峰峦峭壁和树木森林,也是轻抚慢摸、毫无摧损;她还长袖善舞,飘逸、轻盈、柔软、曼妙地舞蹈在三清山这个天赐的舞台上,显得更加绰约动人、风情万种。雾姿和秀色同台演绎、相得益彰,不也必须表述吗?</h3> <h3>  细想之下,那雾还有“神”。虽然雾有千姿百态,一言难尽,但她有一个可贵的品格,就是像疆场上的战士一样永远向前。那雾一出生,便从谷底沿着沟壑、悬崖直上峰顶,冉冉升腾,绝不回头;哪怕越过峰顶便会粉身碎骨、消于无形,也在所不辞!雾的这般品格,彰显了“勇往直前”精神,不值得赞颂吗?</h3> <h3>  天气说变就变,转眼又要进入阴雨模式。尽管只能逗留短短半个时辰,尽管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但我们还是心存感激。感谢老天给予的机会,让我们再次目睹了三清云雾的神奇;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让三清山再现了无与伦比的惊艳。我不敢说今天所见的景色就是最美,但完全可以肯定,三清奇雾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更加难舍,值得永远追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