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h3> <h3>🎈小鱼哥哥来给我们上体质能喽!👯👯👯</h3> <h3>🎈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h3> <h3>🎈补充能量时间到喽🍎🍎🍉🍉</h3> <h3>🍡🍡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h3> <h3><br></h3><div>🎈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div> <h3>🎈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h3> <h3>🎈</h3><div>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div> <h3>🎈</h3><div>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div> <h3>🎉🎉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h3> <h3>🎈老师,看我切的“豆腐”🎃🎃</h3> <h3>🎈做了一个棒棒糖奥🎉🎉🎉🎉</h3> <h3>🎈老师,给你介绍一下这些车吧✨✨</h3> <h3>🎈藻藻自己吃饭棒棒哒!</h3> <h3>🎈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h3> <h3>🎈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h3> <h3>🎈老师,我这姿势滑下来酷不酷?🎉🎉🎉</h3> <h3>🎈</h3><div>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div> <h3>🎈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h3>