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大妈”

侯世华

<h1>  车,在江布拉克郁金香景区停稳,十来个“大妈”围过来,行摄开始。</h1><h1> 刚过退休年龄,如果大妈以六十岁为叫点,她们小了点,只能算准大妈。</h1><h1> 前几天,这个姐妹群邀请我去照像,答应下来就后悔。</h1><h1> 这些姐妹,条件不错。能吃会喝讲究养生,走南闯北見多识广,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她们的足迹和身影。照像的丝巾,用坏好多条。</h1><h1> 二年前,学着按快门,多是照些山水,慢慢有些感觉,不时弄几张上个朋友圈。</h1><h1> 大家鼓励,真假点个赞。有点飘飘然,也就是蒙了圈,自以为有点名气,啥活都敢接?</h1><h1> 担心,不能算多余。这会儿,打退堂鼓?晚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丑话说前面:“侍候”不好,另请高明。好在我也属“中国大叔”之列,不至于最后不让下台?</h1><h1> 说着,有人己经把纱巾举过头顶,一摇三晃的站在公路边一米多高的护拦上,招呼拍照。此时无风,纱巾飘不起来,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情绪,仍然你拉我拽爬上爬下,屡屡做出很精彩又很惊险的拍照动作。</h1><h1> 除了快速按动快门, 就是大声招呼注意安全,我又多了个安全员的角色</h1><h1> 像照得多,自然有了经验。她们选择公路中央的黄线为点,以雪山为背景完成跳跃,挺专业。</h1><h1> 这种像我曾经照过,在滚烫的水泥路面上趴十几分钟,整个人都成了出锅的烙饼。</h1><h1> 这会儿我又趴下,一个、二个,三个,双人的、三人的,跳一次的、跳多次的。告诫自己:耐心+耐心。</h1><h1> 体态丰盈和腿脚不利索的,跳起的高度,离地也就几个厘米,抓住腾空瞬间,确实需要费点功夫。</h1><h1> 她们想找一种在蓝天白云间飞起来的感觉,可以理解。倘若再过几年,几个厘米也没了。</h1><h1> 天色渐晚,寒风嗖嗖。听到有人要到车里换旗袍,惊出一身那种可以结成冰的冷汗,赶紧爬起来跑路。不然,在雪山脚下的荒山野岭,一位“中国大叔”,被冻僵在一群“旗袍大妈”面前,笑料不会小。</h1><h1> 今天,上山共有十三人,“大叔”兼“摄影师”就我一位。因为穿的单薄,被“拉”过来,“扯”过去,那些涂着红的、黑的、绿的指甲,扣进肉里生疼,留下各种颜色血印子,闻着有点点香。</h1><h1> 晚歺,在彩钢板房的农家乐举行。她们很细心,从各自的包里取出一样样自己做的小菜。泡菜、油炸花生米、凉拌粉条、蒜茄子,多到十几种,摆满满一大桌。</h1><h1> 群主叫“二姐”,拎出一塑料壶的散装白酒,估摸着有五公斤。众人眼睛里放着亮光,不停地啧着嘴,没怎么让,能喝的自动斟上。三五杯下肚,渐渐粉脸上有些颜色。三把二把退去外套,嗓门变的大了起来,手上也有些动作。互相搂着脖颈,私语一阵抱着笑在一起。</h1><h1> 她们对我格外关照,面前的歺盘里不一会儿,就夹满了小山一样的食物。特别是像照得多的几位,紧着为我“忙乎”,算是表示“谢意”。劝了阵儿酒,端起杯回敬。哪里是她们的对手,没二个回合我就找不见了。</h1><h1> 爱喝酒、会喝酒、能喝酒的女性愈发多起来,特别是喝大酒的大妈级人物,有一个算一个。遇到她们倍加小心,老老实实承认不行。</h1><h1> “大妈”们说话声音很大,既使面对面,也要一个大声喊,另个使劲听才行。话题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老公孙子到养生旅行;从汽车房子到化妆美容 。</h1><h1> 她们跟男人一样,喜欢讲“浑”话,一人起头,其余全都跟上起哄。“浑”段子相对含蓄,没男人们说的那么露骨,每当说完一段,都低眉垂眼的抿着嘴笑,脸上泛着红。</h1><h1> 聚在一起,歌是不能少的,这是不成文的规定。领头唱的必定是在合唱团进行过专业培训,其它人跟进,最后大合唱。如果,在期间有人故意搞笑搞怪,或者走调尖叫,众人又会打闹嘻笑成一堆。</h1><h1> 唱得都是些老歌,也可称其为红歌,什么珊湖颂,唱支山歌给党听,社会主义好,总之,想哪儿唱哪儿,唱哪儿编哪儿。</h1><h1> 有首歌,名子叫《咱们工人有力量》。歌词结尾部分,她们故意唱成:求解放,求解放。为了全中国妇女的解放。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到最后笑到最后,一个个托着下巴直哎哟。</h1><h1> 老板娘放下手里活计,拿着炉钩子一边傻笑一边在地上打拍子,红砖被刨出坑:“求”是啥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顺口说:我也不知道。</h1><h1> 歌罢,该舞了。众人忙着往脸上、嘴唇上涂“颜料”,耳朵挂起长长的链子。瞬间,每个人手脖子处,都多了玉石镯子和一圈圈的宝石手链。</h1><h1> 有人抱来一大摞旗袍,一人一件抢着往身上套。眼瞅着一场“旗袍秀”的大幕就要在这深山老林的破铁皮房子里的红砖“舞台”上徐徐拉开,呆在哪儿有些不方便,回房睡觉。</h1><h1> 今晚“混帐”(不是四声的hunzhang),不管去哪儿,女人数量都占绝对优势。男人只有溜墙边的份儿。</h1><h1> 在寒冷的窗户底下,铺好自己的床铺,钻进睡袋。睡袋买的有些小,短一截,头在外面露着,小寒风从窗子缝钻进来,脑袋吹木了。老婆还在那边“疯”,我很自觉的把睡袋口的绳子扎成死结,这活都由老婆做,主要是预防半夜出“情况”。</h1><h1> 打开手机,有几个贴子是在骂那个演电影的女星。她好像领了个《国家精神奖》,国家精神那是什么概念?要点脸行不行?有人敢发,还有人真敢领?</h1><h1> 圈里那点“破B事”很难逃过小崔那张《实话实说》的“嘴”。这次你踩点儿上了,支持你。</h1><h1> 另个贴子,标题是《丝巾大妈》。文章没什么恶意,但少不了对大妈的嘲讽和不敬。</h1><h1> 这些年数大妈们“活泛”,有绘画、摄影、书法、歌咏、徒步、旗袍、广场舞,总之,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大妈。其中,丝巾大妈以数量绝对冠之。</h1><h1> 网上查了一下,对“中国大妈”的标配众说不一,多到十余种,丝巾、凉帽、大阳镜位列前三。</h1><h1> 丝巾是个好东西,柔软,细腻,轻便,艳丽,再就是比起其它饰品便宜老了去了。这可能就是大妈都选择它的重要原因。</h1><h1> 丝巾作用太大了, 能够遮阳挡沙,还能把它系在脖颈处,绑在手婉上,捆在腰际间,都是不错的装饰。如果拍照时,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借助风力,让丝巾呼呼拉拉飘起来,是一种不错的享受。</h1><h1> 我的解释是:飘起来的是人生亮丽的一道风景;飘起来的是五彩斑斓的心情。 丝巾大妈,你们最棒。</h1><h1> 明天接着拍丝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